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减轻债务压力,日本国会众议院全体会议6月26日终于松口,投票通过以消费税增税为核心的社保及税制整体改革相关法案。消费税收全部用于支付养老金、医疗费等社会保障费用。  相似文献   

2.
日本宏观调控中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导性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在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过度使用经济计划会导致“经济计划泡沫”和“宏观调控政策泡沫” ,最终产生“泡沫经济” ,严重影响经济运行。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和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 ,2 1世纪日本政府应缩小产业政策使用范围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 ,正确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相似文献   

3.
颜颖颛 《21世纪》2010,(8):25-26
保增长还是减赤字?这是个问题,尤其对于深陷债务危机,而又经济增长乏力的欧盟而言,更令其头疼。欧洲态度鲜明——主张削减赤字的阵营已占据上风。继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之后,6月22日,英国正式宣布了紧急财政预算案,增税、削减开支和福利成为预算案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4.
为对中国分权型财政体制改革30年来的效应进行分析,寻求进一步改革完善财政体制的思路,在简要评述财政体制改革目标与历程的基础上,以陕西省的历史数据为依托,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财政分权改革对地方财政收支、公共服务水平和地方经济产生的实际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分权改革不仅明确了各级财政的职责、提高了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财政体制的改革尚需要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5.
柴油消费税是通过价格引导消费者行为、促进车辆减污的市场化手段,但目前税率偏低,与柴油车污染排放占比最高、对道路磨损程度大的现象背离。同时,现有研究侧重分析成品油消费税的整体减污效果,没有区分汽柴油车在用户和消费决策行为方面的巨大差异,无法起到税收精准引导减污的作用。为了优化柴油消费税,以中国2012—2019年省级层面数据为依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采用工具变量法避免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柴油消费税的车辆减污效果,并从财政分权程度和柴油车保有量两个维度进一步分析了柴油消费税减污效果的地区异质性。结果显示:柴油消费税税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使柴油车颗粒物排放量减少0.10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0.266万吨,但减排量占总体污染量的比重小;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财政分权程度高及柴油车保有量高的地区,柴油消费税对污染物有更强的减排作用。因此,建议提高柴油消费税税率及税收的地方共享比例,柴油车保有量高的地区提高幅度应该更大,才能更好地发挥柴油消费税降污减排的环境效果。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社会公平的平衡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对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选取我国1990--2010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经济增长数据,采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这两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社会公平的平衡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对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选取我国1990—2010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经济增长数据,采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这两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房价的根源在土地财政,住宅投机是土地财政的外在表现形式.房产税与住宅税不同,前者是财产税,后者是消费税,它们均不可能单独降低房价.中国需要住宅税来提高城市居住用地的利用效率,但面临很多困难.中国住宅税很可能先以房产税的面目出现,然后独立出来,并与房产税发挥相互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消费税的调整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税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税收政策,我国在1994年税制改革的时候确立并开征了消费税.长期以来,消费税对引导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调节收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2006年4月对消费税作了重新调整,论文针对调整后消费税征收过程中存在的征税范围"错位",税率设计不合理、征收形式和征收环节不透明等弊端,提出了调整征税范围、完善征税环节、改消费税为价外税、适当调整消费税税率等进一步完善消费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理解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一国的财政分权化改革至关重要.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度量财政分权的指标,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出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即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最优的分权度;并且得出使人均产出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财政分权度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弹性除以地方政府支出弹性和中央政府支出弹性之和,在最优分权度之内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超过了这个限度财政分权将会阻碍经济增长.选取我国1978—201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求出最优分权度为61.5%,对比我国1978—2015年总体的财政分权度,可知我国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分析各省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财政分权度可知,三大地区的财政分权度具有差异性但逐渐趋同.  相似文献   

11.
一、过去和现在破产的比较日本战后的经济状况和企业破产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首先,随着战争带来的是动荡和混乱的通货膨胀。1947年,日本最早的《经济白皮书》上明确地写着。“家庭经济、企业和财政都是赤  相似文献   

12.
财政分权既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形成有偏的经济激励,形成负面产出。基于1985—2009年中国省际数据,利用Simar与Vanhems(2012)所提出的条件方向性距离函数(conditional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s),可测算以财政分权为条件并包含财政分权正面产出与负面产出的经济增长效率。以此为基础,可进一步检验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估算面向经济增长效率的最优分权程度。实证研究表明,如果以经济增长效率为目标,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过度分权",而面向经济增长速度的最优分权水平也会高于面向经济增长效率的最优分权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部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变迁史警示我们,中央过度集权容易诱发地方政府法外敛财,进而导致政府征税缺乏边界,私有财产权缺少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反过来,地方分权过度或地方分权无序则会导致中央调控失灵、国家分裂等经济、政治危机。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的最佳模式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立宪,但财政分权立宪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及理性文化的大众共识。财政分权立宪的焦点是地方税收立法权及财政收入自主权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日城市化进程存在较大的相似,对日本城市化进程中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对于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构建经济计量模型考察了集中度对于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度集中不利于经济增长。由于单方程模型无法回答集中度在日本经济衰退中扮演的角色,文章进一步校准了一个多生产部门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型比较的结果表明集中度可能并非日本经济衰退的直接成因,但加深了其衰退的程度。因此,吸取日本的教训,适度控制大城市规模和发展中小城市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李众敏 《21世纪》2010,(9):36-37
日本内阁府于今年6月通过了“新成长战略”,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第三条道路”。日本首相关于“增税带来增长”的说法引发了日本学界广泛的质疑  相似文献   

16.
最优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最优财政分权模型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静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着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财政分权水平;最优财政分权水平与地方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正相关,与中央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负相关.对中国1982-2004年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的财政分权已经超过最优比例,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未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提高地方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适当降低分权水平,实现最优分权,促进经济最优增长.  相似文献   

17.
政府投入的财政支农支出属于投资的范围,而投资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所以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1978-2004年湖南省的统计数据资料,用一个修正了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农业GDP相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弹性达到0.33,1978-2004年间,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平均贡献率则达到了46.73%.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湖南应该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从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两次调整,目的是实现其独特的调节功能,以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消费方向,实现节约使用资源、抑制不良消费行为、纠正外部经济、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目标.但从现实看,消费税制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调节作用非常有限,现实效应与税制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必须依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断调整征税范围,适当拉大税率差距,改价内税为价外税,在进一步绿化消费税制的同时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明晰消费税税负及负担者,以直接发挥税收效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经济高速增长期中日两国公共教育财政特点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公共教育财政规模比日本小,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还不能满足国民教育的需要,尚需加大投入力度;中国的中央教育财政呈现对高等教育的倾斜,而日本的中央教育财政则是对义务教育倾斜。我国应以日本为鉴,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加大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加强教育财政的体制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财政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分权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分权阻碍了经济增长,同时,财政分权并未加剧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分权水平,同时,完善财政收入分权管理制度,纠正政府间税收竞争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