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聚落景观的旅游价值研究及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文章从乡村聚落景观体系入手,分析了景观体系中聚落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旅游价值,提出了乡村聚落景观的旅游开发模式。通过案例分析,从旅游实践角度进一步探讨了乡村聚落景观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2.
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民就业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遵义乡村旅游进行实证分析后,可看出贵州乡村旅游存在文化内涵不足,节庆规模过小,开发模式单一,资源利用率低、宣传不力,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贵州的乡村旅游还有待于在丰富内涵、形成特色的基础上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只有这样,贵州乡村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平市神农镇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实现了文旅融合,文化产业特色逐渐显现,知名度不断提升.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经营管理、旅游开发资金不足、乡村文化旅游同质化、村民对乡村文化旅游认识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神农镇文化旅游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实现创新发展,提升村民的文化认同和参与意识,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等方式.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是江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推动江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主要对乡村旅游发展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探讨了乡村旅游学的发展前景,并对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广大乡村通过旅游+模式,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产业的经济拉动能力和产业融合能力,突破传统旅游业要素,旅游功能渗透到乡村各产业领域,催化或集成出多种适宜乡村发展的创新旅游业态,乡村公益旅游便是其中之一。乡村旅游与公益旅游相结合,是将先进、便利和适用的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以志愿和公益等方式引入乡村旅游建设,在进一步丰富乡村地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同时,也是对我国广大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持。文章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综合当前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开展乡村公益旅游的需求,梳理乡村公益旅游开发所面临的阻碍,探寻乡村旅游+公益的特色化、专业化的开发和经营方式,并给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以构建"乡村旅游"模式为切入点,将构建"乡存旅游"模式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研究,从理念、行为、视觉三方面设计乡村旅游形象,从农业产业、休闲产业、民俗文化、商务贸易等方面研究乡村旅游模式,并提出乡村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本研究从文化创意的视角探讨了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模式,即通过文化创意推动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地区朝着特色乡村旅游聚集区的模式转变,并提出了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聚集区的五大路径,为都市旅游者提供近距离的、文化内涵丰富、体验性强的乡村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严澍 《天府新论》2012,(4):123-127
四川羌族地区作为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地,地处边陲,偏远闭塞,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以及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习俗。而在"5.12"地震后,这些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习俗同当地的旅游业一样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如何既可以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又可以开展乡村旅游,成为羌族旅游开发的一个难题。以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四因子论"作为羌族地区灾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式的基础,可以构建灾后羌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主体要素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罗朋非  谭余娟 《南方论刊》2022,(4):22-23+26
文化旅游是以文化为纽带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文旅融合有助于传播传统文化内容,辐射文化能量,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旅游转型,开发旅游新路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两种要素相辅相成,不断融合,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可以让乡村旅游好文化联系更紧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本文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对茂名市文化旅游综合发展进行SWOT分析,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面上探讨茂名文旅融合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茂名文旅融合的优劣势,并且进一步就乡村振兴视域下的茂名文旅融合发展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挖掘、传承、保护农耕文明中的文化瑰宝。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生产生活实践等的历史记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牢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坚定乡村文化自信,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增强乡村文化生命力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实践中要保护其原真性,确保文化归属特质的延续,避免因原真性流失引发文化问题。为了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降低文化价值,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化损害文化意义,旅游开发进程中原真性保护路径包括激发乡村居民主体性,深化主观原真性认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者合理赋权,避免过度商业化,推动其文化实践的复归。借助非遗旅游实践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要讲好乡村非遗旅游开发中的乡土故事,用好乡村非遗旅游体验中的文化空间,谱好乡村非遗旅游产品美的乐章,做好乡村非遗旅游营销中的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中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培卫 《东岳论丛》2011,32(7):114-118
乡村旅游是农村生态旅游与体验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现代旅游模式,旅游者选择这种方式的动机是实现对大自然生活方式的情感回归。我国广大城郊和农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极具文化内涵的历史遗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特色纷呈的农业休闲项目,乡村旅游产业市场潜力巨大。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起步早,管理机制和体制较为完善,而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由于受管理瓶颈制约,相关制度和配套设施相对滞后,暴露出缺乏统筹规划、开发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深化对旅游产业化的认识,积极创新和完善乡村旅游机制,注重旅游发展的特色性,提升地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发展实践证明,乡村社区农民的参与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文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研究视角,构建了以乡村旅游发展中关键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期总结出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一般性、普适性规律,从而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13.
广西乡村旅游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西的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特点,主要有高科技农业观光型、古村落开发型和观光农业型。目前的乡村旅游主要有四种开发与管理模式,分别为政府、企业与村民联合开发与管理;村民自行开发与管理;政府与村民联合开发与管理;企业开发与管理。乡村旅游首先在乡村基础设施较好的地方发展起来;反过来,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路和乡村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从总量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改善,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村民的贫富差距。文章认为,今后广西的乡村旅游应加强对乡土性、乡村文化的开发利用,新农村建设应较好地体现当地民居风格和乡土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4.
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考察上海都市民俗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的6种模式,即原生形态模式、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节庆模式、专项旅游模式和旅游商品模式.并且从都市文化与旅游氛围、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等3方面,评价了都市民众旅游开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认为,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我省的乡村旅游应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研究如何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作者从“挖掘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内涵,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文化档次”;“增加硬件设施的文化内涵,搞好乡村旅游景区的形象建设工程”;“开发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项目”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特色农业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生态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特色农业旅游以广泛散布在乡村的特色农业文化为主要对象 ,是对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特色农业文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态旅游开发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开展特色农业旅游可以通过提升文化品位与注重生态关怀来实现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河北乡村旅游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特色不鲜明、过度依赖外部力量、基础设施差等问题,深入研究乡村旅游理论,采取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内生式发展模式、严格经营服务要求和管理原则,是河北乡村旅游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福宝镇古今的重要区位和古盐道旅游开发的价值,并提出了福宝镇为中心的区域旅游开发建议,为相关区域的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生产与社区社会演化是乡村旅游地社会空间变化过程的一体两面.本研究根据空间生产理论中的“三元空间方法论”对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生产过程进行了解析.认为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生产包括了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实践、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再现以及再现的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生产.现阶段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存在着乡土风貌危机、文化胁迫危机和秩序失衡危机.应对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危机需要在物质空间生产上关照乡土化,在文化空间生产上强调文化自觉,在社会空间生产上维护空间协调有序.互利共赢的空间再现过程将为社区空间生产提供观念基础,和谐融洽的再现空间过程将为社区空间生产提供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村寨旅游是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现阶段旅游开发给少数民族乡村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要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目标和原则、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促进村民参与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和健全相应的科学决策、管理机制,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