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国专家在中国》一书回答了三大问题:外国专家为什么乐意来中国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持何种态度?他们在中国感觉怎样?从而使广大读者了解我国引进国外智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了解和品评外国专家的工作、生活及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
《国际人才交流》2013,(11):51-53
从2010年开始,本刊每年邀请在华外国专家对中国城市进行评价,评价范围主要集中在外国专家所在城市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政策环境、公共服务环境,最后请他们评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十强城市,深圳每年入选,排名靠前。外籍专家为什么如此青睐深圳?他们对深圳还有什么样的建议和要求?2013年9月17日,本刊与深圳市外国专家局联合在深圳举办了一场“在深高层次外籍专家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疫情期间,在上海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外国专家,却在我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选择留在或返回上海,与中国人一起工作、共同抗疫。他们为何作出这样的选择?近期在沪工作和生活的状态如何?他们对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有何评价?我们倾听在上海工作生活的金融保险、医疗健康、教育等领域的外国专家,讲述在上海抗疫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引进国外智力和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开发利用国际人才市场、资源,吸收和借鉴国外一切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我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专家已达到40多万名,国际型人才已广泛活跃在我国经济、科教文卫及社会等各个领域,他们用智慧和力量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在我国工作的外国专家等国际型人才,他们是我们开发利用国际人才资源、市场的重要成果,已成为中国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  相似文献   

5.
张晓 《国际人才交流》2008,(11):I0002-I0003
9月2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荣获2008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50名外国专家以及他们的眷属。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本年度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并向在华工作的所有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及其亲属表示问候。  相似文献   

6.
钮海燕 《国际人才交流》2009,(10):I0002-I0003
2009年9月3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荣获200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100名外国专家和他们的眷属。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获奖的外国专家表示祝贺,对他们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并向在华工作的所有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及其亲属表示问候。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参加了会见。会见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主持,  相似文献   

7.
张晓 《国际人才交流》2007,(11):I0002-I0003
9月3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荣获2007年中国政府"友谊奖"的50名外国专家和他们的眷属.温家宝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获奖外国专家表示祝贺,对他们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表示感谢,并向所有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国际友人表示问候.  相似文献   

8.
在农历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并同他们座谈交流. 李克强首先向在华外国专家和所有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国际友人致以节日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人民感怀于心.邀请外国专家对中国政...  相似文献   

9.
《国际人才交流》2008,(11):64-64
本刊从今年下半年增设中英文双语栏目,邀请外国专家用英文撰写稿件,讲述他们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故事,阐述他们对中国的观点,提供国际人才培养和交流相关建议,并由本刊翻译成中文,双语刊登。为了进一步丰富双语内容,现特向各外国专家聘请单位和外国专家约英文稿件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友谊奖”是为表彰在华工作的优秀外国专家而设立的中国政府的最高荣誉奖,今年国庆前夕,有50名外国专家荣膺这一最高荣誉奖。获奖专家是在华工作的20多万外国专家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集中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本刊将陆续介绍部分获奖专家在中国所作的新奉献。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人才交流》2008,(12):64-64
本刊从今年下半年增设中英文双语栏目,邀请外国专家用英文撰写稿件,讲述他们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故事,阐述他们对中国的观点,提供国际人才培养和交流相关建议,并由本刊翻译成中文,双语刊登。为了进一步丰富双语内容,现特向各外国专家聘请单位和外国专家约英文稿件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才交流》2016,(4):50-50
一想到中国,你会想起谁?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为了解在外国专家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中国脸”,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设置了这样一道由受访外国专家自填的题目,希望通过这种不设选项的方式得到外国专家们内心最真实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外国专家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愿意成为外国专家的“第二故乡”,为他们在华工作生活提供更好保障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钮海燕 《国际人才交流》2009,(2):I0002-I0003
2009年1月20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洋溢着浓浓的节日喜庆气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长期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外国老专家和改革开放后来华工作的优秀外国专家代表及他们的亲属。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各位老专家、所有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和他们的亲属,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月15—16日,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总结了2012年引智工作,部署了2013年的重点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作工作报告。2012年,“外专干人计划”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已有94名专家人选。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介绍,“外专干人计划”引进外国专家主要集中在工程材料、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都是我国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全年共有50多万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全年批准出国(境)培训人员5万余人次  相似文献   

16.
近日,12名在京工作的外国专家喜获北京市2007年度外国专家“长城友谊奖”。3月4日上午,郭金龙市长在市政府亲切会见了获奖专家并向他们颁发了奖牌。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人才交流》2006,(2):25-25
近年来,每年都有数十万名外国专家及海外华人专家被聘来华工作,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政府在很多方面也为他们实行了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下外籍专家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可免征个人所得税:1.根据世界银行专项贷款协议由世界银行直接派往我国工作的外国专家;2.联合国组织直接派往我国工作的专家;3.为联合国援助项目来华工作的专家;4.援助国派往我国专为该国无偿援助项目工作的专家;5.根据两国政府签订文化交流项目来华工作两年以内的文教专家,其工资、薪金所得由该国家负担的;6.根据我国大专院校国际…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人才交流》2008,(3):I0002-I0003
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长期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外国老专家、部分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以及他们的亲属.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所有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和他们的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相似文献   

19.
2007年2月9日,华灯通明,水仙绽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长期参加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外国老专家、部分获“友谊奖”的外国专家和他们的亲属,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所有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和他们的亲属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30多位外国专家参加了座谈会。伊莎白、聂华桐、水岛裕、戴伟等4位专家先后发言。温家宝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发言,并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温家宝说,春节前夕,非常高兴同各位外国专家见面。此时,也特別怀念已故的老专家。中国革命和建设一直有大批外国朋友的参与,他们在中国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以至生命。改革开放以来,参与中国建设的外国专家越来越多,每年春节团拜时,除老朋友外,都有一些新朋友,他们是获得“友谊奖”的专家代表。这说明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与各国的互利合作越来越发展。中国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和谐发展。中国需要和平、需要朋友、需要时间,我们珍惜同广大的外国专家建立起来的友谊和联系。对于外国专家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作出的贡献,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相似文献   

20.
做好引智宣传宣传工作,使外国友人加深了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在华工作积极性。但是由于我们的宣传手段和方式都还比较陈旧,宣传经费投入不足,还适应不了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工作效果。在谈到今后引智宣传基本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时,马俊如局长强调,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经济的体制下,对外国专家及引进国外智力的宣传,基本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为我国引智事业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根本任务是为发展我国引智事业服务、为充分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