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汪洋  谢宇 《社会》2015,35(6):153-177
本文使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详尽、统一的职业分类系统,探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职业的性别隔离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全部职业的性别隔离程度自1982年至今持续上升。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高,自1990年以来不断下降。本研究明确区分了职业结构的变化和性别构成的变化对职业性别隔离的影响,后者对理解性别不平等更有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1982-2000:我国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愈晓  吴晓刚 《社会》2008,28(6):128-152
本文利用中国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和详细的职业类别,探索了改革以来我国非农职业性别隔离的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并表明这种变化对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所造成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我国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而在90年代,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水平却呈下降趋势。我们认为导致这种非线性变化趋势的原因在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职业性别隔离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变化。我们还发现,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类型、不同教育程度或户口性质的就业人员,其职业性别间隔离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王文卿 《社会工作》2016,(3):104-110
社会工作场域中存在明显的性别隔离,主要体现在职业和岗位两个层次上。照顾服务的女性化和社会工作作为照顾服务提供者的形象是导致职业性别隔离的重要原因,而男性权力在社会工作场域中的再生产则是导致岗位性别隔离的重要原因。社会工作场域中的性别隔离之所以值得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一种隐蔽的性别不平等,而且因为这种不平等会妨碍社会工作推动性别平等的使命。为了消除性别隔离,笔者建议提升社会工作场域的性别意识;推动职业期望的去性别化,促进每个从业者的自我实现;重塑社会工作形象,吸引更多男性加入。  相似文献   

4.
5.
贺光烨 《社会》2018,38(2):213-241
高等教育的扩张大大缩小了两性受教育程度的差距,年轻一代的女性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甚至超过了男性。研究高等教育横向分层维度对理解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尤为必要。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本研究从大学专业隔离的角度入手,分析大学毕业生初职获得的性别差异。分析发现,首都高校存在明显的专业性别隔离:女生更多地集中在文学、历史、艺术等专业,而男生更多地集中在理工科类专业。大学专业对毕业后个体能否进入男性主导职业具有显著影响。相较于男性,女性进入男性主导职业的概率更低,在控制了专业后,这一差异显著降低。非线性Blinder-Oaxaca分解结果进一步显示,若男女在专业分布上没有差异,不同性别群体进入男性主导职业的概率差异会减少40%~50%。该发现对理解城市高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中职业性别隔离现象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变迁根源的探讨,通常遵循国家主义的认识论,即国家意志主导甚至决定了法律体系变迁的所有方面。这种认识论虽然能够较好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再造,但是未能全面把握当前的复杂情况。本文以律师职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变迁为例,利用定量数据和实证方法说明国家、市场和社会对法律体系的多重动态影响,提出法律变迁的“结构性制约”理论框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变迁已逐步由国家主导的格局,演变成国家、市场、社会和法律体系之间相互直接和间接影响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李黎明  李卫东 《社会》2009,29(5):114-131
本研究利用2007年“阶层背景和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分析阶层背景对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探讨了市场转型期间的阶层相对关系模式,发现在市场转型过程中,政治与市场的同进化过程同样是新旧利益群体竞争性的分化与共享,以及对体力劳动者阶层子代本科毕业生排斥的过程,政治与市场的汇流使得优势阶层被垄断性继承,从而使代际继承呈现二元分割性。  相似文献   

8.
张欢华 《社会》2007,27(6):54-54
市场转型研究通常包括四类问题: 各种资本(特别是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 ) 的回报率变化、倪志伟之“市场转型理论”的普适性问题、产权结构变化以及转型的最终结局。本文试图厘清上述诸问题研究的基本发展脉络,并着重阐述它们间理论上的关联。在制度转型研究中,凡研究当今中国和东欧市场转型的人员应当注重分析国家在大规模制度变迁中所起的中心作用,并意识到所谓的制度变迁,不仅包括正式制度的改变,也包括非正式限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从精英获得的二元路径理论出发,使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力图揭示参军经历对精英地位获得的影响机制以及该机制伴随市场转型所发生的变化。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与普通职业相比,参军经历总体上对管理精英职业的获得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与此同时,分世代参军模型表明这种影响伴随着市场转型而减弱并最终在改革后期消失;第二,与普通职业相比,参军经历总体上不利于获得技术精英职业,与此同时,分世代模型表明这种不利影响主要在改革开放后期的参军群体中显现;第三,参军经历对管理精英职业获得的效应通过影响党员身份获得的路径实现,但改革开放之后该路径亦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10.
11.
Objectiv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new form of economic segmentation, which emerged in urban China during the market transition, on gender segregation and earnings differentials. Methods. I compare both over‐time and across‐city change in gender segregation, and use a series of multi‐level cross‐classified models based on data at three levels: a 1995 national sample of individual workers, industry‐sector data for 1990 and 1995, and city‐level data for 1995. Results. Gender segregation by ownership sector has declined over time now that the state sector has become differentiated and its relative economic advantages wanes. Both earnings differentiation and gender segregation among industries have increased with marketization. In the most marketized cities, the earnings of workers of both sexes in jobs with high rates of female entry are penalized, indicating that marketization exacerbate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job feminization on earnings.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lend support for the “queuing” perspective that a decline in jobs' relative wages leads to feminization. The making of the Chinese market economy has created a new set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which includes that between job feminization and wages.  相似文献   

12.
曾迪洋 《社会》2016,36(5):131-154
以往关于中国市场转型的研究通常关注转型的过程及其后果,却较少注意人们的主观意愿。在城镇化背景下,流动人口对市场转型的态度是其选择和行动的基础,这将会影响城镇化与市场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2012年“城镇化与劳动力移民”调查数据发现,与本地居民相比,流动人口表现出更强烈的市场转型偏好,且这种偏好倾向随世代推移呈现增强趋势。研究还发现,“城城”流动人口比城乡流动人口更支持市场转型,流动人口内部存在显著分化。本文认为,结构性因素与认知性因素是市场转型偏好分化的重要原因。城镇内部的二元隔离是流动人口无法充分获得市场化红利的根本原因,唯有改变这一状况,才能消解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在态度上的隔膜。  相似文献   

13.
职业幸福感的属性、价值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幸福感是职场人士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及其工作状态在满意程度上的主观感受.职业生活不仅包括谋生手段的物质回报,亦包括职业幸福的精神享受,它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属性.职业幸福感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职场人个体的身心健康,是建功立业的动力源.提升职业幸福感,就组织而言,要对员工业绩进行客观公允评价,使之获得心理平衡,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现教育,倡导为社会奉献的职业精神.就职场人个体而言,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价和定位,不断提升自我境界,塑造并完善自身人格.  相似文献   

14.
国家、市场与传统文化是构成性别话语的三个基本要素。从改革开放前30年到后30年,中国社会的性别话语发生了明显转型,由国家主导的“泛政治化”模型转变为市场导向的“泛市场化”模型。市场化一方面改变了国家话语的叙述方式和内容,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市场话语和传统话语的结盟。转型后的性别话语本质上是一种素质话语,它不再表现为一种由国家建构的、在实践中打了折扣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平等神话,而是表现为一种在现代性和个体自由的诉求中利用国家、市场和传统文化的各方力量平衡做出主体选择的精打细算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性别话语转型市场化建构

State, market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the three fundamental elements constructing gender discourse. The three decades before the initi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78 and the three after have witnessed a clear transition in gender discourse in Chinese society, from state‐dominated pan‐politicization to a pan‐marketization orientation. Marketization has changed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state discourse and led to an alliance of market discourse with traditional discourse. The changed gender discourse is essentially a discourse of quality, one that is no longer presented as an ideological myth of equality constructed by the state and discounted in practice but as a set of deliberate response strategies which are adopted to make independent choices balancing the three forces of the state, the market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midst of appeals for modernity and individual freedom.  相似文献   

15.
On the basis of data from the 2008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job mobility patterns of members of society in a segmented labor market. The structure of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is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the power of different labor sectors to distribute social resources, leading to further differences in their power of “attraction” or “repulsion” that influence people’s organizational mobility. These forces are strongest in the primary labor market, lessen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workers will leave their jobs and raising the possibility of cross-sector mobility.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market transition, changes in the power to allocate social resources have entailed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changes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in organizational mobility. Our examination of changing modes of organizational mobility reveals that the structure of urban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has changed from being mainly systemic at the outse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current coexistence of systemic segmentatio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相似文献   

16.
市场转型与“单位”变迁再论“单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路路  苗大雷  王修晓 《社会》2009,29(4):1-25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城市社会的基层组织制度和社会秩序,尤其是“单位”和“单位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本文对在市场转型的制度背景下的“单位”变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章从概念辨析入手,分为“单位”体制及其变迁、单位内部的权力结构与行为方式、单位与社会分层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作者认为,采用细致的个案调查方法来研究不同类型“单位”的内部权力结构和行为方式,挖掘“单位”社会分层效应的具体微观机制,进而探讨“单位”和“单位体制”的变迁,并且,以此为参照来理解中国社会组织的新特点、新功能,将是“单位”研究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