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异军突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传播学界思考传播学的危机、范式内容和学派,检讨北美主流经验主义学派的不足,认真研究正在崛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本文论述媒介环境学问鼎传播学主流学派的势头,回顾国内学界对该学派的认识过程,主张深化对这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媒介进化(Media Evolution)研究的是整个媒介系统中各种媒介孕育、产生、发展、融合、消亡的动态序列历程以及不同媒介间竞争、互动、共生等关联结构状态.作为北美媒介生态学的重要一支,媒介进化论遵符生态学的一般规律,即从媒介生态圈层角度观照媒介进化进程,并遵循历史的纵向延展性.自然界的"生物树"进化型式形象地呈现了"媒介基因"的传承历程,媒介进化论展现了媒介进化的历史传统与现时存在,为研究媒介进化提供了质性框架.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末,国内学界对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化,但较多关注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缺乏对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历史的梳理与研究.本文大体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从大众媒介意识的初步培养--正式开始--发展形式及民国时期学界关于"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等方面,对我国1949年以前的媒介素养教育萌芽进行初步的考察,以此来探索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本土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纵观艺术发生、发展和传播的历史,可以说一部艺术发展史就是一部媒介演进史。但是传统的媒介理论和艺术理论对于作为媒介的艺术和艺术的媒介之维都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当下对此研究最深的当属媒介环境学派。艺术的媒介之维不仅是媒介环境学派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且是其传播研究的一条重要线索。从静态/本质的角度看,艺术媒介的讯息本质问题、环境与感知问题等是媒介环境学派探讨的重要议题;从动态/历史的视角看,媒介环境学派研究了媒介演进与艺术发展的辩证关系等问题。正是因其对于作为媒介的艺术的研究,才使其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媒介理论和艺术观念,进而形成了一种既区别于经验学派又有别于批判学派的艺术传播研究新范式。这种新的研究范式不但拓展了媒介研究和艺术研究的理论空间,而且丰富了人们对媒介的人文内涵与艺术的媒介本性的理解,对我们研究多媒体时代纷繁复杂的艺术传播现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已成为学术热点,但学界对于什么是媒介融合、媒介融合的层次划分等基本问题依然缺乏足够讨论。通过梳理国内外学界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文献发现,虽然融合一词是这一概念的核心,但媒介融合概念的界定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介一词,并且至少可以从技术、经济、组织以及制度四个维度来分析和理解其内涵和层次;同时,媒介融合不仅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组织以及制度等多个构面和层次的概念,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全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内核。  相似文献   

6.
媒介环境学形成于20世纪末,是与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并立的传播学的第三大学术流派,因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然而,从其孕育到形成,一直存在着争鸣,特别是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学派名称、学派关键人物归属等问题的争议,一方面反映了这一新兴学派发展面临的问题,同时也使媒介环境学在争鸣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媒介进化(Media Evolution)究的是整个媒介系统中各种媒介孕育、产生、发展、融合、消亡的动态序列历程以及不同媒介间竞争、互动、共生等关联结构状态。作为北美媒介生态学的重要一支,媒介进化论遵符生态学的一般规律,即从媒介生态圈层角度观照媒介进化进程,并遵循历史的纵向延展性。自然界的“生物树”进化型式形象地呈现了“媒介基因”的传承历程,媒介进化论展现了媒介进化的历史传统与现时存在,为研究媒介进化提供了质性框架。  相似文献   

8.
媒介生态学的产生与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媒介生态学是在20世纪中晚期产生出来的一个复杂且年轻的传播学分支。社会政治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促成媒介生态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大众传播学理论的日臻成熟为媒介生态学的产生提供基础;大批对媒介生态进行学理思考的学者,为媒介生态学提供理论形态。媒介生态学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诸多不同的研究热点,我国目前的媒介生态学研究主要侧重于媒介的经营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Web30以降媒介深度嵌入社会生活全领域的现实,促逼学界对媒介社会的研究进路进行重新思考。将媒介社会学界定为于行动与结构互动框架下,考察媒介在社会生活各层面发挥作用的机制与影响的一门交叉学科,在此定位基础上,回顾媒介社会学国内外学术史的演进和典型研究路径特征,主张从“行动-媒介-结构”视角全面建构和重新梳理媒介社会学的议题、理论、方法,并对这一路径的适当性、可行性及与当下涌现的其他路径的关系进行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0.
西方媒介环境学派从媒介史的视角,分析书籍的文字符号、物质载体和复制方式的特征及其演变,并以此为基础揭示书籍的文化取向及其对人的影响。印刷书籍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中介力量,但印刷术对西方的影响不同于对中国的影响。在当今新媒介环境中,印刷书籍所代表的文化具有平衡媒介环境的价值。这些观点对综合考察中国书籍史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何理解媒介生态学的生态学范式是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关键所在。媒介生态学绝不像一些理论家所认为的是一种概念运用词不达意导致的歧义和误会。也不像一些理论家理解的那样仅仅是一种比附性的隐喻。所谓的媒介生态学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思想观点频现差异,多有龃龉。不同代系、学派、学者间也不尽相同。其中,刘易斯·芒福德的技术生态学、麦克卢汉的媒介感知影响论、哈罗德·伊尼斯的媒介偏向论、罗伯特·洛根的媒介生态系统论、尼尔·波斯曼的媒介环境论、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尤其引人瞩目,堪称是媒介生态学的几种典型类别。生态学范式贯穿于整个媒介生态学研究之中,媒介影响着生物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是众多媒介生态学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媒介生态与和谐准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随着中国传媒业的飞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趋向,因此,促使媒介生态环境致序致衡、形成一个和谐健康的良好态势,已成为传媒业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建立这样一个和谐的媒介生态必须遵循和谐的四大原则:整体原则、差异原则、适度原则、互动原则,同时将这四大原则有效地运用到媒介生态中,处理好四大关系:政府与媒介的良性互动,媒介与受众的协同进化,媒介与媒介的共存共进及媒介内部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存在于一定的传媒生态环境中,社会构成了媒介赖以生存的现实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为传媒业发展提供一个科学的生态环境。本文旨在以媒介生态的视阈全面分析、反思我国传媒业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寻传媒业科学增长规律,建构传媒业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构建传媒业科学发展的系统观、创新观、和谐观、全球观和人本观。  相似文献   

14.
媒介环境学派以文化、科技与人类传播三者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为研究导向,从其理论溯源层面来说,城市生态学理论与技术哲学是其立论的基础;媒介即环境是其核心命题,亦即其本体概念;而从因果型和实践型两种解释路径,可阐释媒介即环境命题中诸要素之间的动态联接;媒介/技术至上和人文主义价值观则是其贯穿始终的研究原则,体现了媒介环境学派宽广的知识视野、厚重的价值关切与细腻的理论情怀。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大众媒介主要通过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规范、构建社会现实等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然而,在新媒介生态下,经营和权利介入媒介制作,新媒体的崛起和繁荣,传统大众媒介耐以控制社会的"拟态环境"在新媒介生态下变得透明,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弱化。因而,大众媒介只有实现独立,与新媒体联合运作,加强培养公众的自律和理性,才能更好的在新媒介生态下发挥其社会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6.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在对媒介环境学派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勾勒出了该学派的理论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对传播媒介的静态分析;对媒介演化的动态分析;对媒介本身之社会历史影响的分析。每个方面又包括多个层次和维度。  相似文献   

17.
传媒生态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传媒内部与外部各要素及其关系的总和。传媒生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技术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作为人类传播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技术革命,数字化技术对传媒生态产生的巨大影响正日益显现。从传媒内生态和外生态两个视角,考察了数字化对整个传媒生态引发的变化及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梳理媒介融合与时尚传播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聚焦于二者汇流之视觉性特征的“多模态化的时尚属性”、“再疆界化的传播功能”和“非线性的社会意义”三个层面。从视觉修辞出发,反思媒介融合生态下视觉媒介的技术进步与时尚传播之关系,并讨论了时尚素养的培育,以期唤醒媒介融合生态下人们对于时尚的批判意识,以建构更加良性的时尚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监督是大众传媒的神圣责任,是保证社会向着良性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传播机制。它位于传播生态的大气候下,必然受制于传播生态规律和原则的影响和制约。新闻舆论监督体现了传播最小量规律、传播适度性规律、传播互动性规律和传播生态的平衡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