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视综艺节目充斥荧屏,电视综艺节目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如何制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成为摆在每个电视节目制作人面前的关键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要对当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有清晰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综艺节目的嬗变,是媒体对电视娱乐功能认识不断深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的过程。依据对娱乐功能的认识变化,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可划分为三阶段:说教娱乐阶段、纯粹娱乐阶段、审美娱乐阶段。在分析三阶段的社会背景、受众需求和娱乐功能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规律:第一,综艺节目的娱乐功能本质上是尊重人的价值;第二,综艺节目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是受众需求的变化;第三,综艺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本土化创新;第四,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关照现实。  相似文献   

3.
收视率作为媒介产业化的必然产物,代表的是拥有巨大力量的市场法则,是电视媒体运作管理和节目考评的核心指标。电视艺术审美作为电视艺术的"质"和"魂",是塑造电视节目品质的关键。通过探讨电视艺术审美与收视率的矛盾交互关系,一方面希望促进电视产业的发展,为电视艺术提供必要物质支持和广阔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净化电视文化生态环境,正确地引导和提升观众的审美文化素养,以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综观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其中"舶来品"占绝大多数",本地货"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深圳卫视《年代秀》是一个以代际文化为内容的综艺节目,它注重品质、关怀人文,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年代秀》为综艺节目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在电视娱乐节目"舶来品"扎堆,创意乏善可陈的大环境下,《年代秀》秀出了本土娱乐文化的漂亮一击。  相似文献   

5.
当观众曾经喜爱的程前和张延,在《欢乐总动员》“模仿秀”的游戏中,过于夸张的搔首弄姿引起观众反感的时候;当一度红火的《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报名上镜的帅哥靓妹,千篇一律地“乱点鸳鸯谱”,令观众感到厌烦的时候;“综艺节目”该如何翻新?如何避免拙劣的“跟风”?如何保持高品位娱乐性?如何既迎合观众又恰当地引导观众?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卫视播出的电视节目《爱笑会议室》是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优秀综艺节目之一,他以新颖搞笑的近景短播出剧的表演形式获得广大年轻朋友的喜爱,并在很多评选活动中获得奖项.该节目以王牌主持人戴军为首,带领一群80后的年轻表演者开创了近景短播出剧的表演形式,塑造了独特的品牌文化,拥有一批忠实的观众.  相似文献   

7.
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已经成为中国电视界的新潮流和新趋势,"故事"成为各大电视媒体竞争的新资源。这种独特的叙事风格,不仅得到了电视人的追捧,更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故事化带给中国电视的不仅仅是一种倾向,更是一种理念。通过细细梳理电视节目故事化的艺术特征、流行原因及其长期发展的策略,揭示了电视节目故事化存在的必然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电视文艺的四个独立元素分别为审美、叙事、狂欢、窥视,附属元素为信息、参与。在电视综艺节目刚刚起步的时候,审美元素使用较多,而目前只使用审美元素的综艺节目已经式微,综艺节目更多使用叙事、狂欢、窥视等元素来吸引受众。但中央电视台三套《我要上春晚》栏目的出现,使得审美元素再次成为这个综艺节目的主要元素。诚然,在《我要上春晚》中,其他元素也被很好地使用了。  相似文献   

9.
日本电视节目长驱直入台湾的市场,挤占了台湾电视台已经极为狭小的空间,使得台湾自制节目多元化的环境难以出现,并且影响了自制节目的多样性。同时日本节目的海量涌入,也引发了文化安全上的担忧:日本利用电视媒体的"文化软权力"来施加对台湾的影响。台湾的综艺节目,总是效仿日本电视节目中相对低俗的节目和单元,除了容易模仿,容易出收视率的原因之外,也有台湾电视人对制造电视垃圾并不排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电影名角对观众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对影片的作用、影响是巨大的。名角造就名片,名片也产生名角。名角名片往往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具有独创性,代表着艺术的高标准,提供了电影的审美典范和审美理想,规定着电影的审美标准和评判尺度。它或迎合或引导或改变观众的审美习惯,从而产生名角效应和名片效应。它能给观众带来期待、信赖、认同和崇拜心理,我们应当重视这些心理的作用,做好影片的宣传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电视情景喜剧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之一。灵活多变的样式、机智幽默的语言、无厘头式的表达等等,使其形成别具一格、灵活多变的喜剧风格,本文试对其喜剧性的审美特征构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电视导视类节目对于引导观众收视、包装频道栏目、宣传频道形象和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导视类节目的功能主要有引导观众选择电视节目、引发观众的期待心理及增强观众的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现象级"一词被引申到电视剧领域,强调了一部电视剧要经历的一个被大众认识、接受再到追捧的过程。"现象级"电视剧他们不仅可以引领风潮,而且还可以输出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主流观众的认可,甚至改变观众对电视剧的审美看法。"现象级"电视剧之所以热播主要是因为:其所表现的内容广泛迎合了大众的心理期待;其契合了受众愈来愈高的审美标准;主流价值观的渗透为其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中的相亲类节目"娱乐化"特征被不断地凸显和强化。一方面,谈婚论嫁本应该是男女双方之间很私密的一件事,但是当下的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热已经将这件极为私密的事导演成一件可以公开的、全民参与的文化套餐,这为许多"文化精英论者"所诟病;另一方面,面对当下的文化市场,很多电视相亲节目,如《非诚勿扰》就是用娱乐的精神去关照现实,即使背后有商业利益,但是不可否认它也起到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所以对于这一问题应该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15.
电视综艺节目是在电视文艺节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综合性、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于一身的一种崭新的文艺形式,新闻性和纪实性日益成为综艺类电视节目的重要特性,也成为收视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施拉姆在《传播学概念》中说:“信息状况的重大变化,传播的重大变化,总是伴随着任何一次重大社会变革的”。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人们的观念更新,使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成了一种重要的走向和趋势。1.精心策划栏目电视节目是一种精神产品、文化产品,面对电视观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和欣赏口味,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节目,将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要求电视工作者把生活的启迪,文化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加以构思、创新,并把它展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这其中包括要用哪一种节目形式来表现;主持人采用哪一种风格;节目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也许它像《生活…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西方世界兴起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在创造收视率新高的同时,成功地移植到了中国,实现了惊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中蕴含的“审丑”意识,不仅成为一种全新的美学现象,也是一种传媒时代具有电视革命意义的文化现象。中国真人秀节目所唤起的中国电视受众的“审丑”意识,既暴露了大众文化氛围中电视工作者与受众思想的肤浅、趣味的低俗,又拓宽了文化大众的审美视域,丰富了电视传媒的产业化传播手段。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真人秀电视节目审丑现象,重视审丑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少儿审美心理出发,对如何编导少儿电视节目作了比较深入、系统的探讨,在少儿电视节目编导的内容、电视的内容、电视手段、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等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对办好少儿电视节目,使少儿电视成为提高少儿素质的主要阵地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认为电视与他所批判的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文化商品化的结果,电视缺乏独特的审美意义.在电视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看到电视在传播社会信息、促进文化繁荣,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大众文化流行时代电视节目存在庸俗、浅薄、审美价值缺乏的一方面.在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电视媒体应恪守自己的传播功能和文化职责;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应该成为电视的主宰,而不能被电视所主宰.  相似文献   

20.
所谓益智娱乐类节目,就是知识型的综艺节目,它是海外games show的中国化产物,具有很强的知识色彩和娱乐性,同时强调节目主持人与参与者、现场观众、电视机前观众的广泛互动。益智娱乐节目因其兼有游戏性、知识性、平民性、参与性等特点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