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贫困大学生“精神脱贫”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现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校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本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具有两重性,贫困大学生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贫困?立足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识自我效能感对贫困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机制;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诸因素出发,帮助贫困大学生积极自我确认,抑制其消极的自我定位,避免心理贫困,或逐步实现自我"心理脱贫"。  相似文献   

3.
浅析欠发达地区的精神心理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欠发达地区存在的精神心理贫困 ,已成为今天欠发达地区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和脱贫的主要障碍之一。这种精神心理贫困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保守、封闭、单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静态的思维方式以及缺少独立自主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4.
一些高校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心理贫困”,成为高校的“双困生”。在分析贫困生“心理贫困”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应对这一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解析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括了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表现:依赖性强;学习上的无力和厌烦心理;人际交往的障碍;不良的自我意识。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为: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反差;市场经济的繁荣;就业的压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贫寒出身的轻视。化解贫困大学心理危机的措施有: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建立心理档案;提供勤工助学机会,促进贫困大学生的自立自强;鼓励贫困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6.
农村的贫困、贫困文化与脱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和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是影响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本文从文化的核心——人的观念入手 ,分析了贫困文化的种种表现及对贫困所造成的影响。同时 ,本文还提出 ,要想使农村走出贫困的境地 ,必须大力发展农教事业 ,改造农村贫困文化。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主要行为特征,并进一步对其成因进行了探寻,提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不但承受着物质上的困难,某种程度上也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自卑与自尊并重、封闭与表现同在、倚赖与叛逆共有、焦虑与虚荣并存的心理问题.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可以通过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加强切实有效的教育引导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途径使贫困大学生顺利走出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有种种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从小经历的经济贫困及空掉的储爱槽,失落的童年生活,长期的强迫思维,现实的连续挫伤等。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关系到其自身及家庭、民族的发展,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相比较普通同学,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思想贫困的情况,如何帮助思想贫困的大学生转变观念,实现思想脱贫已成为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造成思想贫困的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具有这样思想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心理自卑、自我否定、焦虑抑郁,性格内向、人际交往敏感,自我封闭等特点。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贫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思想脱贫的策略,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大学生真正摆脱所谓的贫困,帮助他们尽快走出思想贫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由大学生贫困问题存在的现状引发一系列探讨:引发贫困生出现的原因,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导致高校贫困生出现异常心理的原因及对贫困生的心理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透视大学生分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所地方高校大学生分层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分层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及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双贫困”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贫困生的经济、心理"双贫困"现象值得教育者关注.在经济扶贫各项措施深入实施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扶贫"工作的力度.要扶贫先扶志,要在人格上尊重他们,营造校园健康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是青年中的弱势群体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对于我院开展各项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谈起 ,从而对症下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立足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背景,从环境因素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出发,分析了干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和谐成才环境的主张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诸多不足,因此,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必须立足高校自身,建立多环节、多因素的认定体系,才能使高校贫困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特困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除了面临经济压力,还要面对学习和心理压力,从而更容易出现学习、生活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从环境和心理等因素出发对在校特困生心理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寻求预防和解决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贫困,在心理上也存在“心理贫困”。其心理贫困的根源在于习得性无助,悲观的解释形态是习得性无助产生的认知原因。塞利格曼提出的乐观疗法可以发展人的积极情绪,变悲观的解释形态为乐观的解释形态,对于治疗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师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方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实际为基础,摸索出"掌握三个状况、解决三个问题、实现一个提高"的工作模式,以期使得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更富成效。这一模式的提出,对于提高地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初步确立了以"奖、贷、助、勤、补、减、免"等一体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因较高额的学费造成的压力,但现有体系仍然存在问题,在比较分析各种资助方式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对构建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