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践哲学历来是哲学的主要领域之一,其中存在着众多的理论范式.实践哲学必然包含两个面向:一是关于实践的哲学,即对实践的理论解释;二是作为实践的哲学,即实际地对人们的实践发生影响.一种实践哲学范式,当这两个面向相统一时,则处于常规时期;而当这两个面向相分离时,则处于危机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走出危机的出路在于,实现"关于实践"的哲学与"作为实践"的哲学的统一,使其既能对实践作出理论解释,同时又能实际地对人们的实践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3.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体现了时代精神、实现了全面推进、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特征,同时也实现了研究主题和思维方式的重大转换,并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实践哲学、人的哲学、发展哲学和文化哲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和突出的问题需要正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4.
论自然的历史观与历史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哲学是以人类行动为题域的哲学,在其进展中,从以政治、伦理为主题到以道德、历史为主题,再到以存在为主题,实践哲学逐步把自身作为一种历史哲学的意蕴开展出来;与此同时,它也把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所是与生命所是的关系明确下来。实践哲学的开展本质上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而进行的,与此交织的是自然的历史观与历史的历史观,前者属于无人身的存在论,后者则属于无自然的人类学。它们共同构成了实践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性。从这样一种视角来把握西方实践哲学,可以看到,实践哲学将以一种更高的形式走出人类学,回归存在论。  相似文献   

5.
易杰雄 《浙江学刊》2007,2(3):35-40
在列宁看来,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新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这种唯物主义既是实践的又是辩证的同时也是历史的,即他所指的“现代唯物主义”。发展观是否科学,关键看承认不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承认不承认事物的运动、发展不仅有量变,而且有渐进过程的中断、飞跃、质变;科学发展观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类社会,同时适用于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思维。列宁关于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于1914—1915年在瑞士伯尔尼期间集中时间和精力研究哲学所留下的八个笔记本中,特别是其中比较完整的《辩证法的要素》、《谈谈辩证法问题》、《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和列宁关于那些应当构造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的原则性指示以及他在《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错误》一文中提到的辩证逻辑的要求中。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内在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日的理念背景包括自由、自律、尊严、权威和普遍性等观念。哲学精神与大学精神最相吻合。哲学最清楚理性的限度。哲学的内在精神与实践问题有密切联系。哲学是严格的学术而不是意见和观点的集合。  相似文献   

7.
教科书体系的哲学模式是农业文明的依附性文化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改革开放后,工业文明的主体性精神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向“本真”回归。随着“理论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过渡,文化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跨世纪走向的主导形态。  相似文献   

8.
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这三大特性表现于哲学上观察任何对象的视角和层次之中,也表现于哲学思考所使用的概念形式、哲学推理所追求的逻辑走向之中.哲学的抽象性是一种"形而上"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无限"的抽象;哲学的抽象还是一种通过概念之间横向的逻辑关系来自我限定的抽象.批判性是哲学思维对命题和时象进行带有否定性的考察和分析;追问和澄清前提,是哲学批判最重要的方法.哲学的反思性是指它的批判矛头不仅仅是"对外"的,即针对一切外部对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时也是"对内"的,即针对批判着的思想自身.  相似文献   

9.
何萍 《求是学刊》2007,34(3):25-31
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哲学传统,这种文化哲学传统是对维科文化哲学的批判继承。在继承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文化哲学的范式,把实践看作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从人的文化性和生物性的统一上说明人的文化创造是如何可能的,把人的历史创造、人的发展看作是不断克服自身的自然性而走向文化性的过程;在批判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工业阐发人的理性,并以此作为人的文化创造的感性基础,把近代哲学的抽象的理性改造为人的现实的批判的活动,从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品格。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这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品格中发展出马克思主义的工业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从客体向主体再向实践理性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根据新的实践课题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又是对马克思的"文本"重新解读的过程.现今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任务就是确立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以使哲学返回生活世界,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教科书哲学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界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寻找新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确立了两条基本路径;实践哲学的路径和知识论批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温权 《求是学刊》2016,(2):46-53
挖掘并梳理散见于马克思诸经典论断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尔库什后期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借此,他大致归纳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范式的三重特质:其一,通过抨击先前各种思想幻象所彰显出的论战-揭露性;其二,凭借分析这些幻象由以产生的社会根源而突显出的解释-功能性;其三,立足更为广泛的文化视角进而生发出的批判-哲学性。由此可见,针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体系,马尔库什旨在建构一种"思想-日常生活-文化"三位一体的解读模式,从而真正实现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范式从宏观维度向微观视域的历史性转向。值得一提的是,该转向在完善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同时,又成为日后马尔库什进行现代文化批判的实践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人的双重本质存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哲学日益呈现出人与实践、文化三位一体的本然关系,重新解读马克思思想,不难发现,马克思早已揭示了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马克思把实践视为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是人的本质的最终根源,而实践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化、文化世界的生成才具体体现和确证了人的本质存在及过程.只有从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中才可说明人的具体特性,并由此警觉人的实践与文化本质存在的当代问题和解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伽达默尔晚年由哲学解释学转向了对实践哲学的研究,伽达默尔以"理解"、"对话"为核心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有很大的差异,但在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伽迭默尔的实践哲学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为我们在新的时代重新认识"实践"拓宽了视野;伽达默尔以"理解"和"对话"为核心的交往实践观对于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伽达默尔实践哲学对于马克思实践哲学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在理论哲学中不成其为一个重要问题,而在实践哲学中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但现代实践哲学中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也存在着种种困难,还须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实践哲学终结了西方近代的政治与哲学相对立的政治思想传统,实现了政治与哲学的联合.而这一联合以"实践"本身具有的政治维度为基础.政治维度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一个根本维度,从这一角度可以把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理解为一种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8.
"基本的哲学问题"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问题”是一个属概念 ,“基本的哲学问题”是一个种概念。在一定的哲学问题系统中 ,判断某一哲学问题是否为“基本的哲学问题”应有一个标准 ,这就是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即元哲学观和哲学观问题的具体回答。  相似文献   

19.
黄玉顺  Li Xuening  Yan Meirong 《孔学堂》2023,(1):85-89+176-182
“功夫哲学”涉及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第一,“功夫”概念的共时性内涵与中西哲学的关系问题。《大学》的“八目”——“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其实都是功夫问题。儒家的功夫论,大致可以对应于西方的实践哲学。第二,“功夫”概念的历时性转换与儒家哲学的古今之变问题。要使“修齐治平”的逻辑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成立,必须进行主体的现代转换,齐家就是公民做到现代核心家庭的和睦,治国就是公民以某种方式行使国家治理的政治主权,平天下就是公民以某种方式参与到世界事务之中去。因此,“格致诚正”修身功夫的标准,就不能是精英的诉求,而只能是合格的公民人格的养成。第三,功夫哲学及实践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在宋明理学中,形上本体论与功夫论之间是奠基关系。同理,西方传统的实践哲学也有其形而上学的基础。至于要使实践哲学或功夫哲学成为真正的“第一哲学”,唯有使“实践”和“功夫”观念成为一个“前存在者”及“前主体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试论葛兰西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林 《学术交流》2006,23(11):5-9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知识分子与文化领导权理论、社会进步与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在整个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成为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然而,在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存在重卢卡奇而轻葛兰西研究的局面,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远未被发掘出来。以往的研究和评价或者满足于对葛兰西实践哲学作定性研究,以判定其实践哲学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阵营为旨归;或者把葛兰西作为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源头,以探寻葛兰西实践哲学对后继者的影响为目的。但是,上述的研究恰恰忽视了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这一最为重要的内容。在我们看来,葛兰西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对马克思哲学所作的解读、从哲学理解范式根本转换基础上对马克思实践哲学所作的全新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其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