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西方主流生态主义思潮将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思想截然对立,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肯定“支配自然”的物质生产运动,具有鲜明的人类中心主义特征。事实上,这种看法根源于脱离人类历史的抽象自然观。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人类历史就是“现实的个人”的生产史。以“生产问题”为视角,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剖析,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真实内涵,并以此阐明资本追求无限增值的逻辑才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生产活动以共产主义为追求目的,作为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马克思哲学作为生态世界观的意义正体现在人类社会对共产主义的永恒追求之中。  相似文献   

2.
伴随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兴起了一场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绿色运动。作为这场运动的早期理论思潮,生态主义未能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现实方案。西方左翼学者在秉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了生态主义现代生态学的合理思想,深刻揭示了全球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建构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模式。这种谋求生态学与社会主义“合流”的努力是真诚的、合理的,其基本思想也是符合经典作家本意的。  相似文献   

3.
非还原物理主义是当代西方自七、八十年代涌现出的一股重要的理论思潮,它企图避免传统物理主义所无法避免的还原论困境。本文考察了非还原物理主义思潮的起源与理论特征,并从方法论角度探讨了该理论陷入困境的根源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4.
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民身份理论成为西方主流政治思潮相互争论的焦点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该理论内部巨大张力。本文立足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语境,探讨四种主要政治思想围绕公民身份问题的本质分歧和弥合的可能。首先,就“何种善”、“何种自我”问题,比较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文化多元主义对公民身份问题分歧的根源;然后,探讨自由主义对其他思潮包容和妥协的可能性,诠释四种思潮影响下的公民身份理论在多大程度上与协商民主这一实践理论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生态主义是上个世纪在西方社会兴起并波及到全球的一种强有力的“政治与文化力量”。生态主义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法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促使决策和政策分析的理论吸纳了环境因素,在狭隘的经济理性与环境保护之间建立了一个更为协调和综合性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日本学界对环境问题展开的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活动中,日本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学者们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批判传统的机械自然观和以美国为中心的环境伦理思想,揭露环境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并探讨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他们关于环境思想的研究,对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跨越与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绿色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崛起的最新流派和思潮,其宗旨是批判和反思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冲突及其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其所构建与倡导的生态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仅将人文理念、生态理念和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结合起来,而且凸显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联系.同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既推动了当今西方风起云涌的新社会运动的深入拓展,又为全球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创新思维和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由迪 《社会科学战线》2023,(12):244-250
近年来,优绩主义受到了英美学界的严苛批判。批判主要从实践与伦理两个视角展开。实践视角的批判将优绩主义问题的症结归结为外在的实践问题,揭示出非优绩因素对优绩主义实现其正义目标构成了破坏。伦理视角的批判将优绩主义的本质问题归结为由其理念自身的狭隘性与道德逻辑的缺陷所构成的内在困境。前者并不否定优绩制的道德可欲性,后者则否定优绩主义作为社会公正基础的资格。伦理视角的批判比实践视角的批判更为尖锐和深刻,但作为一种对西方民主危机的诊断、一种正义观念以及一种意识形态仍存在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王拓涵 《理论界》2012,(2):163-165
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中国的环境风险问题逐渐突显出来。文章分析了中国现实中所面临的环境风险,并从GDP主义的发展趋向、理性的意外后果、消费主义思潮的盛行及社会体制和公共机构的功能性缺失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环境风险的社会根源。文章指出,对于中国当代存在的环境风险,我们需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建立环境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强化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培育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壮大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
杨乐强 《江汉论坛》2005,(11):46-50
宗教上的绝对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与宗教多元的处境始终充满张力.英国比较宗教学者约翰·希克以自己的特殊经历和批判反省式的学术研究,洞察到宗教上的绝对主义和自我中心的价值观对人类和谐生存的严重威胁,构建了宗教多元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旨在超越宗教价值取向上的绝对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谋求信仰者间的平等关系与宗教和平关系的建构,这种努力的结果导致其理论具有基础主义、宇宙乐观主义和普遍主义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其理论陷入困境的根源之所在,它预示着宗教际问题的解决需要走多元化之路.而张扬宗教多元主义、谋求宗教对话和宗教和平关系的建构本身需要参与到现实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的互动之中,走多元化之路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认为启蒙道德本质上是一种权威主义道德,并造成了一种权威人格.他们由此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过程、启蒙哲学的内在缺失、资产阶级文化意识形态的作用三个方面揭示了权威主义道德形成的根源及其危害,指出应当通过发挥哲学的社会批判功能和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破除权威主义道德和人格,形成人的自由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300年的生态思想史出发,得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容易让人产生与自然融合与共的自然观;理性的科学知识并不一定能指导人们做出有利于自然的行为;全身心接触大自然是最简单直接而有效的认识方式;人应该有意识地从异化中解脱出来,让自己在身心上有更多闲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的自然环境和技术环境,得出建设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当代及未来的生态发展路径;人摆脱科技异化的迫切方式是与自然进行沟通交流,而非沉迷于社会交往和虚拟对象。因而得出基于美丽生态环境的全身心的生态感知是当代及未来的生态向度的核心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杨春时  朱盈蓓 《中州学刊》2007,1(2):230-235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适应现代性以及现代民族国家双重历史要求的产物。在现代性的不同历史阶段,文学对现代性的态度也各有不同,于是就形成各种文学思潮的流变: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是对现代工具理性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反动;现实主义是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灾难的揭露和批判;现代主义是对现代理性的反叛以及对生存意义的反思。“五四”以前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滥觞阶段,形成了三种倾向:争取现代性的启蒙主义、争取现代民族国家的新古典主义,反思、超越现代性的审美主义。这三种文学潮流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端,也影响了“五四”及其以后的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柯华庆 《学术界》2012,(5):5-23,257,262
五四运动前后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在当时影响广泛,或许对于今日解决中国社会诸多问题亦有借鉴。"问题与主义"之争的核心是关于"问题与方法"的争论,胡适批判纸上主义、理想主义和外来主义的矛头对准的是教条主义,胡适批判教条主义的方法恰恰是杜威的实效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上是教条主义与实效主义之争,或者更准确说是教条方法与实效方法之争。胡适并非一般地反对主义,而是反对将主义教条式的应用。借用"中体西用"的说法,胡适的观点可以说是"问题为体,方法为用","问题为体,主义为用"只是一个幌子,因为他所推崇的实效主义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发展主义”的理论谱系及问题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对"发展主义"的批判与反思,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强劲的"新发展主义"思潮。这一思潮具有多元复杂的载体,既包括欧美左翼基于后现代主义立场对以往发展主义理论和观念的批判,也包括非西方国家知识界对"发展主义"的反思和清算;既包括联合国及其附属组织,也包括民族国家、非政府组织和公共知识分子。新发展主义质疑那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合理性,挑战建构现代化发展话语的运作流程,标志着西方传统的发展观遭到了全面挑战,为新世纪人类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生态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文化思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代性危机的深层根源即二元论和机械唯物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提倡建立"返魅"有机论的后现代生态主义,是解决现代性危机的途径,从而消除现代性的危机,重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地方的关系。后现代主义主张在保留现代性特别是现代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扬弃"现代概念中的消极因素和破坏因素",在更高层次上向传统有机主义的世界观回归。这对处于"现代化危机"和"现代性危机"中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常将自由至上主义与右翼的政党或思潮联系在一起,然而,这是一种不恰当的分类。首先,自由至上主义对现存的制度往往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因此不能等同于"保守派"意义上的"右翼"。其次,在很多政治社会议题上,自由至上主义实际上与通常被归为"左翼"的政党和运动有着更为类似的立场。最后,即使是在经济分配政策问题上,也存在着"左翼"的自由至上主义者,即支持国家干预和再分配行为的自由至上主义者。因此,把自由至上主义定性为右翼思想,是一种过分简单化所导致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生态人文思潮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自60年代以来形成的生态人文思潮,是在直接吸收了法兰克福学派、罗马俱乐部以及存在哲学关于现代性与科学技术批判、传统发展观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批判、以及有关生活世界及生存论内在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打着绿色政治的旗号,具体渗透于后现代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大地伦理学、社团主义、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等思潮以及种种形式的民间生态环保运动中,具有鲜明的时代影响和广泛的民众影响力的人文社会思潮。时至今日,这一思潮已逐渐对各发达国家及地区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然,就其蔓延的态势看,这一思潮已绝不仅限于发达国家及地区。事实上,因为其立足点恰恰是对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业发展模式的批判,并力图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问题,因而这一思潮在发展中国家也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重视与传播。可以说,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生态人文思潮与国际社会正在日益形成共识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身就存在一种相互呼应与互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反科学主义的文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科学主义是二十世纪影响最深远的文化思潮,从理论的历史来说,反科学主义发端于西方,是科学传统内部分立的文化批判,其理论目的是建构。对中国文化来说,科学是外生的,因而从逻辑上说,反科学主义既是外生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对中国这样一个缺少科学精神的文化来说,反科学主义的泛滥,对科学的发展和市场制度的建立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基于这一现实,本文尝试对反科学主义作一学理上的分析。一、反科学主义的逻辑归谬对反科学主义的澄清与批判,首先必须从科学的社会化过程、从文化层次来分析。二十世纪以来,人类面临一系列…  相似文献   

20.
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批判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体系.本文对新制度主义的三个主要派别--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意义及其缺陷作了一般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