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易》之象与《诗》之喻──《管锥编》札记一则于传勤钱锺书在《管锥编·周易正义二七则》的第二则里,通过对《易》之象与《诗》之喻的鞭辟入里的辩析,深刻地揭示了文艺的审美特征,集中地表达了他的文艺观,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启发意义,特橥于此,以公同好.“圣人...  相似文献   

2.
钱锺书《管锥编》读《毛诗正义》,是别具一格的以诗解《诗》的典范之作。本文主要探讨了钱锺书先生尊旧解而出新意的研究手段、设身诗境探幽发微和多诗合观及平行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钱钟书的楚辞研究方法梅琼林钱钟书先生的楚辞研究主要集中于《管锥编》卷二的《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语言精粹,阐述洗练,抓住难题,重点突破,篇幅约五万余言。在这部论述中国古代文史哲典籍的煌煌巨著《管锥编》中,《补注十八则》占据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并...  相似文献   

4.
周远斌 《社区》2008,(29):8-9
钱钟书虽然学贯中西,但在治学上他所钟情的还是中国传统的路径,《管锥编》最能体现这一点。中国古代治学重随时心得,故各种形式的治学札记盛行;但随近、现代文化的转型,写读书札记的这一传统治学模式淡出了,渐代之以格式化著述。《管锥编》是钱钟书读书心得之结集,仍以札记体成书,显然没有迎合时代性著述风气,而是选择了传统的治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选》是我国在《诗经》、《楚辞》时代之后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选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本文拟从李善《文选注》文学导读与训诂专著的双重性质出发,来研究李善《文选注》采用征引式训诂体式的原因,期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国文学训释传统与哲学训释传统的不同,以此展现中国训诂传统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尔雅》是我国出现较早的语言学著作,也是儒家十三部重要经典之一.从汉武帝时起,就有犍为文学为之注释,学者治经,更是征引不断,《尔雅》几为显学,正如清代雅学研究专家邵晋涵《尔雅正义》序所称:"传《尔雅》者,汉初诸儒授受不绝,故贾(谊)、董(仲舒)之书训释经文,悉符《雅》义.至于太史公受《尚书》于孔安国,其为《本纪》《世家》,征引《尚书》者,辄以训诂之字阐释经义,悉依于《尔雅》."汉末魏晋六朝时期,雅学兴盛,樊光、李巡、孙炎等注释研究《尔雅》之作多达20余部,应劭、服虔、如淳、臣瓒、邓展、苏林、张揖、文颖等学者训诂之作也是广引《尔雅》及旧注.然而这些著作大多亡佚不存,我们今天只能从唐人正义、史书注释、类书征引中略知一二.而这些散逸在群书训诂中的经、注,成为后世雅学辑佚、注释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成为雅学文献校勘、版本刊刻重要的佐证和参考资料.自唐开成石经刊刻《尔雅》白文、五代板刻《尔雅》经注以后,两宋雅书刊刻逐渐增多,成为元明清各系雅书之祖本.至清代,雅学文献辑佚、校勘、刻印成为雅学文献整理研究的主要方面,产生了大量辑佚体、校勘体雅书.对这些雅书从文献学角度进行研究和总结,不仅能为雅学史、雅学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而且对促进雅学研究的深入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熹是有宋一代堪称巨擘的古文献整理大师,他不仅传注的典籍众多,而且其传注多能根据典籍内容的不同,采用风格迥异的训诂方式。例如他著《四书集注》,就以阐述义理为主,而传注《诗经》,则主张“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得之,察之情性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因此,《诗集传》乃成为朱子所传注的典籍著作中最注重章句训诂的一部,它不仅在当时以其朴学的简明信实的训诂风格称例于宋代诗经学的著作之林,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方便对《诗集传》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训诂研究,本文试类述其训诂体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五经正义》是唐代初年孔颖达等人奉敕编撰的一部经学训诂著作,《尔雅》是汉代以前出现的一部以今语、通语解释古语、方言的辞书。孔颖达等人在疏通训解“五经”时,不仅广泛地征引了《尔雅》及其汉魏旧注,而且还论及《尔雅》学的诸多相关问题。本文对《五经正义》在征引《尔雅》及其旧注时的训释特点作了总结;对《五经正义》关于《尔雅》撰人、序篇、篇名含义及《尔雅》声训法的运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五经正义》征引上的失误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注》)是我国文字学史和训诂学史上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然后人亦多斥其“妄改许书”。《说文注》对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之增删校改,是以《汲古阁说文订》 (以下简称《订》)为基础的。要探讨段氏改订《说文》文字的缘由,如不参考(《订》而仅从《说文注》出发,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得其解的。  相似文献   

10.
从创作心态以及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特点看来,《管锥编》是通过对与人相关的方方面面内容的解读来诠释人生这本大书,探寻全部人类本性与观念的内容。《管锥编》中钱锺书对诠释理论与方法有明显的自觉,有自己的见解,并将之运用于研究实践之中。结合上述两个方面可以见出:《管锥编》的诠释方法有其独特之处,具有诠释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的《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以日本人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为论述标本,探讨了有关《史记》的诸多问题。他对《史记》史学地位的肯定、对《史记》编排有失协调问题的揭示、对司马迁天命观之矛盾的诠解、对《史记》深意的挖掘以及对《史记》文学性的探讨等,对今天的《史记》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钱锺书致力于古代小说研究的经历,该项研究在他全部学术工作中的重要性,他的小说观以及独特贡献和极具个性的治学方法。从《小说琐征》《小说识小》到《管锥编》,古代小说始终贯穿在他的研究工作之中,是他的学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管锥编》的征引情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钱氏对古代小说的兴趣所在,进一步说明和印证了他的学术风格。他重视考释辨伪,善于打通藩篱,超越时空和学科界限,从古代小说中熔铸提炼和发现钧辑具有理论价值的东西。他在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独特贡献,值得学人充分重视,他所独创的科学严谨的治学方法,更值得古代小说研究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管锥编》的修辞造句格外讲究,特不容易解读。“文字乃迷误之源”;作为《管锥编》的传述解说,《〈管锥编〉述说》不曾走出文字的误区迷津。作者对《管锥编》语文的一知半解、无知妄解、高深玄妙的误解、煞费苦心的曲解,小到词句,大到意思,都随处可见,扫尽读者的兴趣,同时也破坏原著的名誉。作者犯的其他错误,像逞私智、谬托知音、沿误传讹之类,也是迷误文字结的果。“最好的批评都是称誉”,想不以“教训作者”为忤。  相似文献   

14.
清段玉裁的代表作《说文解字注》(下简称《段注》)素为学术界高度推崇。王念孙曾为之作序,予以极高的评价。序中,王氏还特别强调了《段注》在假借字鉴別上的卓越成就及其对奠定此书崇高的历史地位所起的关键作用:“于许氏之说,正义借义,知其典要,观其会通。而引经与今本异者,不以本字废借字,不以借字废本字,揆诸经义,例以本书,若合符节,而训诂之道大明。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然而,后代不少学者恰恰对《段注》中的假借问题提出批评。有的指出,段氏对于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注释、研究《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著作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注》或《段注》)可以说是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一部。当时以及后世的学术界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段氏《说文注》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其在词义训诂方面因声求义的问题进行讨论。主要内容是:一、考察段氏《说文  相似文献   

16.
拙作《论<管锥编>对刘勰和<文心雕龙>的批评》刊出之后,(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读者或有以为话还没有说完的。一位老先生还赐教说:“你说《管锥编》谈到《文心雕龙》的有近百处,看你的文章好象《管锥编》谈的并不多,大概对百处的材料大多数未用,似可再作补充研究。”为承接读者和老先生的盛情,笔者就将上次文章里“为省词弗,存而不论”的部分作些补充分析。  相似文献   

17.
胡曲园、陈进坤同志的新著《公孙龙子论疏》(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中国逻辑史方面的专著。《公孙龙子》向来被列为名家之学。它是中国名辩学(逻辑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历代有不少注本出现,但这些注本主要是从语言训诂方面对《公孙龙子》的字句加以注释,较少剖析其中的学术思想成就。现代学者多把《公孙龙子》当作哲学著作看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对《公孙龙子》进行专门研究、评注的著作,《论疏》应算第一。《论疏》把《公孙龙子》主要当作逻辑著作,而不是哲学著作来考察,这首先在观察角度或研究视野上就是一种突破或创新。《论疏》以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对传统训诂的批评别具慧眼,切中肯綮,本文从三方面作了归纳:一、由于传统训诂理论上的不完全,导致训诂实践的失误,不顾具体上下文、整篇及一代文风而区断词义,坠入逐字诂释牵强附会的误区。二、不解谈艺,不知玄言。哲学术语以常语解之,或以儒家内涵曲解。谈艺为解经束缚,故不知艺术规律而无视经中流露之造艺意愿.三、尊经卫道,曲意苦说。凡经中之语违离儒家宗旨者,往往借训诂为尊经卫道之手段,使其纳入古圣贤之常规。尽舍本文所言而求诸文外,维护礼教。  相似文献   

19.
古代训诂材料主要保存在训诂专书(辞书)和注释书中。黄侃先生谈到训诂内容时,提出了“本有之训诂”、“后起之训诂”、“独立之训诂”、“隶属之训诂”、“说字之训诂”、“解文之训诂”、“小学训诂”、“经学训诂”诸概念,即对上述两类材料或作动态分析,或作相对静止分析而进行的系统分类说明。古代辞书属“说字之训诂”,而经、史、子、集部书之注释则属“解文训诂”。对二者的差别、特点,黄先生作了精辟阐述。黄先生研究辞书训诂的最重要成果是他的《尔雅郝疏笺识》。  相似文献   

20.
利用唐《律》所提供的语言材料 ,并参校中国古代其他法律文献 ,通过排比归纳的训诂方法 ,解释了唐《律》中的九条法律术语。所释词语均是现行辞书 (如《汉语大词典》)、专书 (如《中国古代法学辞典》)等所未收录和解释的 ,可补辞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