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3月5日——6日,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和《光明日报》云南记者站联合在昆明召开了“边疆民族山区社会生产力跳跃式发展理论研讨会”.昆明地区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党政机关的60余名社会科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并就实现我省边疆民族山区社会生产力跳跃式发展的意义、条件、范围、目标及其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生产力跳跃式发展观点的现实意义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共云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为落实十四大精神,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经调查研究后所提出的边疆、民族、山区生产力跳跃式发展的观点,是来自实践,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大家认为,云南属民族、边疆省份,山区面积大,少数民族多,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资金不足,基础落后.生产力发展长期滞后于全国其他省(区).因此,在全省最高决策机关以及主要党政领导的关心、倡导下,努力实现生产力跳跃式发展,对云南的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的社会影响及其机制,因地区和时期的不同有很大差异。本文基于苏南某村的实地调查资料,对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村庄公共权威的边界、结构和领域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在改制之后的苏南农村,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村庄公共权威经历了以“私营化”为表征的蜕变。具体来说,这样的公共权威“私营化”过程又体现为在公共权威的边界、结构和领域三方面的权力分散、精英分化、责任收缩的过程。而作为蜕变结果的新的村庄公共权威的形成及其经营策略,不仅受到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私有化过程)的影响,而且受制于干部的选拔培养等既有社会政治制度。通过从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到市场转型时期的历史对照,村庄公共权威的蜕变从一个侧面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提供了一个比较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苏南模式”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苏南模式的是非沉浮,文章反思了理论研究中弥漫的“模式情结”在方法论上的局限。一方面,要反对教条化地看待经济发展中的某些成功经验,类似“三为主、二协调、一共同”的概括,事实上将苏南模式视作某种样板,无视经济发展所必然伴随的制度变迁;同时,对于具备学术价值的概念应作严谨的理论界定,以免陷入范畴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最后,作者提出了苏南模式的经济学定义,并探讨了其在转轨经济中推进农村工业化的相对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苏南华宏村的田野调查资料,描述了苏南乡村工业化进程中独具特色的差异与平等并存的分配模式及其公正共享的分配伦理蕴涵。这一分配模式的生成,源于苏南独特的地域伦理文化特征及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使其在经济理性的致富与平均主义的求同间形成良好的张力。苏南乡村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将使这一地区分配模式和结果上的差异性进一步扩大。但与此同时,乡村企业领袖对村庄福利的持续贡献和道义行为,仍将使人人平等的村庄集体福利分配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得以维持。从这一意义上说,差异与平等的并存,将在苏南乡村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分配模式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5.
“苏南模式”的反思与江苏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①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影响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现代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苏南经济的不断发展,苏锡常城市群(带)日益壮大,苏南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苏南模式”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苏南地区不断城市化的过程。但是,由于“苏南模式”本身的缺失及一些制约因素,苏南城市化进程也出现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从“苏南模式”的演进过程深入探索苏南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教训,进而分析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对于科学制定我省城市化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郑异凡同志在《有关布哈林的若干问题》(下简称《若干问题》,见《世界历史》杂志1981年第1期)一文中,对布哈林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布哈林原来长期受批判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尤其是对布哈林的经济理论,作了相当精练的概括和独到的论述,读后深受启发。但是,对于文中基本否认布哈林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问题上犯过“半无政府主义”的错误,并为“发财吧”和“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理论作辩护,甚至说苏联在1925年后的三、四年中所实行的是“布哈林模式”等等的论点,却不敢苟同,现就这几个问题将个人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与郑异凡同志商榷,并就教于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7.
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南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苏南的发展模式变迁经历了双重循环,传统“苏南模式”变迁经历了第一重循环:制度环境变化—制度失衡—制度变迁—制度均衡—制度失衡;“新苏南模式”经历了第二重循环:制度失衡—制度变迁—制度均衡。当前,“新苏南模式”的第二重循环尚未完成,制度均衡局面的形成还有赖于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苏南地区政府需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更高层次上完善“新苏南模式”:改革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构建不同利益主体的协调机制;推动和规范社会自治组织的发展;培育公民权利义务基础上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8.
妻等于600只麻雀。这个定义源于“中外合资”的理论:中国人说女人爱唠叨,一年中仅有2月份说话最少,因为2月只有28天;另有一个外国谚语,叫做“两个女人等于1000只麻雀”。大概外国还没有我老婆那种“大功率的麻雀”,否则这谚语就该叫“两个女人等于1200只麻雀”了。这么多的“麻雀”在耳边叽叽喳喳没休没止,这年月你就是给我行贿,我也不愿说是人过的日子。 习惯了,当“600只麻雀”开始制造噪音时,我便用火柴棍清除耳屑,并将这称为“打扫麻雀的厕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我院与省政府领导同志对接课题“吉林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课题组在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大量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我省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对策,供党政决策部门制定政策时参考.原文共5部分,3万字,这里发表的是其中的2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纵向、横向和结构角度,对区域经济学的理论积累作了梳理和概括,目的是为了把握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逻辑起点。第一部分从纵向概括了这一交叉学科的演进和用“问题集合”方式表述的研究对象。第二、三部分从横向概括了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但落脚在“结构”上:按时间序列、空间序位和运行机制构架的概念体系,由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经济结构和空间经济运行三大原理支撑的理论框架。本文在综合东西方区域经济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所作的一些新的概括,也是一种探索。对学科建设和应用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产品”的角度和“契约”的角度 ,重点强调从“产品”的角度对企业与其他相类组织进行区别来探讨企业的性质问题。作者首先对现有的企业理论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和批评性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角度、理论假定和概念界定。然后通过分析企业的产品性质和契约性质 ,尤其重点分析了企业与其相类组织的区别 ,得出结论认为 ,企业是一个生产可独立交易产品的契约性组织。最后 ,为了对企业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 ,作者又分别对由企业的产品性质而延伸出的权利性质和现代企业的法律性质进行了附带讨论  相似文献   

12.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是我国“十八大”后重点探索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在新一轮的探索征程中,南京重构与之相适应地城市功能定位,不仅对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布局提供新思路,也为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城市功能新定位提供借鉴.在辨析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功能关系基础上,站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视角上分析了南京城市的新功能定位,并探索了实现南京新城市功能定位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区家庭教育状况的比较研究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科研项目。课题组选了苏南已进入小康水平的无锡县(今锡山市)和苏北欠发达地区的淮阴县作为调查重点。在这两个县里,各定一个县城镇和一个农村,选4、6、8、10、12岁五个年龄段的600名儿童及其600位家长列为调查对象。课题组对家长、儿童和教师分别设计了问卷,对600位家长、360名儿童及其教师进行问  相似文献   

14.
汪国华 《理论界》2006,(8):53-54
目前,关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切入。本文利用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对两种模式作社会学方面探讨,深入阐述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社会网络,并就两张网络各自的典型特征,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必然性,同时,因蕴藏于社会网中的社会资本稀缺程度不同,使“苏南模式”在发展初期较“温州模式”更具优势,但乡镇企业在社会网中的边缘位置注定了其发展会受挫,而民营企业网络中的较强同质性和封闭性,也会使其发展出现瓶颈。  相似文献   

15.
苏南文化模式的特质“苏南文化模式”是根据苏南地区文化体制、文化传统、文化市场、艺术发展水平、人们的文化心理,城乡文化关系状况等各种文化关系综合的理论抽象,以及这些要素在一个区趋内趋于优化、稳定组合的文化格局。从这一特定含义出发,我认为苏南文化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从理论高度提出了"锡商"概念,指出发掘"锡商文化"的重要意义,对锡商的群体价值进行了梳理,对锡商的历史贡献进行了追溯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对锡商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特征进行了深入阐述和概括提炼,从而确立工商文化是无锡主流文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我们“社会调查学习小组”,自1980年12月至1981年2月底,有重点地对本市一些区、县进行关于“人民调解委员会”情况调查。在这三个月时间内,我们到过南市、长宁、徐汇、静安、奉贤、松江、上海等区、县法院民庭进行社会调查和学习。同时,还深入到一些街道、里弄、公社、大队的调  相似文献   

18.
从乡镇企业改制看"苏南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苏南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探讨乡镇企业的“改制”,并就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与“苏南模式”的关系提出看法 ,认为“苏南模式”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 ,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苏南经济的新生  相似文献   

19.
钟坚 《学术研究》2002,(5):46-48
本文从民主公司的理论构架、内涵、社会性质、成员权利与资本权利、形式五个方面简要地概括艾勒曼的“民主公司制”理论 ,在此基础上指出该理论对我国企业改革的一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贺亮 《天府新论》2015,(6):114-119
“无主体熟人社会”为理解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舆论失灵”、“面子贬值”、“‘社会资本’流散”和“熟人社会特征的周期性呈现”四个特征是其所呈现的异于“熟人社会”的质变图景,可从主体缺失、关系脱嵌和结构失衡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理解。“无主体”揭示了空心村的典型特征,然而主体即青壮年的缺失并不能解释非空心村运作逻辑的变化。个体与村庄的关系不仅包括空间意义上的活动区域是否脱离村庄场域,还包括与村庄心理联系的强弱,可将个体与村庄的关系按照“身体依附程度”和“人心归属程度”进行交叉分类,借此分类体系可加深对当前乡村社会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