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李   《社会科学研究》2012,(1):38-43
快乐经济学认为快乐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因此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都应服务于国民快乐的增长。运用现象学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快乐并不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人类的行为通常指向外在对象及其价值。由于应然奠基于价值之上,所以价值应成为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经济学的所有政策结论都必须建立在对价值的充分讨论上,经济发展与公共政策应该以促进社会的价值增长、提高社会的价值层次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幸福与快乐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幸福与快乐一直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因而也就必然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说它常新,不仅是由于不同的人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幸福与快乐的具体含义及其实现方式不同,而且幸福与快乐对人生、社会所具有的终极价值,在实际的人生和社会发展中往往被遮蔽、遗忘或曲解.因此,面对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的当今时代背景,探讨民生幸福与社会进步、人的发展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中,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渊源及其特有的价值判断与主张价值祛除的行为主义方法之间存在着持久不断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不仅导致了政治发展研究的衰落,而且也制约了这种理论研究在现实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政治发展不仅是人类挥之不去的永恒主题,而且政治发展本身也不可能排除价值追求,但是这种价值只能是人类社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人类本性的回应与满足,于是政治发展及其研究的图式转换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4.
脑科学、进化生物学与演化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行"累积因果"原则的演化经济学从未放弃向自然科学的学习与借鉴,这种开放式的态度也正是它活力的源泉之一。近年来,脑科学、进化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一些进展,为演化经济学解释合作、交换和分工以及它们与人类认知进化的关系等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行为、理性能力与社会进化、生物进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人类认知是伴随人类进化过程而不断进化的产物;由于人类认知改变而导致的社会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人类本身的进化。由于拓展了自己的时间概念,演化经济学具有了一种历史的解释力和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认识与实践是我们人类所特有的两种主要生命活动形式的话,那么,真理与价值则是贯穿于全部人类生命活动领域的两项基本目的追求,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人类对于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的自觉意识和运用.追求真理意味着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对象世界的客观规律,按照客体的尺度即世界的本来面目及其规律性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而追求价值则意味着使对象世界符合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按照主体的尺度即人类的主体本性及其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从接近和把握真理是为了创造和实现价值这个意义上说,对价值的追求不但主导和规范着对真理的追求,而且是全部人类生命活动的终极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法治作为人类向往并追求的一种治国方略和理想状态,存在着人类所共同认可的一些具有普适价值的理性精神.这种共性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搞清的首要问题.同时,由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各个民族在法治的理念和制度上又必然各具个性.因此,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要以史为鉴,既要防止法治浪漫主义,又要摈弃法治虚无主义,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7.
价值,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最终目标.是经济的最基本的方面.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依靠创造价值的活动及其创造出来的价值体而存在的.人类的一切生产过程都表现为价值的创造过程.这不论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如此.对于价值.不同学科的一致之处是:价值及其价值理论是一切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对价值问题的探讨本身,就是对人类发展史的再认识过程,就是对现实的审视过程、就是对未来的预测过程.在经济学领域,可以认为,经济科学的发展不仅直接围绕着“价值”进行,而且经济实践也在不断地创造着“价值”和价值实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价值对于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等等的意义就尤其重要,这也是历代经济学家所苦心孤诣钻研和追求在价值问题上取得突破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美的形而上学视域中,世界是以一即一切与一切即一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而幸福感则源于对世界的这种审美观照。由于审美观照方式不同,个体的幸福感也就不同:它们分属于酒神型与日神型这两大类型。幸福的获取有待于幸福人格的重建,这意味着人从本质上要成为游戏的人。现实中对于幸福的追求是生命的一项冒险与挑战。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未必能获得幸福,反倒会遭遇痛苦;然而,这种痛苦的承担却成就了生命的崇高。  相似文献   

9.
超越意识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民族,在其各自的审美文化衍进中,都在不同的层次上追求着这种审美超越的价值.然而,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哲学意识上的差异,使得各自在审美超越意识的把握上呈出了迥异的风格.探究这种审美超越意识的差异性,无疑是中西方比较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中西审美意识的差异性,有着深层的文化哲学背景.—般说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一切文化肇端的逻辑起点,对于自然,中国和西方先民所采取的态度是不同的.其客观原因在于,历史上,古希腊民族是直接从野蛮时代进入铁器时代文明的;在地理上,远古时代的地中海沿岸气候十分恶劣,希  相似文献   

10.
从宗教信仰的道德观到追求个人利益的道德观的变革,是以"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代替"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为代价的。马克思主义在"国民经济学"所导致对人的异化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表明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经济利益追求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道德价值核心将自我否定、自我消解;而"社会化的人类"的到来,使得"无元价值"的社会生活将成为人类主体性的完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