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2年11月,我刊接到苏州大学中文系丁耀良同志来信。丁耀良同志将我刊1982年第3、4期所载《抗日战争时期老舍活动纪略》一文与有关资料对勘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嘱转《纪略》作者复核。兹将丁耀良同志所提问题和《纪略》作者刘安章、李荣峰两同志的答复摘录发表于下: (一)丁耀良同志提出的问题 1.原文“1940年11月14日”条把《抗战文艺》第7卷第1期的出版时间定在当天,而据《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1962年5月第1辑所载《抗战文艺》总目,则:第7卷第1期出版于1941年1月1日,其中有《三年写作自述》。 2.“1941年5月30日”条:“在《大公报》发表《诗人》……又在《中央日报》发表《论新诗》……还在《国民公报》……发表《怎样学诗》……”这三篇文章是否都在同一天,即1941年5月30日发的?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由绍兴师专、市文联、文化局、社科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学术座谈会。参加座谈的同志,除口头发言外,不少同志还递交了论文或论文提纲。现把论文部分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重温《讲话》的基本精神,坚持文艺的党性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这是许多论文的中心议题。陈述同志从多方面论述了在《讲话》基本思想指导下我国现当代文学所取得的光辉成果;陈云海同志进一步就党如何领导好文艺工作发表了自己  相似文献   

3.
编者·作者     
本刊1980年第2期刊登谭福开同志《‘文艺为政治服务’是一个科学的口号——兼与刘亮盈同志商榷》一文以后,刘亮盈同志来信、来稿,申述他在1980年6月5日在《广西日报》上发表的《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一文与同年8月26日的《人民日报》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指出“在论述的过程中,从来没有讲过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是错误的”。本刊将此转告了谭福开同志。谭福开同志后来表示,在与刘亮盈同志商榷一文中,把刘亮盈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是不够科学的,说成“该文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口号是错误的”,“这显然是很不妥当”的。并表示非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已经整整四十年了。在这篇经典文献中,毛泽东同志的着重点,是研究文艺与革命的关系,即研究文艺在革命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质言之,就是研究文艺重要的外部规律问题。但是,毛泽东同志的研究,并没有局限于或者孤立在外部关系方面,没有就外部关系论外部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老舍主持“文协”工作,并写了大量作品,为抗战文艺,为抗日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他的全部精神和力量”。清理老舍在这一时期的社会活动和创作活动,对进一步研究他的生活和思想是必要的,对加深抗战文艺的认识也具有一定意义。《纪略》的编写,旨在提供这些方面的情况,以供参考。由于我们水平不高,涉猎面窄,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 《中华魂》2012,(15):4-11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党中央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我们党的文艺发展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文艺工作者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有一百余人,主要是以小组座谈的形式进行,共举行了三次全体会议。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王稼祥、博古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年来,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说明,当年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同志和后来的文艺工作者也普遍认为,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同志在会上的《讲话》,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文艺到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开辟了新纪元。会议和《讲话》提出并确定的关于党的文艺工作为谁服务、如何服务,以及文艺工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等基本原则,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它们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和文艺工作者的进步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是与时俱新、历久弥深的。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70周年,本刊特刊发胡乔木同志的回忆文章《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年六月五日的《广西日报》上,刊载刘亮盈同志一篇题为《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的文章。该文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口号是错误的。其主要观点是: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这样讲过;二、文学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都不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三、文艺工作中“左”的错误,根源出于“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今对刘亮盈同志的这几个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文艺为政治服务,这是文艺发展史上存在的客观现象。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科学地总结  相似文献   

8.
党的文艺政策在经过漫长的孕育期后 ,终于在 1 939-1 942年步入了自己的成熟期。这是以《新民主主义论》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的。随着毛泽东思想的日趋全面、完整和体系化 ,毛泽东文艺思想也终于定型。从文艺政策学、运作学即文艺的领导科学这一角度考察 ,《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总汇和发源地 ,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政策性内容。可以说 ,是毛泽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领导科学这一崭新的学科或学科的分支  相似文献   

9.
到今年五月份,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了。《讲话》解决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从而奠定了革命文艺的根本方向。这是《讲话》的中心内容,也是它的最大贡献。 “任何文艺都有个为谁服务的问题。”(周恩来)这不是人为地强加给文艺的,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讲话》所阐明的文艺思想不仅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工作和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以有力的指导和深刻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今天重温《讲话》,正是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研究。而要以《讲话》来指导当今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研究,其前提是要确信《讲话》的科学内涵。所以,对毛泽  相似文献   

11.
四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对于我国革命文艺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我国从归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文艺运动的经验。研究了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以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延安文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提出了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办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了“文艺运动中的一些根本方向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文艺的本质。 提起毛泽东同志对文艺本质的认识,人们总是马上想到《讲话》中的这样一段话:“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认为这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本质观。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看法是不错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志不是把这段话放在毛泽东同志的整个文艺思想体系中,而是抓着其中的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之际,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给文艺界人士的十五封信。这十五封信,是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国前一段历史时期里的一部分信件。它珍贵地记录着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从事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时对文艺工作的重视和对文艺工作者关怀和爱护。它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组成部分,把它同毛泽东同志的其它有关著作结合起来学习,将帮助我们加深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解。尽管这十五封信是三、四十年以前写的,但所谈的问题带有规律性,所以对我们今天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文艺队伍的建设以及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5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我党领导革命文艺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讲话》的指引下,中国现代革命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延安及各解放区的文艺运动得到了蓬勃健康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讲话》所论述的根本问题,是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这是“五四”以来新文学渴望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五四”时期提出过“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的口号,“左  相似文献   

15.
佚名《避难纪略》,《太平天国史料专辑》据苏州市博物馆藏抄本排印,为太平天国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作者姓名其实不佚,著于《太平天国资料目录》: 避难纪略曾含章撰,抄本一册,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藏。本书撰者经历不可考,记咸丰间太平军在常熟活动情形,与诸书互有异同。近代史所藏《避难纪略》,有光纸扁格稿抄,刘厚祜抄写校字,较为晚出。笔者因参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续编》编辑工作之便,得见近代著名学者罗福颐先生遗藏《避难纪略》一卷,卷末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常熟人杨以时写的跋。翻  相似文献   

16.
读郭老浩瀚的文艺作品,宛如漫步百花园中.说它是百花园,不仅指文艺之花,还因为郭老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我国习惯上是把女子比作花的,《镜花缘》是集大成者—这是我们读郭老作品时不能不注意到的一个特点.正如《女神之再生》序诗中引哥德的话:“永恒之女性,领导我们走.”女性在郭老的人物画中是  相似文献   

17.
我不懂美学,没有从事过美学理论的专门研究,但对于美学讨论的报道和文章我一直是个热心的读者。前不久,承蒙《文艺研究》编辑部和长沙水电师院美学研究室的同志的关照,我有幸参加在长沙举办的“社会主义文艺审美理想讨论会”,得到了一次当面向美学家们请教和学习的大好机会,心里很是高兴。在会上,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  相似文献   

18.
马健翎同志是一位优秀的革命剧作家。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采取戏曲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生活,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九年,马健翎和边区民众剧团的同志遵照“以写新内容的剧为主”的方针,总共编写和演出了几十个革命现代戏。其中有的保留下来,流传开了,有的演出之后,剧本在战争中散失了。刚解放时,出版部门曾将解放区出现的优秀作品选编为一套《中国人民文艺丛书》,里面就收进了马健翎创作的《血泪仇》、《穷人恨》、《保卫和平》、《大家喜欢》等四个剧本。周扬同志在第一次文代会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中,充分肯定和赞扬了马健翎在革命现代剧创作方面的成绩。一九六二年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坐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时,东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马健翎现代戏曲选集》,收进了马健翎在延安时  相似文献   

19.
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解读周恩来》一书,是内蒙古民族大学刘济生教授的学术代表作。这本书于2001年出第一版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室务委员、周恩来生平研究组组长,也是我的老领导力平同志为之作序,全面而高度地评价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以及刘济生教授的研究水平。我细细读过这  相似文献   

20.
周来祥同志的《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一文(以下简称《比较》),是运用比较文学的原理,研究东、西方古典美学理论异同的一篇颇有影响的文章。这篇文章抓住西方是再现型文艺,我国主要是表现型文艺这一特征来进行比较分析,也是很精确独到的。但是,文中也有某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试就金圣叹的文学典型观,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不揣谫陋,就正于周来祥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