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氏春秋》是公元前240年秦相吕不韦与其宾客集体所著书。为给秦王朝提供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吕不韦等集腋成裘,采先秦百家之长,建立了自己的一套以儒学为主的完整的政治、伦理思想系统。它是古人在面临新时代曙光时,以取长补短的文化综合主义,所建立新文化的第一个较成功的尝试。故研究《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对我们今天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实行文化的综合创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会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管子》政治伦理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伦理思想是《管子》这一奇书的核心组成部分。《管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国家起源论思想等。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治者之德性、全民道德建设思想、权力运作的思想。《管子》政治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执政方略等等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政事记录汇编,其中保存了丰富的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思想史料。本文的意图即在通过《尚书》政治伦理思想的考察,对于先秦儒家以政治为鹄的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作一点探本溯源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政治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内涵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与政治主张中的伦理诉求及价值关怀.<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针对当时德国极为敏感的社会现实问题,写作了一系列政论文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其中内涵着丰富的伦理诉求和价值关怀,从而形成了马克思早期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框架.其出发点是对社会贫苦阶层的道德同情和道义支持;其理论基础是通过哲学干预现实以实现社会政治生活的合理化;其主要内容为自由是人的本质,是判断国家制度善恶的标准,具体体现为国家、省等级会议(法律)、行政当局的应尽义务. 相似文献
6.
《蒙古秘史》的政治和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封建制的特点是领主经济,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组织和社会制度是领户分封制。“领户内的劳动人民,不论原先的社会身份是奴隶,自由民或是属民,都一律用封建制把他们强制地固定在一定的封区之内,接受该封区领主的‘合法’的剥削和奴役”(《蒙古族简史》9页)。成吉思汗是最大的封建领主,他赖先人之恩而益慎,承祖宗之德而思危。从而把乃祖事业发扬而光大之。当时以成吉思汗为核心的黄金家族(包括成吉思汗的父系和母系的宗亲和部分异姓功臣)是最大的统治集团。其它异姓领主均不同程度地依附于黄金家族。为了维持自己庞大的统治集团,不得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政治措施,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据《秘史》记载,与蒙古族封建统治相适应,其政治思想集中地反映在封建的“皇权论”,“忠君论”和“重民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晏子春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春秋》的记整个国家之事,发展到《晏子春秋》的专记一人,体现了战国时人对个人价值和重要人物历史作用的肯定和重视。这种写作体例对司马迁“纪传体”史书《史记》的写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同时,它既不同于先秦时期思想哲学类著作的重在思想阐发,也不同于其它历史类著作的记整个国家之事,而是集中笔墨于晏婴一人,记其言行轶事,并塑造其丰满的人物形象,也在先秦散文著作中独具风貌,启发并滋育了后代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8.
淳于髡著《晏子春秋》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晏子春秋》汉司马迁、王充认为是晏婴所撰,隋、唐书《经籍志》亦题作者为晏婴。唐柳宗元则认为是“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引起人们对其学派归属、成书年代及作者问题的争论,至今未能解决。我认为,《晏》的作者当是战国中期齐之稷下先生淳于髡。谨考说如下。一、《晏》成书在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9.
《晏子春秋》主要是通过记述晏婴的言行轶事来表达他的思想,全书所记的188个小故事都基本与他相关,基本是以他为中心选材和组织叙事的。所以,就此而言《,晏子春秋》的体制是近于后世的传记的。而其多以来源于民间的逸闻轶事为资材的做法也对后世传记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晏子春秋>主要是通过记述晏婴的言行轶事来表达他的思想,全书所记的188个小故事都基本与他相关,基本是以他为中心选材和组织叙事的.所以,就此而言,<晏子春秋>的体制是近于后世的传记的.而其多以来源于民间的逸闻轶事为资材的做法也对后世传记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长期存在争论。弄清这个问题,对思想史及文学史和先秦西汉有关古籍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根据以往研究没有运用过的材料,特别是根据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本《晏子》与今本《晏子春秋》、竹简《孙膑兵法》、汉墓帛书《经法》等四篇古佚书、《战国纵横家书》的比较,根据《晏子春秋》自身的时代特征以及它与《左传》和《孟子》的关系,来论证其成书年代。 一、《晏子春秋》成书于西汉初年质疑前不久,有两位学者在有关论文中提出,“《晏子春秋》的成书应该是在西汉初年”①。实际上,这种观点梁启超早已提出。此后… 相似文献
13.
《晏子春秋》的性质思想和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天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
在五彩缤纷、内容丰富的先秦典籍中,《晏子春秋》是较为别致的。它既不同于阐发哲理的诸子著作,也有异于记述史实的史传诸书,而是以故事或对话的形式,记载晏子一生的言行以及身后的余波。现分性质、思想和艺术三方面加以简述。一、性质晏子,姓晏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代后期齐国的贵族,在齐国当政数十年。由于他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自奉俭约,又一贯主张省刑罚,薄赋敛,减劳役,先民后君,先国后家,并用开仓济民、以工寓赈等措施,为民众谋福利,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因而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相似文献
14.
《荀子》与《管子》、《晏子春秋》的关系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先秦时期集大成的儒家大师,《荀子》一书近年来已经被认作是荀子思想的实录。而《管子》、《晏子春秋》等书向来被学者们认为是比较复杂的作品。所以,近代以来将此二书判为“伪书”的情况是层出不穷的。《管子》、《晏子春秋》等书尽管成书比较复杂,但是却包含了诸多先秦时期的思想内容,是值得我们研究先秦思想史注意的重要资料。此外,《苟子》书中所见与此二书的相通相近的情况,也说明了苟子在先秦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国家财富观是晏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财富的获取方面,他反对过分聚敛,提出“取下节”思想,主张适度使用人力资源,合理适时开发自然资源,反对通过战争掠夺财富.在用财理念上,反时奢侈,注重节俭;尊重民意,提倡财以利民;注重功效,以国事大小、利益轻重作为对用财目标、重点进行选择的依据.其分配理念从“幅利论”思想出发,反对藏财,提出了“权有无,均贫富”的思想理念和国家财富分配原则,国家财富分配应向下层民众倾斜,特别强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从本质上讲,其国家财富观是道德伦理型财富观,在一定程度上能超越本阶级与时代局限,在人道主义和民本哲学思想指导下,表现出对弱者生存权利的关注和对强者权利意志的约束 相似文献
16.
《晏子春秋》的成书时间与思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晏于春秋》一书集中反映了晏子的有关思想。关于《晏子春秋》一书的成书时间、体例、作者、思想属性等问题,争议颇多,我们认为《晏子春秋》虽以晏子命名并反映了晏子的一些思想,但从该书的整体来看,它更多地体现了该书编撰者的思想。《晏子春秋》是成书于西汉初年的一部思想著作,它的思想不属儒家,不属墨家,也并非原本的晏子思想,它兼采儒、墨、名、道、法等家思想而为一体,具有杂家思想的特征,并与汉初黄老思想有相似之处,是西汉初年社会发展的产物,因而带有时代特征。一、《晏子春秋》… 相似文献
17.
《晏子春秋》包含了很多墨家思想的因素,如墨家的“兼爱、交利”、“尚同”、“尚贤”、“非攻”、“节用”、“节葬”等思想,这表明《晏子春秋》既吸取了墨家思想来评价晏子的有关言论,又在转述中进一步从理论上概括发展了墨家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与吴则虞先生谈《晏子春秋》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曾经比较仔细地读过《晏子春秋》,并且从文学角度对它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它写定于战国时代,是一部内容很丰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古典作品。后来,高亨先生写了一篇《<晏子春秋>的写作时代》(收在《文学遗产增刊》八辑中),肯定了这部书是战国时代的著作。在1961年6月9日的《光明日报》上,我读到吴则虞先生的《试论<晏子春秋>》一文,受到不少新的启发,但也感觉到有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下面,愿意把有关《晏子春秋》时代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吴先生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9.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婴思想和佐政事迹的重要典籍,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文献价值。该书不仅表达了晏子忠君爱民、以社稷为重的政治理想,也体现出他高超的进谏艺术技巧与方式,如直谏、曲谏、顺谏、歌谏等。晏子劝谏技巧之高妙源于他深刻、高明的哲学思想与智慧,特别是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20.
《太平经》是东汉末年问世的道教著名典籍,又是一部套着宗教神学外衣的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它产生于东汉末年安帝、顺帝之际为基点,它是经多人撰写,最后由于吉、宫崇师徒辑成。本文以此为依据,对《太平经》的伦理思想试作管窥,以测其义,并希学术界同仁赐教。 据史书所载,安、顺二朝自然灾害纷至沓来;政治危机加深,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在这极不太平之时,《太平经》应运而生,它竭力鼓吹“致太平”。这就决定了《太平经》的伦理思想有它自己的时代特色。 一、好善而恶恶,互助互爱的道德观。 “与人为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它是在这个伟大民族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而也是昔遍被人们所接受的。孟子说:“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意思是讲,吸取众人的长处做善事,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