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蒲向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7-124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是该民族创造并传承的口头文学作品,包括传奇故事、生活故事、爱情故事、动植物故事、官民故事等;这些故事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反映白马藏族社会生活以及白马民众理想愿望,在艺术上具有形象塑造区域化、纪实与幻想兼容化、情节结构程式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语言运用本族化等特点,堪称中国文学和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块奇珍。 相似文献
2.
陇南白马藏族难题故事是以“解难题”为核心的故事,藉此表现白马藏族的聪明才智和征服自然、战胜自我的决心以及谋求自身幸福和实现美好愿望.其主要有巧女解题、长辈虐待、异类(穷汉)娶妻等母题类型,它们艺术地隐喻了白马藏族广大民众善恶相报的道德诉求和崇尚诚信的伦理考量,并折射出了他们朴素的社会正义感及其所倡导的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3.
蒲向明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9-104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具有版本差异性和情节共生性,题材来源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其主要的类型,分别是族群历史的艺术呈现、底层意识的口传记录和地域叙事的民间色彩。这些重要故事题材类型,表现着白马藏族神奇丰富的想象力和艰难民族生活史的再现,格调或热情奔放、或忧愁哀怨,内容饱含欢乐、寂苦、坚韧、不懈进取等丰富经历和价值取向,为人们认识白马藏族独特的文艺生命力、复杂而多变的生存状态提供了指针,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白马藏族文学与文化方面的多维理解。 相似文献
4.
余永红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
“百褶衣”是白马藏族妇女最主要和最有代表性的服饰,结构独特,装饰精致,制作工艺复杂,既有长衫的保暖性能,又有裙子的装饰作用,是民族服饰中实用性与审美性巧妙结合的典范.随着白马村寨经济的发展,其造型、色彩、结构、装饰又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彰显着每一个阶段的时代色彩.透过百褶衣的形式演变,我们也能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白马藏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5.
蒲向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题材具有分合表征,即族群历史的艺术呈现、底层意识的细腻表达和地域叙事的鲜亮色彩,但其相当数量的作品题材表现为三者的共同演绎,形成一个独有的联合体.这种表征,因时间轴线上演绎的白马藏族生活而存在,也因白马藏族族群的集体阅历而具备价值.它反映在民族文学发展史上,是因其鲜明的特色为向后的不断“流布”注入了最顽强的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蒲华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Z1)
藏族历史书写传统具有其独特性,受到民间故事的较大影响。以民间故事为核心的藏族民间叙事从文字的创立与广泛运用、史学观的形成、原始苯教、教化功能、宗教意识的宣扬、统治者御民的手段、教史不分的文化传统等方面对藏族历史叙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神药两解":白马藏族的民俗医疗观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0)
人类学的理论认为,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对病因的不同解释.与此同时,当地的经济生活水平、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影响着人们就医的方式,决定人们采取何种治疗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痰病并非是由于细茵、病毒或生理性失调而产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的.本文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白马藏族的医疗行为和导致其医疗行为方式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关注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基于文化和社会行为而导致的疾病及其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学视角看,白马作为指代特定的族群,其经历了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之前,汉人这一他者基于文化分野下的想象白马氐或羌及上世纪70年代民族识别语境下国家制度性建构(白马藏族两个历时性过程。究其本质,两者均为客位下的生成物,而非主位下的建构。但这一生成物却与村落语境中族群的自我建构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民族存在的共时性镜像或想象。 相似文献
9.
10.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90-95
吐蕃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以青藏高原本地的原住民、羌人以及河、湟地区的相关民族为主体融合而成的,在吐蕃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又不断吸收融合羌系统民族,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些汉族因为战争留在吐蕃分布区,最后融入吐蕃,以往在众多的历史文献中对这一段历史存在一些误读。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民族识别过程中,又有许多族群识别归并为藏族。因此,从吐蕃到藏族是一个多源合流的历史发展过程,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中国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互包含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11.
王万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8):37-45
文章通过调查发现,白马藏区民间信仰融合了自然崇拜、苯教、道教和佛教等文化元素,远古的蛙神崇拜是其凝聚性结构的核心。通过研究发现,白马藏区的文化交融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路径:远古到唐代前是文化采借,唐代到宋末是文化整合,元明清以降则是文化涵化。文化交融的动力来自于主流文化的引力、互嵌社会的拉力和互补经济的推力。白马藏区的文化交融不仅为汉藏交融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而且为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泰国民间故事与民俗的互渗相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刀承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5):132-137
泰国民间故事和风俗习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渗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在研究泰国民间故事时要结合民俗而进行分析,研究泰国民俗也同样离不开对民间文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关于藏区民间法文化现象的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热&#;多杰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1):32-35
本文从民间法的视角 ,对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藏族传统法律文化现象作了分析。认为民主改革前后藏族法文化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 ,而且它们与国家法的关系不完全相同 ,因而其社会地位和对社会发生作用的方式也略有差异。只有正确认识 ,方能科学对待 相似文献
14.
张琪亚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4):33-36
文章从阐述民间祭祀的分野、分析有无巫作中介的民间祭祀特质等方面,论述了民间祭祀在一定历史时期一种宗教活动的外在化形式及其"娱神娱人"之特征. 相似文献
15.
袁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46-50
扬州民歌具有独特的方言特色。浓浓的乡土气息,内在的人文气质和市民化的生活情趣是扬州民歌的地方特点;旋律刚柔结合,润腔与衬词衬腔的合理运用和与地方戏曲音乐的融合是扬州民歌的音乐特点;而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载歌载舞、渲染气氛和唱中夹白、形式多样是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俗文化特征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萧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2):24-33
中国民俗化固其地域经济与民族历史化构成的原因,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化特征。其主要特征有:多元性与复合性,阶层性与地方性,神秘性与实用性,稳定性与变异性。这种民俗化特征在民间至今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论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的文化层累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向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2)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文化主要包括"池哥昼"、"麻昼"、"甘昼"等,在其发展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层累现象.这种现象以白马藏族诸部的傩文化为背景和关联因素,表现出自有的文化特色,反映了陇南文县白马人族群最早自跳而蜀南迁和以后由蜀而陇北迁两个阶段的民族群体记忆.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融入了较为丰富的故事情节,呈现出从傩舞向傩戏转变的倾向和进程,尽管没有唱腔和剧目,仍可视为一种对于其祖先记忆的神话故事的文化展演,显示出文化质素的多样性、典型性、原始性和稀有性等特色,从中可以看到其"底层"的文化积淀,文化承载重大. 相似文献
18.
19.
小说中插入诗词是古代文言小说中常见的现象。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受到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浓郁的诗意。其诗化特征因素与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相互交织,产生了特殊的诗化作用,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性,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此外,《聊斋志异》中的诗歌也是蒲松龄个人情感的寄托。研究《聊斋志异》中的诗词及其艺术价值,对探讨蒲松龄本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