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辽朝节镇体制构成京州军驻防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五京驻军可分为衙军系统与州(京)军系统。衙军系统的军事长官为衙内都指挥使。衙内都指挥使之下,设有各类衙前职。州军系统设有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马、步军都指挥使又称马、步军都虞候。辽朝五京留守、大蕃府知府、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刺史皆下辖军队,除衙军与州军外,部分府州长官还通过军事兼衔统辖其他军队。京州驻军遍布辽朝各战略要地与交通要道,为辽朝“雄长二百余年”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辽朝设有"五京","五京"在辽朝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辽代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辽朝"五京"问题研究的学术史梳理,检索辽史和碑刻资料所记辽代"五京"留守官员,并在对此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就辽朝"五京"互动机制实现途径与效应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作为五京之首的辽上京,是辽朝的政治中心。自辽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始设上京留守之职,至辽朝灭亡历二百余年,可考者有三十七人先后任过其职,构成了辽朝官僚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辽朝的军队,大体上分成宫分军、部族军、州县汉军、渤海军和属部军四大系统。每类军队的职能各有侧重,宫分军以轮直宿卫行宫为主;部旗军和五京州县汉、渤海军镇戍地方,镇戍方式、分布区域则迥然有别。遇有战事,各军均有出片之责。属部军只在必要时征用,出军多寡并无严格要求,平时留在本部落,强悍者叛服无常,屡启边衅。本文仅就部族军的屯戍问题作初步探讨,恳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部族军的屯戍制度 在契丹八部的基础上,契丹贵族通过战争掠夺和领土扩张,至辽圣宗时期,辽朝的部族体系臻于完善。依照与皇室亲缘关系的远近及国家对其倚重程度的强弱,辽朝诸部族可分成  相似文献   

5.
辽王朝在境内设有五京,上京乃辽太祖创业之地,为辽朝政治中心。辽朝的文化中心却不在辽上京,在辽南京。根据有三:一、史书记载辽南京经济文化发达;二、《辽藏》工程浩大,约六千多卷,历时七十余年,雕造於燕京阳台山清水院(今北京西山大觉寺);三、1974年山西应县木塔发现一批辽代印刷品均为辽南京雕印。  相似文献   

6.
辽朝部族军战时出征,平时则负责镇戍地方和防御外敌,是辽朝重要的军队系统。学界目前对于部族军的研究取得的成果较为可观,着重突显出了部族军的职能与大体管理架构。然从已有研究看,前贤集中关注部族的镇戍军队,而忽视了部族行军系统,且鲜少提及部族军军权结构问题。进而,部族军事体制与辽朝整个军事体制、国家体制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就容易被忽视。故在当前文献与学术条件下,有必要通过深入挖掘史料和跨学科知识等途径,对辽朝部族军进行全面研究,以便更深入地理解部族的军事运作,乃至辽朝国家运作等诸体制。  相似文献   

7.
辽朝境内汉人来源广泛,主要有五种,分布上已遍布五京地区,并可按照地域与安置方式不同各分为两大区域。辽朝汉人契丹化现象性质属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为其重要一环。契丹化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在汉人契丹化过程中呈现由逐步至深入、不同地区程度不同之特点。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进程中之必然现象;其二,辽朝民族政策之推动作用;其三,辽朝统治区域内胡化传统与辽宋关系之变化亦为推动汉人契丹化的之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辽史.地理志》以五京道为体系,记述了辽朝自太祖阿保机至圣宗时百余年间州县制推行的艰难历程,并形成了太祖草创,太宗、世宗推广,圣宗、兴宗调整三个具有鲜明特征的高峰时期。辽朝百年州县制的推行经历了一个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亦反映了辽代民族融合、经济结构转变、一国两制政治体制的确立、社会的变革等诸多内容。  相似文献   

9.
契丹人建立的辽朝政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辽代时,契丹人实行五都制,相比较其他四都,辽中京作为新建的草原之城很好地代表了辽代历史发展的水平与特色。辽中京自辽中期兴建之后,到明朝永乐年间消亡,其经历了一个由兴建、繁盛到逐渐衰败的过程。辽中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地位的发展变化相应地引起城市形态和建筑形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科举作为中国古代文官考试制度,是适应帝制时代官僚政治的需要而发明出来的一种选官制度,考试目的就是选拔治世人才。科举制度是"帝制时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项政治及社会制度",①"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对维护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官僚政治也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②在辽朝,科举制度作为辽朝士人入仕途径之一,在辽朝社会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1.
庚子国难,联军的"铁蹄"踏遍京城,京畿各处一片混乱,而此时兼管京师地方治安事务的步军统领衙门等机构陷于瘫痪.日本借机干预中国警政,并操纵警察教育权.巡警部成立以来,各部堂官费几经周折,始将警察教育权收回.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监察制度在巩固和提高共产党执政能力、权力监督、惩治腐败、依法治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瑞典自1809年建立了Ombudsman(翁巴其曼)制度即议会监察制度后,此制度为西方多国学习借鉴。比较两国当代巡视监察制度的异同,有利于我国巡视监察制度的完善和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14.
清末广东巡警的创建与官绅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代警察制度的引进自始即有地方绅权伸张的背景,1900年广州绅商最早设立巡警局。针对地方绅权的扩展,广东官方一面积极参与巡警的创建,力图控制新兴的警察力量,同时又设法利用新的警察制度收归原有的地方团练。而官方的过多干预,却挫伤了地方士绅的积极性。因为经费等问题,广东巡警之创建并不顺利,成效不彰;又因为盗匪问题,地方团练反而得以发展。1907年“警保局”在省城出现,官权不得不向绅权让步。  相似文献   

15.
加强巡视监督,在改变高校"一把手"弱监状况、改变"高校体制内"监督状况、改变高校"被动型"监督状况、改变高校"滞后性"监督状况、助力高校"自主性"监督状况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巡视视角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在基建和采购方面的腐败易高发,在招生用人方面的腐败难规避,在资金运营方面的问题较严重,在各种评比中存在的腐败最痛心。高校巡视工作对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有积极作用,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还必须倚重于其自廉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既往的中国边疆史研究,比较重视各地卡伦的设置情况,为了驳斥俄国以常驻卡伦划分边界的主张,特别强调卡伦的内治功能,而对于边疆卡伦的外防性质则重视不够,尤其是忽视了巡边制度的研究。事实上,无论在清代前期还是在后期,边疆卡伦均具有明确的外防功能。边疆卡伦的设置属于固定的军事据点,通过"会哨"、"统巡"和"查阅"等巡边制度的建立,才使边防军队相互游动起来,把一个个孤立的据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为一条实实在在的边防线。不了解这一巡边制度,就无法全面理解清代军队的边防功能。东三省的巡边制度在全国边疆地区具有典型意义,应当引起史家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