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城镇劳动用工制度不断转变,非正规就业应运而生。据复旦大学公布的《2006中国非正规就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总人数约为1.36亿,基本占到城镇部门总就业人口的51%;非正规就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35%。非正规就业群体正在成为当今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他们普遍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截至2004年10月底,全国非正规就业者中只有不足30%和10%的人参加了养老和医疗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本文将结合江苏省扬州市的实际情况,以医疗保障为切入点,对城镇非正规就业人群享受医疗保障的现状、困境、原因及解决对策等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并使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他们长期工作、居住在城市,却未被城市认同和接纳,处于产业、城乡、体制的边缘,是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矛盾的复合体。本文试从体制、法制、观念等方面探讨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基。劳动就业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劳动就业工作,把此项工作放在发展经济的首位和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库区劳动就业工作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百万移民能否安稳并逐步致富是三峡工程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基.劳动就业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劳动就业工作,把此项工作放在发展经济的首位和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库区劳动就业工作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百万移民能否安稳并逐步致富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所在,几十万下岗失业职工能否实现再就业,是社会稳定的根本.因此,面对库区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难题,我们必须清醒头脑,客观、准确、全面的反映库区就业再就业存在的种种问题,理清解决就业工作的思路,继续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大方针,逐步探索出一条有三峡库区就业特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标本兼治的劳动就业长效机制本文就三峡库区忠县的有关问题提九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师范院校的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就更是难上加难,如何做好师范院校非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成为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师范院校非师范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及促进就业的对策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当前的劳动力人口状况和就业形势,国家应该高度重视当前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的就业问题。当前的就业状况及城镇新增劳动力自身的性质都促使我们把目光投向他们,与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相比,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城镇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亲子教育缺失的相关因素,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行为规范辅导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重庆市铜梁县县城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自编一般情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被调查的9~12岁的留守儿童EPQ的P、N、E、L维分,标分(T分)分别为46.42±9.72、44.98±11.23、51.94±11.15、48.71±9.73.E维度9~、10~组分别低于11~、12~组,有显著性差异.父母外出分别与父外出、母外出E、L维度标分(T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9~12岁的城镇留守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教育造成留守儿童个性倾向内向稳定,掩饰程度强. 相似文献
9.
《科学咨询》2007,(12)
目的:探索城镇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亲子教育缺失的相关因素,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行为规范辅导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重庆市铜梁县县城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自编一般情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被调查的9~12岁的留守儿童EPQ 的 P、N、E、L 维分,标分(T 分)分别为46.42±9.72、44.98±11.23、51.94±11.15、48.71±9.73。E 维度9~、10~组分别低于11~、12~组,有显著性差异。父母外出分别与父外出、母外出 E、L 维度标分(T 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9~12岁的城镇留守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教育造成留守儿童个性倾向内向稳定,掩饰程度强。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农村地区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问题。通过建立模型并结合相关文献与现实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了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低于正规金融市场利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镇化,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这种人口转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农民工进入城市,适应城市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医疗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农民工医疗需求高,但医疗保障力度却很低。本文从社会排斥的角度,对农民工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着个人,还牵动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又加上全球的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导致全球就业萎缩。无疑都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妥善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仍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也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等教育和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思路,以及探索创建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外部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连年大幅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着个人,还牵动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又加上全球的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导致全球就业萎缩:无疑都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妥善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仍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也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等教育和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思路,以及探索创建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外部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改”已进行了几年,却收效甚微,仍然为老百姓所诟病,老百姓对“改革”两字寄予了太多的厚望,他们在见到希望之前,还要承受失望多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弱势群体,下岗职工"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影响职工的健康和生命,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等三个层面浅析下岗职工医疗保障的现状和原因,并就其存在的不公平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完善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以及市场化进程向纵深发展。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与结构矛盾不断凸显。下岗失业问题严峻,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各级政府与劳动保障部门积极探索各种解决失业问题的新途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由于灵活性就业是当代劳动力就业形态中的一个新现象.同时潜力巨大.加之已有国外许多成功经验做参照。我国越来越多的理论界学者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非常关注灵活性就业。本文主要探讨灵活性就业的一般概念、成因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天津市灵活性就业的绩效、2005年发展趋势及对策措施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据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本专科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150万毕业生,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此外,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导致许多企业纷纷裁员,这更使得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困扰政府、学校、学生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据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本专科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150万毕业生,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此外,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导致许多企业纷纷裁员,这更使得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困扰政府、学校、学生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