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精神指引和实践遵循。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九个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理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务必紧抓“九个坚持”的理念,将其精神实质与教育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推进教育强国目标实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赶考”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和领导伟大事业所面临的一项永恒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进入新时代以来,历史主动精神的话语表达呈现出领导话语、制度话语和建构性话语的演进特点。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历史自觉、历史担当和历史自信既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逻辑,也是应对“赶考命题”的精神原点。只有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争取战略主动,把握“赶考”的破题先手;感悟思想伟力,亮出“赶考”的看家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坚持“赶考”的重大原则;深入自我革命,鼓足“赶考”的勇气底气,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求始终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自我革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一个具有原创性的重大概念,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问题的重要论述内容极其丰富,鲜明的话语和深邃的思想形成了系统性理论。以“赶考”的历史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克服执政党的精神懈怠、防止“应考”失败危险、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刻思想。以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优势的政治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锤炼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深刻思想。以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则遵循。以开展“两种革命”的使命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勇于自我革命对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在机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精神作为具有丰富规定性的原创性精神样态,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生动阐释。它主要以“坚定执着追理想”为灵魂,以“实事求是闯新路”为核心,以“艰苦奋斗攻难关”为基石,以“依靠群众求胜利”为重要法宝。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依循特有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为其生成提供了理论根基;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伟大建党精神为其形成提供了丰富养分;接续救亡图存与民族复兴使命的伟大实践为其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新时代传承井冈山精神,应依循由“知”到“行”的整体理路,坚守理想信念,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坚持实事求是,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力开拓者;继续艰苦奋斗,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拼搏者;坚持凝聚民心,做新时代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积极实践者,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5.
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与实践要求。必须在牢牢掌握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把金钥匙的基础上,既立足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又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线,还从结构性的"五位一体",功能性的"四个全面",保障性的"内外条件",主体性的加强党的建设,做到"两个维护"等维度下功夫,构建起"中国号"巨轮成功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胜利彼岸的理论体系,回答好其背后的现实力量、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做到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关键知其所必然。  相似文献   

6.
要在新时代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就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可以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也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和指导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从“两个结合”“六个坚持”的角度重视这一问题,并科学认识“六个坚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成败。新时代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呈现出积极态势的同时,也面临着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削弱、政治认同具有暂时性与易变性、政治实践参与不足等问题。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坚持以“四个自信”引领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创新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方式方法;加强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网络阵地建设,才能使新时代青年学生以奋斗姿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大历史观为指导,深刻把握新时代的多维历史坐标及其多元价值,对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从政党维度而言,在新时代的革命性锻造中,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从人民维度而言,在新时代的伟大奋斗中,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从民族维度而言,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世界维度而言,在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中国方案的世界普遍性价值与意义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不仅证实了《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或历史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现实化和时代化。在新时代,《共产党宣言》从方向指引、方法论、理论工具、领导力量、价值旨归、理论贡献等多个层面为中国道路“向何处去”提供了理论镜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提供了真理性力量和强大精神动力,指引中国共产党人恪守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认知自身制度优势,保持理论上的自信与清醒,更加重视弘扬中华文化;启示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关键少数”继续思考中国道路“如何走远”“朝哪个方向走深走实”等深层次实践问题,特别是在统揽推进“四个伟大”的变革性实践中自信自立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从而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篇章,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凝聚起广泛的奋斗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成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理论依循和实践导向。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厚植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总结于国内外的具体实践之中,进一步研判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时与势”,明确做好民族工作的主体,厘定做好民族工作的具体方法,解决了新时代民族工作“谁来做”“做什么”“如何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坚持以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辩证思维协同推进民族工作的有序开展。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立足中国实际,坚守中国立场,构建中国话语,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确立起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框架体系,同时也为其他国家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国共产党顺利推进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须坚持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辩证统一。其中,坚持政治维度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阶级之本;坚持人民维度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之蕴;坚持时代维度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之基;坚持文化维度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12.
歌德说过: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家人格的真实写照。强调了一位作家的人格、思想境界的高尚、低劣在其创作中的重要性。读了新时期以来,被我国文坛誉为“大墙文学之父”的作家从维熙的几部反映知识分子在劳改生活的小说,体察到了作家在蒙冤受难之时,虽身陷囹圄,而“不坠青云之志”的伟大人格。此种伟大的人格,集中表现在作家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身上,着意把自我灵魂的审视与对不屈不挠的民族心理的扬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品的格调显得深沉悲壮,哀而不伤,使人强烈感受到了我们民族精神在逆境重压下的熠熠闪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深刻理解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及其内在统一性。要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这一基本点,深刻剖析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要从“坚持人民至上”中深刻把握人民立场;从“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胸怀天下”中深刻理解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守正创新的丰富观点;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中挖掘蕴含其中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等科学思想方法和相应的工作方法。上述方面相互关联,体现出层次性、依存性、贯通性特征,从而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主要内容上、范畴关系上、重要论断上的整体性。从这一高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提高看家本领、增强政治意识、彰显实践伟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新时代以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牢牢把握“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加强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保障更加有力。在此过程中,意识形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就是:坚持举旗铸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人民至上,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坚持敢于斗争,勇于向错误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亮剑”;坚持制度落实,夯实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育当代青少年的人格,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有关人格培育的精华可资借鉴。在人格培育中,应该坚持个性人格的培育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相统一;坚持做人尊严感的培育与追求真理、做有民族气节之人的培育相统一;坚持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的培育与在社会群体中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培育相统一;坚持追求道德完善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培育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回望过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作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具有理论、历史、实践三重维度的深刻内涵。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好先锋力量的三重维度,厘清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好先锋力量“何以可能”“何以必然”“何以作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雄辩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实现复兴伟业的光明之路,中国革命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就。创新发展、理论先行,“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伟大世纪、伟大时代、伟大变革急需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在当代中国就必须根植于时代发展的伟大变化,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以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创新,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18.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深刻的丰富内涵和重要的时代价值,其内涵主要包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四个方面有机统一,共同铸成伟大建党精神。其时代价值体现为,一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有力支撑,二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强大武器,三是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奋进的不竭动力。指出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要求,一要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定理想信念,二要牢记初心使命、继续奋进,三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这一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又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积淀的历史经验,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展现的情怀与气度。新时代“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可以展现大国担当、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平正义,推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主要内容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政治人格是人格的最高表现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大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内政外交的重大突破和进展,在国际国内形成了鲜明的政治特色,呈现出光辉的政治人格特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人格有着丰富的内涵意蕴,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党性的人格化,也是新时代推进“四个伟大”的基本要求,并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人格主要体现为价值特性方面“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人格,目标特性方面以“中国梦”为表征的共同理想、最高理想相统一的目标系统,心理特性方面勇于担当的政治胆略,行为特性方面求真务实的政治作风以及意志特性方面面对困惑、挫折和利益的政治定力。建设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人格,要通过加强思想引领与健全党内制度相结合、强化政治意识与提升政治能力相促进、推进作风建设与开展自我教育相融合三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