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英语”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语用失误现象,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常见的中国式英语。  相似文献   

2.
汉英思维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英语意味着直接联系英语和思维。对英语教师来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乃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中国学生在学英语过程中惯于以汉语思维,结果产生了所谓的“中国式英语”,这给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障碍。对此状况,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提过有关建议,他认为让中国学生辨别汉语的不同之处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对汉英思维的对比分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让英语学习者摒弃“中国式英语”,学会运用英语思维,全面提高英语学习水平。一、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英语学习者很有必要首先了解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思维和语言关系这个问题曾经…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学习英语,启蒙阶段相当一部分人是从中文到英文。在学习中,老师教学生往往也是从中文意思,然后再将对应的英文意思告诉学生。这样学习英语往往造成中文式英语即ChiEnglish。例如:“学习”这个词,对应的英文意思有“Study”和“Learn”。究竟用哪个更合理?“学习某人”总不能用Study Sb。如果这样用,就要闹笑话了。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中国学生面临难以克服的“文化局限”。西方语言学家早就将“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区分了开来,认为只有在母语文化环境中才能“习得”语言。中国学生在汉语语境之中,只能“学习”英语,即便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往往也难以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动因以及英语词汇、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而导致大量“中国式英语”的出现。这种“文化局限”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认真面对,以此为前提制定更加切实的教学目标,采取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中国英语”谈到“给力”,然后推导出“给力”的中华文化情结,最后应用科学发展观理论,结合“给力”这一实例系统论述了中国英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当前英语使用及学习的现状,本文探讨了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差异。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的使用型英语变体,是对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中性信息媒介;中国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使用的一种过渡语言体系,是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必经的一种心理和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是中国的英语习得者受到母语的干扰或由于英语体系本身的庞杂,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所犯的语音、词汇、句式、语篇甚至标点上的错误。拟探讨中国式英语的定义,并从语音、词汇、句式、标点、语篇等层面讨论中国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分析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中国英语习得者在英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英语”是怎么产生的?中国学生的英语错误为什么都带有趋同性?它们跟学习者的汉字背景有没有关系?如果说德国哲学家茅特纳的“假如亚里斯多德说的是汉语或达可塔语,他的逻辑和范畴就会是另一个样子”的论断是正确的话,那么,汉字背景对中国人英语认知的影响又有多大呢?作者谨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化软实力与“中国英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及中国外语学界对“中国英语”的研究现状,从分析语言与文化关系入手,探讨“中国英语”和文化软实力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辩证关系。“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的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对中国大学生学习者语料库中英语迂回使役构式的习得情况分析表明:中国大学生英语迂回使役构式的习得总体上反映了“构式泰迪熊”现象,并且其对构式使用的语域意识不强;中国大学生反映出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同的迂回使役构式构式意义的习得,但语义倾向没有本族语者明显;中国大学生对迂回使役构式构式意义的习得程度与其英语水平是正相关的,其习得模式基本呈线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文革时期英语教学状况的分析,初步探寻了中国式英语的历史根源,并就中国式英语的概念以及中国英语的界定进行了思考。正确认识和认真研究中国式英语将对英语教学改革和中外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脊梁。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很大差别。本文通过比较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探讨汉语思维模式对大学英语写作所造成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对西方思维模式进行有效摸仿,避免“中国式”的英语作文的产生,让他们写出纯正、地道、符合英语思维摸式的英语作文。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中国英语”这一概念入手,探讨了对“中国英语”进行认同的原因及其必要性。同时指出,对那些不顾及英语文化和英语表达习惯,影响甚至妨碍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信息传递的所谓“中国英语”,必须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词汇诞生,译者在汉译英时易产生“Chinglish”倾向。文章通过了解中式英语的成因和对中国英语概念的界定,提出若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恰当地使用规范中国英语进行翻译,译者需要从多个角度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严重妨碍了他们学习地道英语和跨文化交际。本文运用迁移理论分析了中国式英语的类型、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教学中克服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厘清“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与“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的渊源关系,借助语料库工具,逐一检索分析葛传椝最初提出China English概念时所列举的汉英译文例证,发现多数译文依旧属于传统意义上的Chinese English(中式英语),并非与之相互对立、泾渭分明,因此推翻了这一界定。然而,鉴于China English一直被后人直译为“中国英语”广为沿用,且长久以来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演化,导致不少学者出现概念混乱和无谓争论,因此,这一概念无法废除,而宜重新界定为“原生英语与中国语境相结合形成的、在形式和(或)内容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派生英语”,如此方可终止这一乱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目前正作为一种使用具有一定语言特色的人数最多的"使用型国别变体"被国内外语言学家重视。中国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中介语现象。其成因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包括语言迁移、跨文化交际等。但中国英语成为一种受目的语影响的中介语变异体,在中国式英语考核标准影响下,它以标准英语的规范形式,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本土化问题。但随着英语的全球化普及,它的传播也更加区域化。尤其是在反对语言殖民化,保护本土语言的吁求声中,未来的英语一定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各英语变体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界定“中国英语”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近30年来国内“中国英语”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的回顾与梳理,指出到目前为止,有关“中国英语”的研究就整体而言还没有跳出语言层面的讨论,因而需要更为理性的、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处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时,中外英文媒体在翻译策略上均采用“异化”法,致使“中国英语”在媒体上大量出现。传媒翻译领域的“中国英语”现象具有深厚的传播学背景。“中国英语”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就传播中国文化而言,它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根据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中国英语”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意义,它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文化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英语——交际实践中的“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式英语的概念,接着利用实例从词汇、句式和语篇层面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式英语这一语言现象在交际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从行为主义者的语言习得理论出发,文章分析了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在客观评价了中国式英语在交际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待中国式英语的态度,即:"一分为二"地、公正客观地去看待中国式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