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社会工作》2008,(3):17-18
2007年11月5日,劳动保障部颁布了《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共9章77条,对《就业促进法》中就业服务与管理、就业援助的相关制度做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对促进就业,培育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津社会保险》2012,(1):58-59
文件字号:津人社局发〔2011〕72号发文单位: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文时间:2011年7月6日执行时间:2011年8月1日内容摘录:第一条为加强劳动者就业与失业管理,实行全国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日前联合出台《建立促进城市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就业机制暂行办法》, 力促城市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实现就业。《办法》规定,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应到街道(乡镇)社保所进行就业服务登记,并接受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参加职业培训。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在就业服务登记的60个工作日内,就业服务机构应为其提供三次就业推荐,对其  相似文献   

4.
韦朝烈 《探求》2020,(5):91-98
建立低保对象就业服务常态化机制,是实现社会救助模式更加科学的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低保对象自身就业服务需求的迫切需要。广州市民政部门最近制定了《广州市低保低收入困难群众能力提升方案(试行)》,集中体现了广州市在对低保低收入困难群众实施就业救助服务方面的最新创新举措。为了使广州市对低保群众的就业服务常态化,尽可能提高对低保对象就业服务的覆盖面、针对性和实效性,本研究提出若干补充建议,供实际工作部门在日后的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残疾人就业:现状·问题·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栋 《社会福利》2005,(11):41-43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残疾 人就业问题,将残疾人就业纳入 全国就业工作的总体安排。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通则》、 《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妇女 权益保障法》等,对残疾人享有平 等就业权利和参加社会保险、职 业教育与培训等,均作出了明确 规定。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 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第159号公  相似文献   

6.
随着天保工程的深入实施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林权改革不断深化,在林区构建完善有效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服务体系已成为发展现代林业,保障林区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我国林区就业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林区市场型就业服务体系:明确林区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就业服务意识的定位;明晰就业服务责任;完善林区劳动力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组织;搭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全林区就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社会劳动失业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7.
问清泓 《创新》2009,3(1):35-37
《就业促进法》是构建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就业促进法》在法律责任的设置上有三点需要完善,对各级政府在就业促进中的法律责任设置太少;对就业歧视,仅有一条法律责任条款,使遭受歧视者无法真正获得有效救济;执法主体虽然将原《草案》中的三个执法主体统一成了“劳动行政部门”,但独立性很低,建议设立专门的执法机构,以提高执法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王飞 《创新》2012,6(6):52-55,127
政府购买服务在我国方兴未艾,基于政府购买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有利于提高就业培训效率与质量,有利于满足农民工多样化的就业培训需求等积极意义,我国各地政府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服务。当前的传统模式和就业培训券模式这两种政府购买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模式均存在一些问题,要切实提高政府购买就业培训服务项目的效果,需要完善政府购买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机制,创新多元主体参与政府购买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的路径,以及探索其他的政府购买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北京市就业服务组织的当前状况出发,以对就业服务组织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为基础,从宏观体制和微观运行两个层面探讨了完善北京市就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解决失业下岗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在解决失业下岗的问题上.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是一个核心环节。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就业的计划分配体制,人们把找工作看成是政府的事,劳动者缺少自主择业的意识,社会上也基本没有劳动力市场型的就业服务机构。作者通过在全国和北京所做的两项对于失业下岗工人的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发现了就业服务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和新的市场就业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是在津打工的一名外地人员,刚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想知道,我在找到新工作之前还能否参加本市的医疗保险?刘玲刘玲读者:按照《关于做好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1〕41号)规定,有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记录的流动就业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以及企业“用工荒”等问题,探索高职院校的就业发展着力点,并以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导向,创新建设全周期就业管理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师资建设、职业技能培养与实践、就业管理提升等系统性措施,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其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解决毕业生就业意愿低、专业匹配度低和就业稳定性差等就业质量问题,以切实满足新时代行业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历来重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在传统的残疾人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基础上,根据残疾人特性、产业发展模式等要求,完善政策,加大投入,资源共享,创新模式,个性服务,特别是以残疾人庇护性辅助性就业为突破点,以公益性岗位就业、网上就业、居家就业、扶贫基地就  相似文献   

14.
郑红宇 《创新》2010,4(2):106-108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大学生择业竞争意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高校图书馆存在信息渠道开发不足、信息总量短缺、信息服务内容过少过杂、信息服务方式主动性不够、信息指导方式的综合性与多元性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手段、内容以及机制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与改进。  相似文献   

15.
张汉 《社会工作》2008,(5):15-15
大学生迎来父亲就业时代,父母社会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子女就业服务的能力越强,家人地位越高工作越好,人们惊呼:父亲就业时代到来了(2月18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6.
黄梅芳 《社会工作》2011,(24):79-81
社区就业服务有利于缓解社区居民就业压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区服务的需求,是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性服务工作。在对桂林市社区居民的就业服务与管理状况进行随机调查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梅芳 《社会工作》2011,(12):79-81
社区就业服务有利于缓解社区居民就业压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区服务的需求,是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性服务工作。在对桂林市社区居民的就业服务与管理状况进行随机调查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天玉 《社科纵横》2008,23(6):74-76
<就业促进法>作为中国劳动就业领域的基本法,对少数民族的就业问题给予了关注.但该法仍然是纲要式的立法,其有效实施需要一系列具体制度的配合.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方面经验的同时,中国应以<就业促进法>的规定为基础,建立一整套制度措施,明确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承担的义务,实现促进少数民族就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沈建峰 《学习与探索》2023,(12):56-66+2
新就业形态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是当下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的关键一环。不完全劳动关系是一种处于类型过渡中的用工关系类型,而不是可以用构成要件确定的用工关系形态,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类劳动关系”,其引入是类型(Typ)方法运用的结果。只有在类型序列中通过与标杆的比较才可以准确理解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内涵并对其进行法律适用。在现行法体系中,不完全劳动关系应归于民事关系范畴,基于其与劳动关系的一些相似性,对其可以进行一定的劳动法适用,但这些适用都需要主张方承担论证义务。不完全劳动关系可以适用民法中的保护性规则以及现行其他法中以劳动中的人的保护为目的的规则。根据《民法典》第467条,不完全劳动关系还可以参照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劳动基准的规定。在参照适用过程中应拆分规则群而适用,遵循相似性比较的要求,运用类型思维和价值评价思维并根据新就业形态特点对相关规则进行必要修正。根据不完全劳动关系是否具备人格依附性,对劳动法的适用还存在原则和例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有效构建展开研究。研究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有信息平台不完善、就业指导不专业、就业教育不完善等。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率,构建精准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精准就业逐渐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核心内容。建议高校可以通过搭建精准化就业信息平台、组建专业就业指导队伍、完善就业教育课程、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等方法,促进大学生实现精准就业,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