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儿童在小学阶段开始接受系统的拼音以及汉字等的语文教育.同时,语文教育也承担着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国家公民的社会道德与价值观教育任务.中日两国的国家制度及民族特性虽有所不同,但为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即开始对儿童施加这种教育与影响是相同的.本文以中日两国小学低年级阶段最为广泛使用的一年级上册母语教材作为比较对象,在对课文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明显含有道德教育与对价值观形成具有影响的内容进行比较,以此对中日两国低年级阶段母语教育的现状进行考察分析,为相互借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认识经济规律时,划分三个研究阶段是正确的:(1)分析质的特征;(2)过渡到研究量的特征;(3)分析质的特征和量的特征的相互联系,即研究经济规律的量度问题。在政治经济学中,对质和量的分析是从与辩证的质和量范畴有关的作用、地位和职能这一总概念进行科学认识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以农村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791名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儿童、青少年的能力理论均与学习目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与成绩目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他们越赞成能力固存观,越倾向追求成绩目标。(2)儿童的能力理论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青少年的能力理论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他们越赞成能力固存观,学业成绩越低;越赞成能力发展观,学业成绩越高。(3)儿童、青少年的能力理论均可通过影响其成绩目标进而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4.
通过收集和验证尴尬情境故事来编制小学儿童尴尬情绪理解能力测量材料,进而考察236名一至六年级小学儿童的尴尬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的尴尬情绪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在五至六年级有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女生的尴尬情绪理解能力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2)小学儿童在三种尴尬情境中的尴尬情绪理解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棘手情境、失礼情境和注意中心情境;在注意中心情境和棘手情境中,女生的尴尬情绪理解能力高于男生,而在失礼情境中,男生的尴尬情绪理解能力高于女生,但差异均不显著。(3)小学儿童在三种尴尬情境中的后继行为策略的选择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且后继行为均以解释策略和弥补策略为主,但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 调查目的为了掌握小学低年级儿童道德认识发展水平,我们对一年级小学生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水平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采取个别谈话法,共50人,男女各半。调查材料包括两套试卷。从道德概念、道德判断、道德评价三方面了解一年级儿童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小学儿童对有语境与无语境的隐喻理解发展特征,采用自制隐喻理解成绩量表,以某县城小学二、四、六年级共168名学生为被试,考察儿童对有语境和无语境的隐喻理解成绩。实验结果表明:(1)儿童对有语境的隐喻理解水平比无语境的隐喻理解水平高;(2)在不同年级,语境对儿童隐喻理解的影响作用不一样;(3)儿童的有语境隐喻理解水平较无语境隐喻理解水平发展快。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学生要掌握数学概念,必须通过自己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应用所得概念进行符合逻辑的判断相推理,所以,探讨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13—15岁的儿童正处于初中学习的阶段,代数概念的概括性程度比小学的算术更高,它以更一般的形式表达数量关系,因而通过它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数量关系。为此,本研究试  相似文献   

8.
皮亚杰认为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从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四个主要阶段 ,不同阶段各有其认知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 ,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是按照这样的发展顺序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对教学上的启示主要有二 :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 ,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 ;二是教学要努力促进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过渡 ,提高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影响小学儿童个性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小学教师的影响作用是比较大的,这是由这一阶段儿童与教师之间关系的特点及小学儿童个性特点所决定的。教师个性结构中的道德品质、情感特征、领导作风、认知风格、健康的心理等特点会对小学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形成健康的个性,对于小学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学儿童对有字面义与无字面义的隐喻理解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儿童对有、无字面义的隐喻理解发展特征,本文采用隐喻理解实验材料,以某县城小学二、四、六年级共168名学生为被试,考察儿童有、无字面义隐喻理解发展。结果表明:(1)整个小学阶段儿童隐喻理解水平较低,无字面义隐喻理解水平更低;(2)低、中年级儿童有字面义隐喻理解水平明显高于无字面义隐喻理解水平,高年级儿童有、无字面义隐喻理解水平几乎一样;(3)小学儿童有字面义和无字面义隐喻理解水平都在迅速提高,无字面义隐喻理解水平提高更快。  相似文献   

11.
李普曼"为儿童的哲学(P4C)"和马修斯"儿童的哲学(POC)"是儿童哲学的两大流派.前者基于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和疑问,通过专门的哲学教材、独特的探究理念和方法,引导儿童的独立思维.后者的核心理念是:哲学思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儿童哲学不仅是儿童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还包含了很多哲学论题的起点和雏形,为儿童哲学构建一个理论框架,以哲学的方式认知儿童的思维潜能、探索儿童的思考方式.不论哪个流派,儿童哲学关注的都是儿童独立思维的形成规律,进而反思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最终促进社会理性精神的树立,这应当引起逻辑学界的关注.在儿童哲学中,哲学与逻辑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召唤着逻辑学者探讨儿童哲学.在逻辑学视角下,保护独立思维的萌芽、促成理性精神的树立是儿童哲学产生的动因;运用逻辑进行推理、辨别判断是儿童哲学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儿童哲学研究也面临不少质疑与误解.缺乏理论研究的基础,是目前儿童哲学研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因作者独特的创作观念、创作追求和创作心态的关系而蕴含着浓郁的悲悯意识。“我就是中学生”的创作观念产生了对人性弱点的感同身受的平视视角,对儿童遭受苦难的感受和体悟的深切程度也正是曹文轩儿童文学中悲悯意识和博大情怀的试金石,具有关爱和同情别人的悲悯意识才是救赎在精神的荒漠中疲惫旅行的新新人类的最佳药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儿童法律概念的表征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者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法律”一词为靶词,让小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然后将联想出的高频词(概念)作为分析单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法律概念在儿童心目中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表征的:(1)罪与罚;(2)司法机关和人员(含行为);(3)法律条规和品格。结果还发现,与成人相比,儿童对法律概念的表征无论是从维度还是从内容深度上都要单一、浅表和具体得多。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敦煌壁画和雕塑在多元文化视角下呈现的共性理念和风格特征,提出了创建敦煌画派的框架性原则,即以佛教为其宗教精神,以表现为其美学趣尚,以安详为其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5.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环境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父母养育认知存在误区;家庭教育活动滞后于家庭文化资源的发展;家庭教育投入的失衡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双向作用.并以此提出了优化儿童入学准备家庭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两种途径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动人口子女是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从流动子口子女、城市居民子女、流动人口家长和学校教师四方面分析了流入地实现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优势,对公办学校的主渠道和民办学校的辅助渠道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儿童文学是以“文学现代化”为特质的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百年演进史与现代中国的转型具有同构性。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的整体而系统的研究有效地融通了“演进”“演进史”与“演进史研究”的内在关联,对重绘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图景与文学谱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的研究不是做断代史的叠加,而是以“新人想象”为主题导向,突显生成论意义上的奠基、延续、发展、变通、对立及争议的内在脉络,以儿童观、审美形态的演变来表征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演变,从而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格局中展示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8.
曹顺庆关于比较文学的基本问题,如跨文化与跨文明、比较文学的基本特性异质性等基本理论观念的论述,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差异性研究建立了理论基础、基本话语和概念系统。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中,差异性理论是与同一性理论水火不容的,差异性论是异质性的基础主义和同一性的普遍主义,在认识论进程上的理论扬弃;而从知识学上梳理比较文学学科的内在动因以及论证差异性研究的合理性,就成为比较文学的逻辑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魏晋法律体例的变化与学术风气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法律在形式即体例方面具有浓重的名理学化、玄学化色彩。当时舍具体、重抽象的学术风气,名理学“循名责实”的特点,玄学重视理论辨析、抽象思维的风格,对法律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刑法总则性质的《刑名律》、《法例律》的出现,以及对律目篇章的调整和析分,更是当时学术风气的直接产物。因此,名理学和玄学是推动魏晋法律新体例确立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行为影响幼儿社会性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 (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 )影响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其有效途径是直接指导、情感支持、树立榜样、强化、创设环境、干预矫正等 ,要避免不适宜行为对幼儿的消极影响。幼儿教师要以幼儿的健康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加强修养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