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的成语为习用的固定词组,多由四个字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且多具有表层与深层两层含义。因此,汉语成语的翻译比较复杂。在翻译时,应确切、深刻、完整地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不能只从字面上来望文生义。文章旨在通过用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借用同义成语和译文加注法来探讨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句子结构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因此,它们在句子的构成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文章从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翻译着手,分四个方面即句子成分的位置和连接关系、句子整体结构的差异、被动结构和否定的形式,对英汉语句子结构和翻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从以上四个方面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才能正确的进行翻译转换.  相似文献   

3.
大量汉语新词语的出现已向英语学习者、使用者提出了挑战。就此提出了汉语新词语在英译时避免“汉化“的方法及选词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汉语中,"弗"作为一个一般性的否定副词,它的语法意义并非单纯地体现在用于省去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之前.在先秦不同时期的各种典籍中有大量的例子表明,它不仅可以用来修饰带有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甚至还可以用来修饰内动词、形容词以及状词.因此,"弗"字既不是"不之"的合义,也不是"兼摄了代词宾语的职能",它不可能是"一个含有代名词性的宾语的否定词".它是一个单纯的否定代词.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翻译观出发,探讨汉语习语的英译中对汉语文化的处理,旨在提示在当今文化大融合时期,翻译的主旨是对源语文化的移植,而不是对其文化的归化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汉语"得”字句的英译方法,讨论了用特定的结构翻译各种"得”字句的技巧,并通过大量译例,说明"得”字句的翻译既有规律可循,又必须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广告翻译的作用越来越大.作者重点分析了汉语广告四字词组的英译通常采用的方法.如:直译话、意译法、节译法和语用翻译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汉语中否定词不。不是仅与非限定体同时存在,且须在表层结构中附着于其后成分的Spec,AuxP或Spec,VP中的一个副词。例证主要来自:(1)一般不与完成体标记词一起出现,(2)当不与动词前附加词一起出现时,它不能与某些特定动词后附加词同现。笔者认为,从基本的动词前后置到其后,将留下一个阻碍不附着的语迹。  相似文献   

9.
汉语“打”字的英译法探索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的不同语族,但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常常会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去翻译英语。汉语中一个由“打”字组成的词组,在翻译时则需用数十个英语动词来表达,才能基本译出其含义。这就要求我们英语学习者不但要精通汉英两种语言,在翻译时更要确切地理解原文,做到准确无误地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为了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迫切需要把这些特色词语恰当地翻译成英语,准确传达中国独特的文化信息。根据目的论,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诺德提出的“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对汉语特色词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汉语和日语中都有"的"这个字。尽管是同一个字,但在各自语言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其性质及其作用是大不一样的。汉语中的"的"使用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或许是被重复使用最多的一个字,日语中的"的"则更多地在某些抽象的科学领域里使用频繁,并且发挥着独特的功效。因此,从事汉日两种语言翻译时,明确其各自的用法及不同点,是做好翻译工作的一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对汉语新闻英译的需求增大,对汉语新闻英译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但目前汉语新闻英译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对外传播效果。以往的汉语新闻英译研究缺乏系统性,未能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来,"看译写"理论不但能为从事汉语新闻英译实践的译者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原则,而且能够告诉译者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切实提高汉语新闻的翻译质量。本文以"看易写"原则为理论框架,从新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汉语新闻英译实践,以提高翻译质量,希望能够开拓汉语新闻翻译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深化汉语新闻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里"字在近代汉语中可用作结构助词,它是一个相当于结构助词"地",但只用在状语和动词谓语之间的独立助词.  相似文献   

14.
"化"字短语一般可以将其译成以-ization、-ized、-ize、-fy等结尾的派生词,也有将"化"字短语译作复合词、形容词或形容词比较级等其他译法。通过对"化"字短语英译方法的探讨,旨在为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有很多四字格结构的词语,这被认为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在西德尼.沙皮罗的英译本中提供了很多精彩的四字格结构的英译范例。本文主要从汉、英两种语言中意合及形合的角度对汉语四字格结构的英译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化”字词语进行词源、构词结构、搭配组合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并归纳其英译的特点、方法,提高了汉语里大量存在并不断涌现的“化”字词语的翻译质量,实现了“化”字词语翻译的时代同步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中古汉语里的"都"可表总括,还可加强否定语气.此外,"都"在否定词前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即兼有双重语法意义:既加强否定语气,又表总括.这种用法的"都"在汉语史上长期存在,具有积极意义."都"所处的句法位置、语义、认知上的重新分析、语用效果以及汉语的韵律等,都是它进一步语法化的动因.而"都"有双重语法意义,这是对它的认识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水作为一种自然物质进入人们的文化视野,经历了漫长的民族文化积淀而成为一种独立意象存在于英汉语文学作品中。人生充满喜、怒、哀、乐,“水”亦蕴涵同样的人情韵味,“乐”是其主要特征。“喜中品乐”反映出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功能宇宙观,“怒中取乐”显示了西方“天人分离”的宇宙观。“哀中求乐”则是中西古人面对神奇的大自然发出的无尽感叹,是中西文化的自由追求——逍遥游与荒诞的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19.
20.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一句北;于通用白话“不折腾”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界的双语精英。一时间,“不折腾”成了2009年的流行语,“不折腾”的翻译问题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就“不折腾”的语用文化内涵以及翻译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更好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