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学问化问题是古代诗论中的重要问题。道咸宋诗派学问化诗学对古典诗歌学问与性情的关系进行集中探讨,追求学问与性情的诗学异质同构,将“以学为诗、以理为诗”与“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两种相异质的传统调整和拢合。  相似文献   

2.
3.
程千帆、吴新雷两位先生在<两宋文学史>中对于宋代骈文(宋四六)发表了精辟的论述,同时也提出了"南宋前期四六四大家"的说法,具体所指为汪藻、孙觌、洪适、周必大四位南宋四六文名家.不过从四大家入选人数与分期两方面看,此说还不够严密,对洪适、洪遵、洪迈兄弟四六文数量和地位的论述也有进一步深入讨论的余地.总体看来,南宋前期骈文创作较为繁荣,名家众多,"四大家说"尚不足以概括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唐以后,以雅、俗作为文学审美标准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封建贵族文学的审美标准逐渐向封建地主文学审美标准转变.以浪漫之美为特征的盛唐文学及文艺的雅文化,从中唐开始,寻求着与地主文化建构新相适应的美学范式.具体而言,就是在"雅"、"俗"之间寻求适合地主阶级审美理想."唐音"向"宋调"的趋变,正与雅俗消长相融的轨迹相吻合,笔者选择"都市豪估"与"韵外之致"、"村夫子"之讥与"杨、刘风采"之誉、"柳七郎风味"与"弄笔者的自振"三例雅俗之争的个案来透视中唐到北宋审美标准和理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6.
在宋钘以"情欲固寡"人性论为基础的理欲观中,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与俭节宽恕和心怀天下的博大情怀并存,具有重要的批判继承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心理学研究之"面子"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子"是中国人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一个中国本土的社会心理概念.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它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频繁地使用着,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面子"理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理论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自南宋始,关于唐诗、宋诗孰优孰劣的问题就一直争执不休,论者各执一端.近代,陈衍提出"诗不分唐宋"的观点,不仅从表面的继承关系,也从内在风格上将唐宋诗笼为一路,因而从学理上为唐宋诗之争作了一个总结,实现了对前人诗学的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不墨守盛唐几乎成了近代宋诗派审美宗趣的最大表征,尽管这一概括显得较为含混不清,却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宋诗派所取法的诗法家数是以特定的文本为实质内容的。三元与三关说为宋诗派主流所孜孜追摹的范型文本,但具体辨绎,各家所宗主的模本并不完全一致,体现出各家不同的审美取向,而其羽翼的多向拓展,又从各方面丰富了宋诗派的诗学内涵,也为宋诗派开拓出宏阔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知足保和"已成了白居易明确的文化印记.但其实,自居易之"知足"更多表现在物质生活层面,他对其一生的政治理想其实有着强烈的"不足".忠州起复之后,其思想演变相当复杂而且时有反复.他在遭受了再次的政治挫折之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走向了"中隐"与"独善",但其内心始终没有放下"安人活国"、"兼济天下"的"功名"之想,表面上优游安闲、"省分知足",内心却是有着深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是否愤宋?历来争议不休.《宋书》说陶渊明"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以表示对宋的不满,此说历遭后人反驳.然而,驳倒了"甲子年号"说也并不等于驳倒了"愤宋说".本文在了解西汉扬雄对陶渊明影响的基础上,搜寻《五柳先生传》及"无弦琴"的来历,发现两者均不免要归结到"愤宋"这一问题上去,且有其特定和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占据了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但是近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大肆炒作,引起了国民的关注.就世界上对"中国制造"产生质疑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找到"中国制造"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解决"中国制造"危机,拓展国际市场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汉宋学之争"是清代学术史上的焦点之一。最初,以姚鼐与戴震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汉宋学之争"也因此而成为桐城派研究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学术界多从"扬汉抑宋"角度评论这场争论,或用戴震拒绝姚鼐师从的请求来解释这场争论的发生。"汉宋学之争"是关于儒学本质与功能之争,它是清代学术流变的产物,即"汉学"家放弃了顾炎武所倡导的"通经致用"的"实学"思想,而将经学蜕变为考据训诂之学,并以考据训诂作为汉、宋学的分界线,从而引发了"汉宋学之争";其导火线则是戴震在谈到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关系时,以"考核"自诩而视文章为"等而末者",贬抑了义理、文章,从而引起与姚鼐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从抒情学角度,用"猴体解剖"的方式,比较研究中西方著名的"不足说"与"疖子说",旨在说明(1)感情在文艺作品中很难言传,因为它是追忆性的;(2)感情主要起动机作用;(3)感情外发的顺序是舞、音、言,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7.
《沧浪诗话》"尊唐抑宋"的理论对后世影响很深,但始终没有对"诗变"与"世变"的关系作深层的剖析,仅从消极方面指出苏黄诗风和江西诗派的某些弊端,未尝全面检视当时业已形成的宋诗的艺术特质,更未及探究这种艺术特质之所以形成的种种原因.严羽的批评与事实不尽相符,不能反映宋诗的实际成绩和真实面貌,理论上亦具片面性.由唐诗至宋诗是必然的发展道路.宋代士人长时期充当了"政体"的精英,他们成功地左右整个政局的发展,宋诗议论化的突显与宋代"议论煌煌"之士风的渗透息息相关;宋代文化理性精神的突显又与其时哲学思辨风气的促动相关;而创作主体集诗人、散文家、词人三重角色的独特性,也造成了创作思维的多元化,加诸文学演变的规律等方面,遂共同造就了宋诗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进行跨国经营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有一支能适应国际经营环境的管理队伍,特别是外派经理队伍.外派经理需具有很多基本素质,其中与国内经理有显著区别的一项素质为移情能力,而在国际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外派经理的移情能力或过度或不足,这两种情况对国际企业都非常不利,国际企业对外派经理移情度的控制就显的尤为重要.国际企业对外派经理移情度的控制应从有效选拔有移情潜力的外派经理、做好外派经理的职业规划设计、对外派经理进行移情度的培训、进行移情与回归的引导、从全球角度进行外派经理的合理配置、善用"飞地生活"形式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针对"Bornoulli梁振动模型的精确谱结构"一文中"f(z)与g(z)无公共零点"的假设,指出在文中给出的参数α>0及z>0的前提下,f(z)与g(z)一定无公共零点.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本文分析了该理论在中国的不适应性 ,并阐释了其财政货币政策在中国的低效应。由此得出结论 :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才能使中国从根本上摆脱“内需”不足 ,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