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Moodle平台,采用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进行反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批评性思维技能。实验过程中利用"批判性思维质性评价量表"对实验班进行一对一的反馈式评价,实验结论显示,经过系统的训练和有针对性的反馈,实验班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得到提高,证实了网络平台在思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为例,基于产出导向法,借鉴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尝试构建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推动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能依托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对全国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教学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批判性思维在21世纪的教育中具有普遍性地位。《大纲》虽然对批判性思维有所论述,但没有阐述批判性思维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也没有阐述批判性思维与课程的具体结合。在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者思辨能力的系统培养,对摆脱传统的语言训练模式、克服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具有直接效用。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手段,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现象。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思辨能力培养,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思辨缺席引起了英语教学界的关注。以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教学功能为理论依据,探讨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如何通过隐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三大理念是: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形式来组织教学。根据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以三种课程类型(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为研究平台,开展任务型教学实验。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表明,可操作的高校英语专业任务型教学基本模式为:基于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主,以学生"能够做某事"为教学目标。恰当地将任务型教学运用于英语专业各类课程的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做事情"的能力,较好地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三类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英语专业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尽量将这种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形式作为教学目标,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从多方面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合作项目来进行学习,实行英语语言基础技能的一体化教学,以此来达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英语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辨缺席"近年来在学术界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而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证研究相对有限。通过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其它实证研究,从学生角度了解英语专业学生思维的现状,希望能为思辨能力的培养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支持或补充作用,进而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实证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10年的摸索,J校英语专业初步形成了知识与技能并重、思辨与情感并举,共同作用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4个方面:一是以英语语言技能训练为本;二是在语言技能训练中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三是在教学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四是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情感的关怀和积极情感的培养。这4个方面共同作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模式的实践中,J校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语言技能、知识结构、思辩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学习和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各级竞赛硕果累累;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9.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问题近年来在学术界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而对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证研究却相对有限。通过一项涉及江苏省四所高校近四百名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辅以其它实证研究手段,从"学生视角"重新审视英语专业学生思维弱势的现状,显示:"思辨缺席"在英语专业学生中确实存在;学生对此问题尚缺乏应有的认识,且在实际行动层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思辨问题与当前的考试考核方式直接相关,并将"教育体制的改革"视为当务之急。学生对于改革的强烈呼声和提高思辨能力的迫切愿望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不少外语界专家学者们对国内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文章对现有国内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作了梳理,并从思辨能力量具编制、思辨能力现状研究以及思辨能力培养研究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作了总结评价,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