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冶乡镇企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80年代“五小工业”曾受到过国务院的表彰。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九五”时期.我们面对新的经济形势,积极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使乡镇企业步人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到2000年底,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82亿元.比1995年增长2.3倍,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12亿元,比1995年增长2.5倍;利税总额10.8亿元,比1995年增长1.8倍;从业人员14.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1%。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2.
王勇 《经营与管理》2009,(12):51-52
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 自2000年以来,浙江省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持续攀升,到2008年达到8817.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近4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稳步提升,从2000年的36.4%提高到2008年的41%。  相似文献   

3.
我省乡镇企业出口产品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出口产品大部分是农副土特产品和一些初级加工品,据1985年统计,全省乡镇外贸企业575个,从业人员5.1万人。固定资产1.56亿元,年产值2.9亿元,出口产品金额2.04亿元,主要产品有:茶叶20万担,生丝3 59万担,猪鬃4941担,羽毛181万斤,肠衣55万极以及一些传统产品等。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外政策的开放,各地改变了过去闭关自守状况,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促进了出口创汇工作的发展。截止1988年底,全省乡镇外贸企业已发展到917个,从业人员9.1万人,拥有固定资产3.99亿元,企业实现总产值10亿元,出口产品金额已达5.1亿元,其中直接出口产品金额已达4.03亿元,同发展初基期的1985年相比,企业个数增长59.5%,从业人员增长78.4%,固定资产总值,出口产品金额分别增长1.6倍、2.4倍,1.5倍。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成都1985-2008年城镇化率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互为双向因果关系,其相互促进;在短期内,随着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促进城镇化率进程的发展。从方差分解结果可以得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对城镇化率的贡献度相对比较大。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据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7年河北省县域人口5965.2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5.9%;拥有全部从业人员3252.8万人,占全省的88.7%;实现生产总值10487.9亿元,占全省的75.7%;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1.4亿元,占全省的34.4%。以上数据显示,河北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特别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林宏 《咨询与决策》2004,(10):26-27
2000年后,伴随着浙江经济发展阶段由成熟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的转变,浙江省的第三产业获得了很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2001年为38.40h%,2002年为40%,2003年为39.7%,连续3年保持在40%左右,且作用不断增强,成为了新的税收增长点和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统计资料显示,仅2004年一季度,全省地方财政营业税就达到了8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5%,高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王永苏 《决策探索》2005,(12):10-10
经济是中原崛起的基础。没有经济支撑,其他方面很难发展。到2020年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是硬目标。必须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上。经济发展必须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市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要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按我们过去的发展速度.城市没问题,难点在农村。因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太慢了。1996~2002年(其中2003年受灾,2004年大丰收,有不可比因素),河南省农民平均每年每人增收106.09元,其中种植业增收2.95元,养殖业增收12.86元,家庭、第三产业增收16.93元,工资性增收57.79元,工资增收部分占年增收总额57.3%。这说明,种植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很有限。打工才是增加收入的主渠道。农民要有工可打.就要有城市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枝江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湖北工业强市、滨江宜居城市和长江经济带强劲增长极的目标,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着力改善民生,市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总收入11.2亿元,增长25.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增长3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5亿元,增长4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350元、7540元,增长10.8%、15%。2003年以来,枝江市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连续7次入选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相似文献   

9.
团风县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县,经过五年的艰苦创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65亿元,对比建县前的1995年增长57.77%;工农业总产值7.71亿元,增长48.68%;财政收入6986万元,增长140.65%;农民人均纯收入1896元,增长69.89%。  相似文献   

10.
中国30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从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才增1.2倍。在中国,超过76%的资产是政府拥有的,民间只有不到25%的资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铜梁县抓住机遇,将房地产业列为县域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培育,通过三个“转变”、两个“管住”、两个“培育”,房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1至10月,房地产共完成开发投资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03%,是2000年的14倍;房地产业税费总收入达到1.13亿元,占县级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9.8%。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赵哲 《咨询与决策》2011,(3):128-129
2009年茅箭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发展战略,全面引领茅箭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茅箭区实现生产总值65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3.9%;工业总产值140亿元,是“十五”末的5.5倍,年均增长4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1.7%;财政收入8.8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3.7%。2008、2009年在全市县市区综合目标考评中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三名。  相似文献   

13.
《咨询与决策》2004,(4):12-15
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后,25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从1980—2000年,年均GDP增长速度达到9.8%,1995年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日标。2003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的人均经济总量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中央提出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方针,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和公有制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资产重组,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全市产权结构日趋变化,出现了国有资产向民营企业转移、优良资产向龙头企业靠拢、生产要素向科技企业集中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进一步提高。2001年元至11月,全市民营企业实现利税3.8亿元,占全市企业利税的92%;民营经济共吸纳就业人员9.1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73.4%。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利税、财政收入与2000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2%、14.3%、4.6%。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2004年中国共有建制城市661个, 城市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1.7%。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化率从1993年的28%提高到了2004年的41.7%,11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5.5%、第二产业增加值的64%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86%都来自城市。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中国政府一贯将城市环境管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1,(4):18-18
2010年12月22日.石家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出公告称.为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将面向企业竞争性选拔市辖各县(含县级市)15名分管工业的副县长,要求“懂经营会管理、市场意识强、业务素质高、能够推动地方工业经济科学发展”。与以往面向社会公选党政机关干部不一样的是.石家庄此次“海选”对象.锁定为国有企业中层以上干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和河南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与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及相应经济政策由有限允许到鼓励、支持和大力支持的逐步变化.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等为主要载体和组织形式的河南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78年到2003年,河南非公有制经济存全省GDP当中的贡献份额由3.6%上升到44.5%.达到3136.87亿元;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990年的4.8%上升到2003年的59-3%:  相似文献   

18.
从1950-1999年五十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95.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033.54亿元,占55%,地方投资1661.95亿元,占45%;国有单位投资3075.36亿元,占83.2%,集体单位投资160.07亿元,占4.3%,城乡个人投资273.3亿元,占7.4%;基本建设投资2219.38亿元,占60.1%,更新改造投资553.68亿元,占15%,房地产及其他投资419.88亿元,占11.4%,说明新疆投资构成中,中央投资的增长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同时反映地方政府投融能力有限,以及投资增长点过于单一。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有力因素。在新疆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占70%左右,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要达到8%左右,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应保持在15%左右,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大致占4个百分点左右。  相似文献   

19.
《决策导刊》2005,(7):17-17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目前重庆市中小企业已有13.7万户,从业人员328万人。2004年中小企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1.2%,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0,(8):26-26
日前,山西省统计局和山西省体育局通报了2006年、2007年山西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统计核算结果显示,2006年,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7.62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0.16%;2007年,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0.54亿元,占GDP的0.18%,比2006年增长33.1%。统计数据显示,虽然体育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非常小,但这种试算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开拓新的消费热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角度来看,发布这样的信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