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其短暂的存在期间,颁布了一系列人权法令和政策,确认和保障了人民的广泛人权,为中国人权保障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然而,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环境的阻碍、人权主体的人权意识淡薄以及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内在缺陷,南京临时政府人权保障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2.
王克霞 《兰州学刊》2007,(6):200-203
作为一种隐性赌博,民国时期的彩票是由不同的社会群体来操作控制的,通过对彩票发行、销售、消费以及禁彩等不同社会群体的透视,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民国社会百态.彩票特殊的发行群体折射出民国年间残缺的社会控制,而销售彩票的社会黑恶势力又显示了当时不良的社会风气.彩票大量的普通民众消费群体的背后则是民国年间人民日益贫困的社会生活,但令人可喜的是随着禁彩运动的兴起,商人这个社会阶层日益崛起.  相似文献   

3.
元代自然灾害频年发生,导致粮食供应紧张,而酿酒耗粮巨大,因此政府屡次下令实施酒禁.前后达七十余次,为历朝之最.元代酒禁政策的内容既包括禁酿、禁饮、禁市等取缔社会酒类消费行动,也包括国家实施榷酒政策以垄断酒业经营,禁止民间私酿、私酤.酒禁政策呈现出救荒性、区域性、时段性、特权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酒禁政策的实施,对于缓解粮食危机,改善社会风气,稳定统治秩序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到政府的赋税收入,制约了元代酿酒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屡禁屡弛.禁弛的反反复复,实质上反映的是政府对国计民生的利弊权衡,是牵涉国家根本利益的博弈之举.  相似文献   

4.
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实践及其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以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为立法原则,将制定新法与批判、沿用旧律相结合,仿效资产阶级国家主要的法律形式和民主原则拟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令、章程,以期积极建设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南京临时政府以其颁布的大量立法在中国法律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其立法实践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可贵探索与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5.
<正> 从1911年11月中旬到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革命党人在广东建立了革命军政府。这个政权虽然只存在了21个月,却是广东历史上闪烁着民主光芒的重要一页。南京临时政府的夭折,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失败了,在广东革命党人却成功地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地方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未及实施的关于民主政治、发展民族工业、改革社会陋习、实行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政策,在广东一一得到贯彻.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为实现孙中山把广东“办成一个模范省”的愿望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广东军政府得到时人“远胜于前清,更优先于各省”的称誉。  相似文献   

6.
“三反五反”运动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德军 《天府新论》2009,(3):128-131
"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初期党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目前对这一运动的研究多从中共反腐败这一角度进行的,认为这一运动惩治了干部中的贪污腐败行为.其实,以党对资产阶级政策为切入点,就不难看出,通过该运动,改变了中共对资产阶级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开始把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看作是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已经成为革命的对象,这也为即将到来的对资改造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7.
禁约是规范人们日常行为活动并议定处罚的强制性规约,它体现了官方治理与民间自治的结合。山西高平地区存有大量清代禁约碑,根据倡导的主体力量分类,形成以地方官府为主导的保护农桑禁约、以地方官府和村社共同倡导的净化风气禁约以及以村社为主导的维护风水环境禁约。官方与村社配合,制定了一系列禁桑羊、禁赌博、禁开矿等细则及惩罚措施,对农桑蚕业进行了保护,对不良社会风气进行了整治,并对亵渎庙宇及开窑盗树的行为进行了规范。禁约的制定与施行过程,体现了地方政府与基层社会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国在二次战后醉心于对外进行经济和军事扩张,发动侵略战争,致使国内的经济发展速度减慢,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更趋尖锐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日益突出起来。加上资产阶级文化日加腐朽,社会风气日陷颓废,出现了资产阶级精神危机,社会秩序十分混乱,犯罪率直线上升,已使统治阶级处于难以应付的境地。这些都是促使美国刑事司法出现新动向的重要社会背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当前美国社会现存的若干具体问题加以分析。 第一,美国的民权运动日益兴起与扩大。这个运动以其多种形式给予美国社会生活以很  相似文献   

9.
对食盐等重要物资实行国家专卖,是世界各国经济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制度现象.但与西方中世纪的专卖相比,中国古代的禁榷(专卖)制度不仅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其制度运行中的财政导向性也更为明显.围绕着这种财政导向性,传统中国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具有强烈管制主义色彩的庞大社会控制体系,并成为古代社会经济法制的主干.作为这一体系的核心,禁榷法律制度对整个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商业文明乃至社会心理的形成都有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14至19世纪,德国道德发生了从以基督教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封建传统道德向以理性、自由平等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道德的转化。其内在动力是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的推进,根本动力是资产阶级改革的深入,直接动力是学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奢侈风气引起了地方士绅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行动起来,阐发禁奢思想,采取禁奢措施,意图革除民间奢侈风气.对于倡导禁奢的士绅们来说,禁止奢侈风气中的僭越行为,建立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是其目标.不同于官方禁奢令,士绅比官员更注重儒家礼仪的可操作性,他们试图将社会儒家礼仪与民间社会生活方式协调统一起来,并通过约束自我、家庭、宗族等方式,革除民间奢侈僭越的习俗.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浙江军政府是依据三权分立原则,按照民主程序建立起来的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核心的地方民主共和政权,它积极参与了援宁、援鄂、北伐及筹建南京临时政府等革命活动,为倾覆清王朝、创建中华民国作出了贡献,在辛亥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风气的思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社会风气:含义、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社会风气是一定历史时期或在一定的群体中普遍流行的风尚和习惯,具体表现为道德风貌、风俗习惯和历史传统。社会风气属于文化范畴。如果我们把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话;那么,社会风气属于行为文化。 关于社会风气的结构,邓小平指出:“讲风气,无非是党风、军风、民风、学风,最重要的是党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54页)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政风问题。“整顿领导班子,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作风整顿好。各级领导人的作风要转变,要解决官僚主义的问题、不深入实际的问题。”(同上,第123页)由于我们党是执政党,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因此,可以把政风、军风归于党风,或者说政风、军风就是党风的具体的表现。这样,根据邓小平的论述,社会风气的结构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党风、学风、民风,民风又包括社区风气、行业风气和家风三个维度。在党风、学风、民风的关系中,端正党风是关键。端正党风首先要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而“好的党风要体现在教育中,这才能培养出好的学风。”(同上第54页)邓小平  相似文献   

14.
社会风气既是社会道德文化水准的外在体现,又对社会道德文化发展状况产生反作用.古今思想家历来重视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并将其视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部分不良社会风气主要来自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价值观念变化.大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体系,恪守道德底线,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文化自觉意识,是弘扬和巩固良好社会风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洁 《东岳论丛》2008,29(3):152-157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以对西方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研究和对推翻这种统治的手段的分析为基点,探索了一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他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现实入手,对西方社会的国家、市民社会、知识分子等作了分析,指出由于资产阶级掌握了文化领导权,所以获得了维护、巩固政权的合法途径,社会主义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首先取得文化领导权。以有机知识分子为中介对人民群众进行教育,通过"阵地战"策略是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闽江流域农村非自愿移民为背景,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妇女村民对急剧变化的生活环境的反应,以及她们在与生存危机的抗争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考察家庭、婚姻、亲属制度和村社组织等这些当地文化的基本因素在移民搬迁中所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妇女如何积极组织调动当地的社会文化资源以缓解生活动荡的巨大压力,同时也改善自己在传统文化中的处境.她们的行为证明她们是促进社会性别角色变化的主角,而且为当地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化和思想领域中的反封建运动,它要求从教会的桎梏统治下解放出来,人文主义成了这个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由于文艺复兴运动新的进步思想的影响,当时欧洲各国的文化艺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西欧各国相继涌现出大批的专业音乐家,他们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创立了富于民族特色的各种音乐学派.  相似文献   

18.
明代文人群体戏曲接受流变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文人群体的戏曲接受随明代前期和中后期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明前期在官方禁戏政策的约束以及儒家道统、文统观念影响下,戏曲受到文人排斥,形成了文人与戏曲相疏离的态势;明代中后期戏曲活动日益繁盛,禁戏政策趋于废弛,社会文化环境较前期相对宽松,文人群体通过以"古乐"为戏曲音律源头、以<诗经>为戏曲文学源头的理论建构,使戏曲以儒家诗文传统之支脉的形式进入"正统"文学的范畴,从而完成了对戏曲的接纳.  相似文献   

19.
自行政活动的发生至现代行政学科研究的确立,其间时隔数千年.文化作为影响制约行政系统的一个重要机制,直到近现代才逐渐得到学界的认定.行政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受其影响,行政活动自身也相应地培养出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行政文化.行政文化由行政系统中的每一个体所应遵守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构成.我国当今的现代化行政体制建设是在具有几千年行政文化传统的背景中进行的,因为文化具有连续性,传统的行政文化与现代行政文化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联系;同时由于文化具有时代性,传统行政文化在变化了的时代条件下,与当今的现代行政文化的冲突也不可避免,故而探讨传统行政文化的现代化问题,实现传统行政文化与现代行政文化冲突中的统一,对于加强我国现代行政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家权力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三权分立”制度从来也没有真正的实现过。“三权分立”只是一种形式,而分工合作以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才是它的实质。以“三权分立”为核心内容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在中国也曾试验过。从南京临时政府到北洋军阀统治,又到国民党反动政权,试验的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鉴往知今,试图把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重新引进中国的思想和行为,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成果的否定,而且在政治体制上也是一种历史的大倒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