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天津建制较晚,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始筑城置戍。翌年,设天津卫和天津左卫,四年又设天津右卫,时称天津三卫。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裁左右卫入天津卫。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卫为州,九年又升州为府,并置天津县。府辖天津、青县、静海、盐山、庆云、南皮六县及沧州一州。民国后,废府存天津县。民国17年(公元1928年),设天津市。天津现属五县,除静海县外,宝坻、宁河、武清、蓟县在历史上俱非天津旧属,至1973年始划归天津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2.
有明一代是中国古代屯田史上最称发达的时期。自洪武至崇祯,历代屯田均以“九边为多,而九边屯田又以西北为最”。现将地处西北重地的宁夏屯田作一述论,既可了解宁夏屯田的状况,又可概观西北乃至全国屯田的一般状况。明代之宁夏屯田,就其分期与制度来讲,与全国各地的屯田无大区别,但又有其特殊点。就有明一代屯田的分期而言,史学界均奉王毓铨先生《明代的军屯》所提出的观点:“洪武、永乐间各种制度都比较严明,而且这个时期正在大兴屯田,也是明代军屯最盛的时期。”“宣德以后日趋隳坏,到万历年间,屯军逃亡,屯田抛荒。”这一分期法系针对全国军屯而言,是合理的和科学的。而宁夏屯田的分期是否也如此呢?我们认为,宁夏的屯田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眉山县汉武阳县南境,晋末被僚族占据,南齐为齐通左郡。《隋志》云:“旧置齐通郡及青州。西魏改曰眉州。开皇初郡废,改齐通曰广通。仁寿元年,改为通义。大业初,州废”,是说大业二年废州,为眉山郡也。唐武德二年(619),分嘉州之通义、丹棱、洪雅、青神、南安五县置眉州(这时的南安县在夹江千佛崖西之木城坝)。天宝元年,改为通义郡。乾元元年,复为眉州。宋太平兴国初(976)改通义县为眉山县。元以眉州属嘉定府路,至元二十年(1283),省县入眉州。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为眉县。十三年,复升为眉州,领彭山、青神、丹棱三县。清因之。民国二年废府州,仍为眉山县。因隋唐眉山郡旧  相似文献   

4.
土司,是元、明、清各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少数民族首领的世袭官职,以统治该族人民的制度,也指被授予这种官职的人。 土司有文武、大小之分,昔日庄浪卫(明洪武十年,即公元1377年所置,后废为所,隶属陕西行都司,凉州府庄浪厅管辖)境内的土司多为武职。除甘青边境中比较有影响的连城鲁氏武职土司外,还有八处较小的土司。然而不论文职武职,官大官小,他们都是由朝廷直接赐给的。 连城鲁氏土司《甘肃日报》(1981年5月11日)和《兰州报》(1981年10月1日)已有介绍,这里再不重述。其他八处小土司是: (一)把只罕、脱欢长子,洪武四年随父降明,授掌印土司指挥佥事。相传至鲁典,在顺治二年归附清朝,置量镇海营参将。因镇压宁夏香山、贺武造反和招抚庄浪藏民十七族有功,被任镇羌游击。顺  相似文献   

5.
《新唐书·渤海传》:“扶余故地为扶余府,……鄚颉府领鄚、高二州。”鄚颉府与扶余府同为扶余故地,则二地邻近。《辽史》卷三八《地理志》二:“韩州东平军,下,刺史。本槀离国旧治柳河县。高丽置鄚颉府,都督鄚、颉二州。渤海因之。今废。”那么鄚颉府在辽时是韩州。萨莫额《吉林外纪》,卷九《古迹》:“道光元年,吉林将军富役在昌图八面城勘查地亩,得一土埋铜镜,其背面铸楷书‘韩州刺史’四字。”又,《辽宁史迹资料》:“在今昌图八面城镇,南面不远有座古城遗址。城址南北向,略成正方形,周长约二千六百米。残墙高出地面二至四米,有  相似文献   

6.
<正>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定都北京.次年,西宁等地区归入清朝版图.清初八十年间,对西宁一带的政区划分和军政建制,一如明制,未暇经理.在青海牧区则由蒙古和藏族游牧,由和硕特汗王管理.迨平定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后,加强中央统治,改革军政建制.除仍设西宁镇总兵和在西宁道派驻按察司俭事以外,雍正二年(1724)改西宁卫为西宁府,属甘肃省,下辖西宁、碾伯等县,尔后又辖大通县、丹噶尔厅、贵德厅、循化厅、巴燕戎厅共三县四厅.对青海牧业区,雍正元年以前,俱派理藩院司员驻扎西宁办理其有关事务.雍正二年设“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首任办事大臣达鼐,蒙古正白旗人,散秩大臣,雍正三年到任.办事大臣衙门,初设于青海湖边的察罕城.由于该处气候寒冷,历任大臣多不亲往,而驻西宁城内,故又称西宁办事大臣.广大牧区归办事大臣管理,上隶于理藩院,因而成为清王朝的一个特殊政区.该地区的蒙古族和藏族不执行全国统一的《大清律》,他们分别执行适合各自特点的法规.蒙古族执行《蒙古律例》,藏族执行《番例》.《卫藏通志》载:“雍正十二年(1734),颁给唐古忒字律例,系西宁夷情衙门从蒙古  相似文献   

7.
一、高邮地方志高邮,淮东一古邑。夏商时扬州之域。春秋后期为吴国邗沟之地,越灭吴后属越。战国之际,楚灭越后属楚。秦属东海郡,因曾在此建筑高台,设立邮亭,此后始有“秦邮”之称。西汉置高邮县属广陵国,东汉及三国之际属广陵郡。晋代属临淮郡,隶徐州。刘宋时复属广陵郡,隶南兖州。其间,分析出临泽县,属海陵郡。齐仍宋制。萧梁时由高邮县又析置出竹塘、三归二县,设广业郡,寻改为神农郡。北齐以高邮、竹塘、三归三县属神农郡。后沿袭。隋初废郡,并竹塘、三归、临泽三县入高邮,属扬州。后属江都郡,隶徐州。唐代,高邮县属广陵郡,隶淮南道。五代杨吴时属江都府。宋初置  相似文献   

8.
康熙帝平定台湾后,诏令在江南省设立海关,而史学界对于江海关的始设地点却有四种不同观点。一是“淮安府云台山”;二是“松江府上海县”;三是“镇江府云台山”;四是“先设于云台山,后迁上海”。笔者认为,江南省海关始设于两地,除松江府上海县设有海关外,另一处在淮安府庙湾镇;淮安府云台山和镇江府云台山均未设立海关。根据有四:其一,《阜宁县志·关榷》记载:“庙湾(雍正九年改为阜宁县)本无榷政,明万历间,倭警方剧,创筑庙湾城,乃设关榷商税……我朝康熙二十四年,诏弛海禁,部议以庙湾通大洋,海艘出入,宜自内差督察。由是专差部员为上海监督…  相似文献   

9.
唐代辽东地区属安东都护府管辖。对该都护府置废的原委,府治的迁徙等,国内外的前人都已有专论,其中金毓黻在《东北通史》卷四安东都护府一节作过系统叙述。安东都护府所属府州,《旧唐书·地理志》二载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新唐书·地理志》三所载数目相同。所不同的,《新唐书·地理志》七除谱列九都督府名之外,另有十四州地名,虽于四十二州仅存少数,较旧书所载又稍为详明。这些府州大体都在鸭绿以北。另外,文献记载还有一些别的地名。为了研究唐代辽东历史地理,谨作若干新定地名考释。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成都,是西南首屈一指的重镇,一直受到唐朝统治者的重视。武德元年在成都设立益州总管府。三年更置为益州道行台,以秦王李世民领行台尚书令。九年六月,废行台,置大都督府。唐代全国只有五个大都督府,益州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一个。贞观元年全国分为十道以后,开元七年设置剑南道节度使时,成都为节度使的治所。至德元年玄宗逃奔成都,次年升成都为府,称南京。同时,又分剑南为东西川节度,成都是西川节度使所在地。  相似文献   

11.
轮台的地理位置与乌鲁木齐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轮台的地理位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轮台县条说:“唐置县,并置府,后废,即今新疆轮台县。”①新编《辞海》轮台条说“古县名,唐贞观年间置,治所在今乌鲁木齐市与昌吉之间,其后又于此地置轮台州及都督府,唐末地入吐蕃。”②新版《唐诗选》轮台条注说:“唐时属庭州,隶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之东,封常清曾驻兵于此。天宝十三至十四年,(岑)参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亦多居此。”③王有德《岑参诗中的轮台及其他》一文说:“那么轮台究竟在那儿呢?《新疆图志》轮台县注说:  相似文献   

12.
新渠、宝丰二县政区变动是清代前期宁夏府行政区划沿革史上重要的事件。该文通过系统考察新渠、宝丰二县政区的沿革过程,探讨了地方开发、环境变迁与基层政区置废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在区域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地方开发、环境变迁等因素对政区变动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各有所侧重,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城乡经济状况 元代初年,松江府奄有今上海市吴淞江以南黄浦以东的面积,所辖只有华亭一县。以“地大民众”①,从知府仆散翰文议,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一二九二年)划出东北五乡,始置上海县。上海县划出后,到明嘉靖间再分地为青浦县一部,清雍正间又分地置南汇县,嘉庆间分上海、南汇地为川沙厅。华亭县也先后分  相似文献   

14.
<正> 《明史》卷八十一食货五“商税”条载有税目“鱼课”一项。其实鱼课并非商税,乃是杂税的一种。 考明代鱼课,在湖广、四川和广东等地的府、州、县建有河泊所。洪武十五年共有河泊所二百五十二处(《明史》卷七十五职官四)。河泊所置大使、吏、典攒以及摧首,征收鱼课(嘉靖《宁国府志》卷六职贡纪,嘉靖《沔阳志》卷七河泊所)。渔户捕鱼与农民种田一样,都要征收赋税。鱼课的客体原是征收鱼油、鱼鳔、翎  相似文献   

15.
雁影斋题跋     
虚堂习听录元本前有大德改元冬闰十二月立春前二日中山传梦征序书无卷数但分上中下。卷首题林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书堂习听录」亦元椠中之佳者。新编张仲景註解伤寒百证歌五卷元本每版八行目录九行行十七字卷首有安乐堂印怡亲王府旧藏也又有张之洞審定及壸公等印纸墨精绝元椠中之初印也此书为宋学士许叔微撰按直齐书录解题载叔微所著有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伤寒歌三卷尚有伤寒治法八十一篇仲景脈法三十一图伤寒论二卷辨类五卷皆云未见四库提要祗载类  相似文献   

16.
《大唐六典》卷二十五“左右金吾卫大将军”条云:“《汉书·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巡京师。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魏武执政,复为中尉。晋、宋、齐、梁、陈并不置……”。《通典》卷二十八《职官》十“左右执金吾卫”条云:“秦有中尉,掌徼循京师。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魏武秉政,复为中尉。晋初罢……”。《三国会要》卷九《职官》上“执金吾”条云:“魏建国,置中尉,黄初元年,改执金吾。”  相似文献   

17.
袖珍方四卷前有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望日序。又有永乐十三年乙未季秋月序。言数年以来印板模糊。今令良医等复校订正刊行于世。盖洪武先有刊板至永乐时又重刊也此本卷尾有皇明弘治壬子仲春杨氏清江书堂重刊。盖不及百年已三易板矣。其书计方三千七十又七。分八十一门而不着撰人名字。作序者亦不著名。据序文知其辑于云南。而洪武永乐二刻亦均在滇中。盖边远多瘴故方书盛行也。元文类七十卷目录三卷元本每半页十行。行十九字。前有元统二年四月戊午郑王理及五月五日陈旅二序观其卷首文移乃西湖书院刊本。又有中书省移咨一道。云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剳付本司刊板印行。当职近在大都于苏参议家获睹元(?)集检草较正。得所刊板本第四十一卷内缺少下半卷。计一十八板九千三百九十余字不曾刊雕。又  相似文献   

18.
嘉峪关     
嘉峪关为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重要关隘,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公元一三七二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但整个关城保存得比较完整,雄姿不减当年。嘉峪关,从“首筑土城”到精湛、雄伟坚固的关城建成,形成一个局部的军事防御系统,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据历史资料记载,明朝洪武五年,征虏大将军冯胜下河西,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西域入贡必由此,选“九眼泉”西北坡上,置关首筑土城;弘治八年(公元一四九五年),兵备道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大楼即嘉峪关楼;正德元年(公元一五○六年)八月,兵备付宪李端澄监修起东西二楼及官厅、夷厂、仓房等:嘉靖十八  相似文献   

19.
读中华书局本《明史》,得校记三条,今录之以就正于读者。一、卷131《费聚传》(页3582):洪武“三年封平凉侯……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按:“明年”,承上文的洪武“三年”,即为洪武“四年”,误。征云南,擒达里麻,不是发生存洪武四年,而是发生在洪武十四年。据卷2《太祖纪》、卷126《沐英传》、卷129《傅友德传》、卷132《蓝玉传》等记载:洪武十四年九月明太祖命傅友  相似文献   

20.
唐代都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努乌梁海自古是我国的领土,1921年宣布“独立”,我国历届政府未予承认,1944年苏联将该地并入俄罗斯联邦。关于这个地区的历史情况,平日读史,略作笔记,今稍加整理,陆续写出,希望读者多加指正。《册府元龟》卷999载: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二月“以结骨部置坚昆都督府,隶燕然都护,以其俟利发失钵屈阿栈为左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初,结骨未尝通中国,闻铁勒等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