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魏人物的变化 从嘉靖本到毛本,变化较显著的人物形象,当属曹操。曹操形象的变化,也是在一些并不惹人注意的增、删、改写中完成的。从嘉靖本看,罗贯中塑造曹操形象时,对众说纷坛的史料。采取了慎审的、兼收并蓄的态度。他的曹操形象,呈现着亦好亦坏、毁誉参半的状态①。这种状态,当然不能令毛氏满意。毛氏在《读三国志法》中一再提醒人们说:“历稽载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曹操以强臣而专制”,“窃国家之柄而姑存其号”,“图改革之事以俟其儿”,“是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他企望借助自己的修订工作,把曹操形…  相似文献   

2.
王志武 《唐都学刊》2003,19(1):115-120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喜爱有德有才的人,厌恶徒有虚名的人,忌恨爱耍小聪明而不顾及后果的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历史上那个唯才是举的有作为的曹操的真实写照,他对待人才不但不奸,而且胜过他同时代的刘备、孙权等。那种认为把曹操写成白脸奸贼的罪魁祸首是《三国演义》的看法是错误的;认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反面典型的看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3.
罗文敏 《社科纵横》2006,21(1):150-151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神父形象是一个给人沉默而含蓄印象的系列组合,这类形象以其“放牧羔羊”的独特身份在诸多“迷途羔羊”的形象身边担当陪衬和辅助角色。而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却塑造了一个身为“牧羊人”自己却“迷途”的独特神父———克洛德.孚罗洛形象。克洛德的灵魂被孕育了悲剧性的分裂和冲突,他与爱丝美拉尔达的相遇,是神性与人性遭遇和决斗的集中展现,其中蕴藏着人类发展中一个戏剧性的隐喻:导航者难免也迷途,迷途者在艰难导航。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以其独特的形象特征和丰富深刻的形象意蕴而熠熠生辉。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并不以客观直接的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而是以神话、宗教故事为题材内容,以神仙灵怪与超现实情境为描写客体的;与此相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也并不是一个现实化的普通人物形象,而是一个超现实的幻想人物,充分体现了人类的精神幻想和精神追求。孙悟空的形象究竟体现了人类怎样的精神幻想、精神追求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人类幻想的实质——超我意识。  相似文献   

5.
孙红丽 《社科纵横》2005,20(2):168-169
《聊斋志异》和《浮生六记》都是以塑造个性独特而鲜明的女性形象来主张男女爱情的自由和平等,具有不同于封建时代情欲的特征,带有个体意识觉醒的因子,从而表征了封建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的某些征兆。同时,从《聊斋志异》到《浮生六记》还使文学作品中的情欲描写实现了从荒诞恋情到现实婚恋的转变,在现实意义上表明了新的情感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陈寿的《三国志》写铬了。曹操并非西汉国相曹参的后人。那不过是曹操那大宦官爷爷曹腾给家族攀附的高枝。历史的谣言也可以终止了。曹操不是夏侯家的血脉,也不是路边捡来的野孩子。他是正宗的曹家后人,只不过是家族内部过继的。  相似文献   

7.
暑期档来了,这一季是超人的天下。古书家训上的孔明、曹操,大洋彼岸的万能战士,还有700年后的可爱机器人……夏天注定会发生些奇妙的事情,拿好可乐和爆米花,演出开始了。六月影讯赤壁导演:吴宇森主演:梁朝伟、金城武、林志玲、张丰毅、张震、尤勇、胡军、赵薇、佟大为、寇世勋、孙淳、小宋佳电影《赤壁》将会颠覆英雄们长期根植入心的形象:比如说周瑜心胸豁达而不是小肚鸡肠;诸葛亮不是长者而是翩翩美少年,两人是很好的朋友;小乔、周瑜和曹操在戏中还会上演一段三角恋;张飞是擅长书画不留胡子的英俊帅哥。我们期待吴宇森率领众多明星打造一部中国式大片。  相似文献   

8.
在纷繁复杂的《春秋》人物群像中,“伯姬之死”以非常独特的方式照亮了历史的舞台。而在《公羊传》《穀梁传》《左传》风格迥异的解读中,这一事件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思想图景:《公羊传》以伯姬“尊礼”为中心,构筑了一个道德化的礼制世界;《穀梁传》从伦理教化的角度,强调了伯姬谨守礼教的“贞妇”形象;《左传》则通过礼之对象的不同,探讨了伯姬因事从宜的可能。这些不同的思想图景在一定意义上昭示了三《传》之间的理论张力,而体现于思想图景中的不同立意旨趣则为我们理解《春秋》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网上的调查中,《赤壁(下)》中,最令人期待的情感戏竟然是小乔与曹操的情感戏。曹操和小乔的父亲曾有旧交,按常理他应是小乔的叔父辈,但是曹操只见过小乔一面便念念不忘,得知小乔嫁给周瑜之后,曹操更是郁郁寡欢。甚至有人怀疑曹操之所以攻打东吴,有一半是为了小乔,小乔只身赴曹营是否羊入虎口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小乔眼看着丈夫为了想拖延时间的计策  相似文献   

10.
(一) 茅盾塑造了一系列“时代女性”形象以后,再经过《路》和《三人行》的创作,从《子夜》开始,塑造了一系列民族资本家形象,如吴荪甫、唐子嘉、何耀先、王伯中、阮仲平、林永清、严仲平等,达成了茅盾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有贡献。冯雪峰曾说:“要寻找一九二七年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除了《子夜》,依然不能在别的作品中找到。”我们不妨进一步说,在现代文学史上象茅盾这样以深沉的思想和非凡的艺术才华塑造出一系列民族资本家形象的,还找不出第二个人。  相似文献   

11.
曹操以自己独特的人才观,推出了唯才是举的观念,有效地招揽了大批的人才,并合理的使用人才和培养人才,使他们有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了人才的作用。曹操的人才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今天仍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 《三国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是既表现思想也传达感情的。但是,多年来,人们过于注重其思想道德方面的研究,而忽略了传达感情方面的探讨。笔者以为,《三国》的主要人物之所以未变成道德的传声筒,人物个性未消融到共性中去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三国》在表现思想道德的同时也传达了人物富有个性的感情。这二者在《三国》中是水乳交融般化合在一起的,并且又在相互作用下升华到了人格层次上,表现出了令人仰慕的超时空的人格美。这也正是《三国》具有追魂摄魄的艺术魅力和高度审美价值的主要原因之一。毋庸讳言,《三国》对人的情感世界中男女之间的情欲、情爱的领域采取了扭曲与净化的方式。对反面人物,便将凡是涉及男女之事均降至情欲的低层次去暴露,以加强道德上丑化批判的力度,如对曹操;对正面形象则将男女之事纳入符合道德规范的家庭伦理  相似文献   

13.
正狭义的"摸金校尉"特指东汉时期曹操所设的一个专司盗墓取财的军职,而广义上则可指中国历史上的官方(或军阀)盗墓集团。总而言之,"摸金校尉"至少应是"官盗"才适用的词。自从根据盗墓题材小说《鬼吹灯》改编而成的电影《寻龙诀》热映后,电影中的"摸金校尉"竟一时成为盗墓者的代称,事实上,在中国,盗墓的历史源远流长,史不绝书,但并非所有盗墓者都能被冠以"摸金校尉"之名。狭义的"摸金校尉"特指东汉时期曹操所设的一个专司盗墓取财的军职,而广义上则可指中国历史上的官方(或  相似文献   

14.
曹操现存作品一百六十多篇。其中散文一百四十余篇,占的比重相当大。这些散文虽然绝大多数是令、表、书、谱一类应用文字,似乎算不上“综缉辞采”、“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的所谓“以能文为本”之作,故而昭明太子的《文选》收入曹丕、曹植文多篇,对曹操的文则奔而未录。然而,我们如果稍微认真地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曹操的散文并不同于一般的诏浩教令、表奏书檄之类的应用文。这些散文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曹操一生军国事业中的思想言论,是研究他的思想和当时历史的重要材料,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价值,而且在表现上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木斋  尚雪红 《学术交流》2012,(4):173-176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首开其宗,至谢灵运山水诗创成一体。在山水诗的创作链条上,建安诗坛的山水意象消解了先秦时期山水作为比兴媒介的载体模式,正始时期士人理想开始与山水之美内在融合,太康以后诗作寓玄理于山水之中。尽管不同时期的山水诗艺术风貌各异,但山水一直是五言诗作涓涓不断的题材之一。正是山水诗创作历程的演进及嬗递,才促进了山水审美意识的不断浓厚以及艺术实践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6.
乡村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生态空间,至少在文学史上,乡村同时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 "新时期文学"给人们打造了一个结束过去、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崭新中国形象.而这时期小说中的乡土中国既带有新时期文学的总体特色,同时也有它独属于自己的独特面貌、内涵和形式,既不同于1950-1970年代同类题材作品那样高度意识形态化和整齐划一,也区别于1990年代以后同一领域的那种六神无主、难以命名.它所塑造的中国形象既乐观向上朝气蓬勃,又免不了带有缅怀历史时的沉痛忧伤和展望未来时的慌乱与迷惘,这正是置身全球化、现代化语境里的80年代中国的独特历史神态.  相似文献   

17.
张志民同志自一九四七年创作《王九诉苦》、《死不着》以来,写诗的历史已有三十五年了。一九六六年以前,他出版了《将军和他的战马》、《金玉记》、《家乡的春天》、《礼花集》、《社里的人物》、《公社一家人》、《村风》、《西行剪影》、《红旗颂》九部诗集。十年动乱期间,他被剥夺了诗笔,甚至一度受诬坐牢。粉碎“四人帮”以后感怀积胸,不吐不快,又写了五百多首,出版了《死不着》、《祖国,我对你说》、《边区的山》和《张志民诗选》四部诗集。张志民诗的评论者都认为他有独特的艺  相似文献   

18.
迷途知返的羔羊——从《红字》看霍桑的婚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令辉 《社科纵横》2007,22(6):176-178
霍桑的《红字》被认为是开创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先河。此后,有关《红字》的评论层出不穷。很多作品对文中主人公如海丝特、齐灵渥斯、丁梅斯代尔的形象进行了探讨。而笔者认为,作者实际上在借这些形象的塑造旗帜鲜明地表达他保守的婚恋观点。而这些观点的形成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家族历史以及时代背景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杜真强 《学术交流》2007,(5):162-164
张生形象在《莺莺传》、《董西厢》和《王西厢》三部作品的动态发展中不断演变,其表现为:一、爱情萌动中的张生形象逐步完美。二、爱情发展中的张生渐趋刚毅和执著。三、爱情结局中的张生越来越忠贞。三部作品中张生形象意义的不断推演,反映了三个时代对爱情、婚姻以及礼教的不同态度。张生形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代言人。作品中越来越明显的进步思潮,张生越来越主动自觉的爱情追求,是这一系列作品带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思想意识和审美客体,张生也因此成为耀眼而又典型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20.
张新民 《学术交流》2007,(1):171-173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典范。从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雷雨》在借鉴古希腊的悲剧命运观念和审美模式并与我国的悲剧艺术相结合以表现人物的悲剧,成功地塑造以命运悲剧为主要类型的侍萍的悲剧形象和以性格悲剧类型为主要类型的蘩漪的悲剧形象,揭示其对中西方悲剧艺术的吸收、融合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并探讨形成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