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法律修辞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新 《求是学刊》2012,39(3):84-90
论者通常把修辞与逻辑对立起来,很少论及二者如何统一于论证过程,而在法律领域尤其需要这种统一.法律的学科特点在于其推理前提的开放性和结论的封闭性,因而在法律推理过程中,需要通过修辞将开放的前提集合论证为可接受的封闭性前提集合,也需要通过逻辑根据封闭的前提得出必然的结论.文章通过对法律推理过程及其特点的分析,论证了法律修辞与逻辑的统一性,即逻辑是修辞,是最具说服力的一种修辞;修辞也是逻辑,是在无法直接进行演绎推理时所备选的逻辑.其目的都在于提高法律推理结论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2.
论法律推理中的利益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仲衡 《求是学刊》2003,30(6):81-86
法律推理中的利益衡量是法官解决疑难案件的重要思维视角和思维方法,本文探讨了法律推理中利益衡量产生的司法实践条件和理论背景,分析了它的概念及运行过程,阐述了研究法律推理中的利益衡量问题所具有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钱锦宇 《求是学刊》2007,34(1):88-93
中国古代成文刑法典中的概括性禁律源远流长。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概括性禁律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借助于司法过程的展开,概括性禁律不仅发挥着在疑难案件的审谳中建构法律推理大前提的功能,而且对礼教秩序和皇权具有补充性维护作用,并为司法擅断提供“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逻辑判断与价值判断始终共存于法律推理之中.常态下,法律推理应以逻辑判断为准据,价值判断隐身于逻辑判断之中.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当民意对于一些案件的裁决结果不予支持或者法官认为完全不考虑价值判断会使裁决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时,应在逻辑判断决定法律推理"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赋予价值判断对于案件的裁决结果施与"量"的影响力.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价值判断进行法律推理,即对于刑事案件,应该是在战争情况下对战犯的审理等情况下适用;而对于民事案件,也只有那些经过历史检验、社会共同体广泛认可且以先验的维护人权的观念为论证起点的价值理念.才能成为法律推理中价值判断的根本准据.  相似文献   

5.
焦宝乾 《求是学刊》2008,35(1):82-89
法官作出判决的过程并非如传统涵摄推理模式所显示的那样直接.拉伦茨的"确定法效果的三段论法"也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涵摄推理模式的某些缺陷.在法律论证理论中,为保证裁判的合理性与可接受性.必须重构使三段论完整所需要的要素.跟传统涵摄推论模式不同,法律论证的优势在于,具有比较清晰的规则和形式来使法律决定正当化.当然,三段论逻辑形式在法律论证中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刘亚琼 《社科纵横》2014,(11):52-55
当公民们面对冲突的政治信息时,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动机(求真与求认同),进而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理性推理和动机性推理)。动机推理性有三种认知机制:先入为主、肯定性偏见和否定性偏见。认知失调引发的自我防卫机制和潜意识中的情感因素会触发动机性推理,而大量矛盾信息会增加人们回归理性推理的可能性。动机性推理对于政治观点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具有辩证影响,对政党的宣传工作具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邓亚华 《社科纵横》2007,(10):90-92
形式推理是司法判决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推理形式,在保证形式公正的同时它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而实质推理过于强调价值判断,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从司法实践出发,分析了传统二分法的缺陷,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判决论证模式——层次论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亚琼 《创新》2015,9(3):100-104
当公民面对新的政治信息时,以准确性为目标的人,会进行理性分析;而以维护一方观点为目标的人,会采取动机性推理。对信息传播者和信息的原有情感,会触发动机性推理的三种认知机制:先入为主、肯定性偏见和否定性偏见。它对于政治观点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具有双重影响。政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不仅需要完善理论教育,加强事实论证,还需要加强政党认同,注重宣传氛围和情感转移。  相似文献   

9.
荐稿英雄榜     
《东西南北》2009,(12):79-79
一张借条 一天,“铁判官”柳清审理完一桩偷窃案,一个商人前来告状。  相似文献   

10.
荐稿英雄榜     
《东西南北》2009,(8):78-78
清朝乾隆年间,金陵城郊有江氏三兄弟,他们各自筹集了百两黄金,约定农历五月十五晚上一起渡江去江北浦口镇做生意。到了五月十五下午,江二最先到渡口上了船。  相似文献   

11.
推理断案     
《东西南北》2009,(7):79-79
威恩·海克特租用的房间只有一扇窗和一扇门,而且都在里面锁上了。警察们小心翼翼地弄开门,进入房间,只见海克特倒在床上,中弹死了。 警官向海尔丁探长报告情况:“今天早上儿卖花的小贩打电话报警,说海克特在每个星期五晚上都要到他那里买13朵粉红色的玫瑰,已经10个年头了,从未间断过,可这两个星期他都没去。  相似文献   

12.
推理断案     
《东西南北》2010,(3):79-79,53
逼真的图画宙克西斯和帕尔哈西奥斯是古希腊的两位著名画家。他们既是好友,又是竞争对手,为争个高低,约定各自作一幅画,公开展览让雅典人评价。  相似文献   

13.
推理断案     
《东西南北》2010,(2):79-79
死里逃生的囚徒 古希腊有个国王,一次想处死一批囚徒。那时候,处死囚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砍头,一种用绳绞死。这个国王忽然升起一个奇怪的念头:“我要和这批囚犯开个玩笑。对了,让他们自己去挑选一种死法,看他们说些什么。这一定是很有趣的事儿。”  相似文献   

14.
在美学著作中 ,从对象描述句推不出心理描述句和鉴赏判断句 ;由审美判断句推不出审美概念定义句 ;从审美概念的定义句推不出审美判断句 ;从其他价值判断句推不出审美判断句。而这一切都说明 ,所有的美学命题 (除了对象描述句 )都是不可证明的  相似文献   

15.
国家同法律变革与发展关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的生命是维系于社会 ,然而要使社会内在需求的“法律”能及时、充分地转化为现实之中的“法律”是不可能脱离国家这一中介的。只有国家扮演好自身与社会内在要求相适应的角色 ,才能使体现社会内在需求的现实中的“法律”能适时、有效地变革与发展 ,并助推社会变迁 ,形成两者良性互动。所以 ,对国家同法律变革与发展间所构成的矛盾统一体的内在特征能有较为清晰地把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法律方法的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法律方法概念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它是建立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法律方法是方法论中的特殊领域,其特殊性表现在法律原则、规则与程序本身就是维护权利、保障秩序的方法,所以法律方法是" 方法"中的方法;法律方法既强调了对法律规则与程序权威性的尊重,又必须是对规则的灵活与智慧地运用.各种法律方法,我们在对其研究的时候是单独的方法,但法律人运用的时候却是综合性的,从这个角度看,法律方法的实质是法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金钊 《求是学刊》2012,39(3):74-83
鉴于我国司法过程中政治修辞、道德修辞的过度使用,部分学者主张在法治社会中应该把法律作为修辞来构建法治时代所需要的法律思维方式.把法律作为修辞要求法律人在进行法律思维的时候,把法律概念当成思维的关键词,应该把法律规范当成思维的根据,运用法律逻辑和修辞的方法证成、表述法律命题.把法律作为修辞的问题意识除了要抑制过度的政治、道德修辞外,还针对法律人思维过程中的法律沉默,要彰显思维过程中的法律话语的权威;要在法律思维中把逻辑与修辞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司法更讲法说理.在法律思维中树立把法律作为修辞的观念,对法律文化的重建,特别是对法治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人的尊严已被普遍接受为社会伦理的基础.同样,在法律上,人的尊严也是现代法律价值秩序的根基,是现代法律的根本预设,其奠定了法律主体成立的基础,是评价法律内容正当性的标准,而且还代表着法律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
刘冰  栾景和 《学习与探索》2006,23(6):101-104
法律的恒久生命力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最终都趋同于把法律作为精神权威和行为规范的现象足以昭示法律之于人类社会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体现人类对法律的独特的理性价值追求。法律价值具有二重性:一重体现为法律中的人的理性价值追求;一重是法律具有满足主体追求的属性。前者表现为法律的内在价值,后者表现为法律的外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