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新疆的石油,为世界瞩目。尤其近年来,在塔里木、准噶尔和吐哈盆地的油气新发现,被新疆人称作“黑色的崛起”。新疆的棉花,日益为全国关注。近年来,其总产、单产、人均占有和外调总量为全国之冠。棉花的发展为新疆农村经济带来了希望,新疆人自豪地将棉花赞颂为“白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2014,(4):78-78
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后,微博网友发起了“我是新疆人”话题,呼吁:“我是新疆人,也是无辜群众。请不要把我们盲目划为异己”、“暴徒没资格代表我们新疆!”一些新疆网友晒出为昆明祈福的照片,反对恐怖,谴责杀戮!  相似文献   

3.
随着系列小品《新疆妹买买提》在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的播出,“新疆妹”已成了亿万观众喜爱的“女笑星”。那么,“新疆妹”是新疆人吗?她是怎样走进“曲苑杂坛”的?现在供职于何处?……带着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几经周折,笔者走进了“新疆妹”的家门。  相似文献   

4.
我从新疆来……本刊记者刘增林建国以来,很多新疆人因工作等原因定居北京。改革开放更使成百上千的新疆人来到首都工作、学习、经商。这里,我们请几位知识分子谈谈他们在北京的经历,听一听他们为无愧于自己的民族、故乡而努力工作、奉献的故事──钟莉莉塔塔尔族52岁...  相似文献   

5.
新疆人说活喜欢带“啥”字,句式喜欢用反问句,但带个“啥”,基本上就是已经帮你想好了答案。比如说:“朋友来了吃啥呢?”你不用回答,问话的人就已经接上了,“吃烤肉去”。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这几年名声大震。可又偏偏生出了许多是非。别处不说,全国首善之区的北京,有一些人一见到新疆人,就呼“烤羊肉串的来了!”在一旁叽叽咕咕,指手划脚,露出“另眼相看”的神态,弄得新疆人很恼火。这情况,笔者甚至在全国人代会上都听说过。近日,一位在中央机关工作的维吾尔族朋友对笔者说,北京,包括个别中央机关的接待人员,对来京办事的新疆人很不尊重,刺伤了  相似文献   

7.
我是新疆人,我在新疆出生、长大,这么多年未曾离开。新疆是我的家乡,家乡无传奇。对你们来说遥远新疆的传奇事物,对我来说都是平常,我没有在我的家乡看到你们想象的那个新疆,那个被遥远化、被魔幻化的新疆。至少我个人的生活,我认为是平常的,我从来没有书写过新疆的传奇。我从来没有猎奇过新疆,因为新疆的一切事物都是我熟视无睹的。我看着它们看了半个世纪,在我眼中它就是一个我生活的新疆。  相似文献   

8.
撩开神秘面纱公元13世纪初,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进入新疆去元大都,他在新疆境内踽踽独行一年多; 本世纪30年代,南京政府一位要员巡视新疆,因关山阻隔,不得不取道日本、朝鲜、海参崴、西伯利亚,转乘土西铁路,从新疆西大门进到迪化(今日乌鲁木齐),历时五个多月; 1945年,迪化第一任市长金绍先赴职,有幸乘上一架小型军用飞机。他从兰州到迪化,经过空中10多个小时颠簸,走出机舱,只见尘沙莽莽,寥廓苍天与萧索的大地之间,躺着一个巴掌大的机场。半个世纪后,当他旧地重游,搜寻这段记忆时还不禁慨叹:“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昔日里常把新疆当世界。他们骑上马、驼、毛  相似文献   

9.
青春火样红     
新疆服装界有“南仲北李”之说.南仲,南疆仲路祥;北李,北疆李建华.一男一女,比翼齐飞,在丝路古道,戈壁草原,服务于新疆各族人民,一时传为佳话. 且说仲路祥. 小仲今年35岁,其身不高,其貌不扬,大戈壁的风沙在他脸上留下了灰黄的尘痕.那双深沉而明亮的眼睛,却依稀使人辨认出他仍是江南水乡的汉子,浑身透着聪慧和精灵之气.自小在江阴喝长江水长大,而今成了新疆人. 人称小仲是个奇人.这或许应了“江南多奇秀”之说.他1978年师从舅父学服装剪裁.1979年又到上海虹口服装职业学校深造,满打满算才3年,便学得一手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区外流浪的新疆流浪儿童 ,绝大多数是来自南疆城乡的维吾尔族男孩。他们被诱拐 ,被成年人控制 ,以盗窃为主要的谋生手段 ,并在大、中城市间有目的地频繁流动。新疆流浪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区域性发展不平衡 ,其次 ,新疆流浪儿童的特殊性使政府有关部门难以处理。由于新疆流浪儿童依托于在内地生活的本族群体 ,当地有关部门对异地、异族文化的陌生与隔阂 ,使流浪儿童的个人行为成为内地一些地方出现歧视与排斥新疆人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甚至因此影响到新疆与内地、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们新疆人,对于钢铁有着特别的感情。很多人都知道,在解放以前我们新疆是个不产钢铁的地方,就是一颗钉、一根针都是从外地运来的。但是,却未必都了解我们没有钢铁时的艰难。在那时候,买一点铁器可真不容易,既  相似文献   

12.
从足球看中亚/刘增林在当今世界的体育项目中,再没有哪个能比得上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那样充满活力、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了。从足球,可以窥见一个国家的国力之强弱、体育之兴衰、人民精神面貌之振靡,以及许多方方面面。对于屡屡杀不进世界杯决赛圈的中国足球...  相似文献   

13.
梁黎 《中国民族》2010,(8):24-27
2010年5月20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新疆各界各族干部群众以喜悦的心情相互传递这一信息,表达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美好期盼。但很少有人知道,6年前,一个年仅25的年轻传媒人,就已提出了喀什的“西部深圳梦想”蓝图,成为“东有深圳、西有喀什”理念的始创者。  相似文献   

14.
“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每年穆斯林的库尔班节、开斋节,上海交大管理学院的党委副书记田新民都会与新疆班的少数民族同学载歌载舞,旋转、摆肩,击掌、高唱,他的舞姿是那么灵巧、自然。原来,这位“与民同乐”的党委副书记,本身就是来自新疆的能歌善舞的哈萨克人。  相似文献   

15.
招来“女婿”也留住“儿子”仲文据《光明日报》8月21日报道,地处新疆天山深处的两家国营工厂,决定整体迁出,到沿海地区安家落户。新疆有关人士评论说,这是“招来女婿,气走了儿子”。对于西部民族地区来说,“女婿”固然要招,敞开关门、山门、寨门,内引外联,招...  相似文献   

16.
四年一度的欧洲杯已过去一个多月,那万千群情激昂的球迷昼夜颠倒.神魂颠倒的日子终于渐趋宁静。而我这个“伪球迷”也在这场全世界的足球盛宴中逐渐发现了一批抓笔杆的“铁杆”球迷——作家。众所周知,作家是爬格子的动物.一般是好静不好动,但作家之中却不乏足球发烧友。他们与绿茵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关注足球,写球评.到场上踢球.甚至还组织足球队.与人们想象中的文弱书生相距甚远。品读这些“笔杆球迷”笔下的足球.令人别有一番感悟。  相似文献   

17.
了一容 《中国民族》2012,(6):123-125
提起葡萄,大家马上会想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里的葡萄。吐鲁番的葡萄,是那个异域土地上名扬四方的特产,同时也已成为新疆人的自豪,乃至上升为那方水土上的文化符号。其实,西北最大的一个葡萄基地,不在别处,它就静静地铺展在宁夏巍峨雄浑的贺兰山下、黄河岸边的玉泉营。这一片绿意伸展且美仑美奂的葡萄基地,与大漠黄河交相  相似文献   

18.
新疆:从“要我交流”到“我要交流”郭为民新疆近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交流工作经过努力推进,形成了由被动的“要我交流”转变为主动的“我要交流”的喜人局面。在全区交流的5754名少数民族干部中,有地厅级领导干部63人,占同级少数民族干部的15.87%;县处级干...  相似文献   

19.
“新疆汉人”是近代中国边政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西汉以来汉族始终是新疆地方社会的重要一员,及至清代则形成了“兵屯、户屯、商帮”等组织形式;汉族在新疆地方史上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呈现为“被迫迁入”“安家立业”和“建功立业”三种类型,“守疆、治疆、兴疆”则是汉族对新疆地方社会所作的基本贡献。针对近代新疆民族问题,部分研究者以新疆民族交融为依据,指出包括汉族在内的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构成的一分子”,并以此为汉族在改善新疆民族关系上作出应有的担当和示范构筑观念基础。近代中国边政学兴起背景下的新疆汉族研究,为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作出了可敬的思考探索,也为当代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提供一定的学术镜鉴。  相似文献   

20.
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而“7·5”事件的残酷事实再次清楚地证明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新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作为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文化融汇的西部边疆地区,加强民族团结事关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