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丁世洁 《中州学刊》2001,(5):124-126
我国法律文本和司法活动中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立法条文语义含混,歧义现象时有发生;法律文书辞不达意,错误百出;司法活动用语混乱等.由此影响了法律的正确执行,亵渎法律的尊严,损害国家的声誉,阻碍依法治国的进程,甚至引起新的法律争讼.为此,有必要加强立法语言的研究,尤其是尽快编撰出一本可供法庭鉴定使用的,规范化立法语言标准化的词典.  相似文献   

2.
试论法律论证的概念、意义与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法律根本上是说理,说理离不开论证.法律论证是通过合乎逻辑、事实或理性的方式来证明立法意见、司法决定、法律陈述等有关法律主张的正确性和正当性.正确的主张是建立在正确的判断标准和推理过程之上的,推理问题主要涉及形式逻辑,而判断标准作为法律推理的前提则是形式逻辑本身无法解决的,所以,提出法律论证的概念,其目的就是克服法律推理中形式逻辑的局限性,考察作为推理前提的规则本身的正当性.相应地,法律论证首先必须确立论证的优先规则,进而根据优先规则,通过正当的法律语言使用规则和程序,证明相关主张的正确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法律--兼谈法律英语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表述法律的工具.语言与法律的结合促成了法律语言学的诞生,同样也促进了法律语言的纵深研究.作为一种语言的语域变体,法律英语特点的形成与其所存在的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法庭话语包含机构话语、权势话语、策略话语和社会话语.庭审的特殊语境、言语角色、认知心理及文化背景决定了其话语的顺应性.对中西方法庭话语的顺应策略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法律语言,促进庭审全面审查、认定案件事实并正确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5.
法律解释的语言学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解释的过程本质上是语言运用以及语言交流的过程,语言彰显了法律的沟通之维.因此,有必要在语言哲学的层面上定位法律解释问题.法律解释的语言学向度在语义学上体现为辞事相称的语言指涉型解释,语言体现为法律语词和法律事实之间一一对应的指涉关系;法律解释的语用学向度则体现为语言在本体论上对解释者存在意义的彰显,体现出法律语言在法律理解过程中价值的彰显和意义的阐发.在语用学上定位法律解释,法律解释不仅仅是表层的方法学,而是体现解释者话语权的深层政治学.  相似文献   

6.
先秦法律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现象,这种语言的模糊性、不苛性与后世法律语言的精准性、严谨性相违背.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客观评述,分析同义法律用语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表明,先秦同义法律用语的大量出现是先秦法律体系不成熟、人类思维模糊性的外在表现.它虽使法律语言的严谨性大打折扣,但真实、准确地再现了当时的法律状况,且能够收到一定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7.
法律翻译是法律转换和语言转换同时进行的双重工作,它包括法律笔译和法律口译.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法律翻译研究的内容、视角以及方法的梳理,本文总结了法律笔译和法律口译研究的成果及不足,并结合法律翻译的实质,指出影响和评判法律翻译的关键因素,应是交际目的、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和语用特征、不同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下的法律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和准确性一样,是法律语言的特征,是法律语言难以消除的现象,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加强对法律语言模糊性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并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在运用法律模糊语言时,要遵循法理精神,既要发挥其积极功能,又要规制其弊端.  相似文献   

9.
歌唱是音乐和歌词语言文字的相互结合体,歌词语言在歌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歌唱语言的规范化和技能化在歌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演唱者的咬字吐字的艺术特定化处理和正确科学的发声以及流畅动听的音乐旋律曲调相结合,给听众塑造深刻的音乐形象。演唱者必须充分认识语言的规律和特征.掌握语言在歌唱时的特有规律,做到正确的咬字与吐字,充分发挥语言在艺术中的创造功能与作用,以便演唱时能更好、更完美地表达演唱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0.
商标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也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文中论述了商标命名的基本原则、商标语言的语用心理、商标词汇的语义类聚,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商标的命名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同时提出了商标的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法律人类学的语言研究既以形式结构分析为基础,又关注语言的功能和创造性.许多学者在批判法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后现代法学的影响下,研究了语言的社会创造性,认为语言能反应、创造社会关系,构建、传播和维系权力.法律实践中的语言既可能渗透着国家权力的建构、国家权力的主导,也可能在社会关系的生成、塑造、转换中相当程度地满足当事人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法律——谈西方法律语言研究方法的嬗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言是表述法律的工具。语言与法律的结合促成了法律语言学的诞生,同样也促进了对法律语言的纵深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西方法律语言研究经历了传统方法、社会学方法和批评性方法的嬗变,各种方法给法律语言研究增添了多向度的思维进路。法律语言研究方法的嬗变表明建立多元、综合、整体化的研究方法是法律语言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和执法实施监督,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的一项重要职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权力,实行法律监督往往要涉及到具体案件。依法过问具体案件,有助于保证制定法律同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处于同等重要地位,防止滥用国家权力和因而产生的腐败现象,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正确适用,保障国家权力作用充分发挥,促使地方人大司法监督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4.
诠释法律的语言工具及其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晖 《文史哲》2004,(5):147-155
语言是诠释法律的最基本工具,与其他诠释工具相比,语言具有霸权主义特点。以语言诠释法律是通过"说"来完成的,体现出了法律诠释的大众化情节。语言是认知对象的客观规定性和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一种契通方式,通过语言诠释法律存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种趋向。以语言诠释法律的效力是指语言解释法律的可能性问题,它存在于法律文本、解释者和听者(读者)三方,以及法律文本和解释者、解释者和听者(读者)这两组关系中。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含混性以及人的意识的有限性,产生了语言诠释法律的无效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超越实证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法律解释,德沃金坚持认为,必须把基本的权利原则作为具体的法律实践的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正确和适当地制定和应用一种法律.为此,德沃金要求建立一种基于"整体性原则"之上的法律话语理论.但由于坚持了一种"真理符合论"的立场,他并没能对法律话语理论的本质做出正确的解释.为了走出法律话语理论的误区,哈贝马斯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真理合意论"之上的法律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创造了在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普及通用语言文字的典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形成历经拉丁化新文字改革和扫盲实验推行,确立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和信息化,构建符合国家全局利益的语言发展战略等演进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在演进逻辑上具有民族性和国家性、共有性和共享性、共存性和共生性、决策性和政策性、规律性和非强制性等特点,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语言表达过程就是法律修辞的过程.法律修辞包括消极的法律修辞和积极的法律修辞两种基本类型.消极的法律修辞存在于法律语言表达的全部过程,是法律修辞的基础,是法律修辞学最重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对象;积极的法律修辞是法律修辞的特殊形式,只存在于特定的法律语言表达情境中.积极法律修辞主要通过辞格和辞趣来实现;消极修辞主要通过辞规与辞风来实现.消极的法律修辞着重于法律语言的准确、平稳的表达,其目的在于方便读者清晰、全面地理解法律表达者的意旨;积极的法律修辞侧重于法律语言的情感表达,其目的在于说服听众接受法律表达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诞生于上世纪末的法律语言学,在本世纪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法律语言学已经成为法学界和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中国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法律的正确适用,有待于对法律条文的正确解释.凡法律均须解释,法律须经解释始能适用.《合同法》条文中的各"通知"背后蕴藏着不同的法理涵义,这是我们判断合同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享有何种权利或承担何种义务的准确依据.因此,从法理层面对《合同法》中的"通知"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将有助于准确理解有关法条的法律原意及随后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20.
法律语言中的对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敏 《学术研究》2001,(5):96-100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而各种法律关系都有其对应性,这种对应性往往以对举的语言形式显示出来.法律语言的对举形态有法律专业术语的对举,合成方位词"以上"和"以下"对举,句子对举,篇章、段落对举.法律语言对举的大量运用,可突出法律行为的本质特征,突出法律行为主体的权利或义务,突出争诉焦点或分歧关键,而其得以普遍运用是由法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是法律文书规范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