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应对社会服务机构中“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未能有效、恰当地应对来自生活或工作的压力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有害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行为,是各种社会服务组织,包括社会福利、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我们从未引入“客观精神”概念,这个概念一直被认为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专有的概念。一提起精神,就意昧着一定是主观的,人们不仅用主观来规定精神,而且用精神来规定主观。这种理解,没有看到精神存在的复杂性。其实,精神不仅有主观的存在形态,而且有客观的存在形态。精神的运动,正是通过这两种存在形态的相互矛盾与转化实现的。要理解和说明精神的运动,就必须弄清精神的主观形态和客观形态,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 一、主观与客观 要弄清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首先必须搞清这两个概念的确切涵义。在关于主观性…  相似文献   

3.
张志友  杨君 《学术交流》2012,(Z1):198-199
教学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兼有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特征,符合传播的基本特点,具有传播活动基本规律。以往对教学活动、外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多从认知发展论、建构主义心理学和语言习得等角度或领域来进行,从传播学角度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的则  相似文献   

4.
毛克明 《探求》2004,1(6):53-56
关于如何历史地还原毛泽东思想的"客观形成",学术界存在6种不同的"起点论".关于毛泽东思想的"主观提出",亦即怎样科学地表述毛泽东思想,在史料学意义上也有多种说法.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从修辞现象到认知现象——谈隐喻的两大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觉华 《学术交流》2006,(7):135-137
隐喻研究在中国和西方历史悠久。隐喻历来被看作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辞格。隐喻可从不同视角划分为修辞隐喻和概念隐喻两大类型。而隐喻的相合,则是一种主观上带有内涵意义的融合,是人的审美力与艺术想像力的体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隐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为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  相似文献   

6.
论人及人类的组织性——兼论组织性的非思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人及人类的组织性——兼论组织性的非思辨性王文元一人类的组织与动物乃至一般物体的区别,在于人类将意识整合到组织行为中去了,使组织行为不仅有受外界支配的客观动因,亦有受自身理智与情感支配的主观动因。动物的组织性、一般物体的组织性都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其...  相似文献   

7.
邓贤 《社科纵横》2013,(1):116-117
我国立法对重大误解与欺诈行为这两种合同中可撤销的情形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但两者在司法实践中常常被混淆。两者在主观状态、客观要件和因果联系这些构成要件上都有差异。在实践中两者虽都可以产生使合同变更或撤销的法律后果,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在利益分配上有较大的差异。故有必要对重大误解和欺诈行为在实践中如何具体认定上加以剖析,从而更规范地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蒋萍  马广彦 《社科纵横》2007,22(6):159-160
有效教学是现代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效教学的标准应重新加以审定。新课程主张教学活动应突出目的和方法、过程和结果、情感与价值观,相应地,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也应以新课程的理念为切入点,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及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9.
李静娟 《学术交流》2006,26(10):91-95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追求目标、运用手段、价值主体及发展过程看,代价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同时,代价的产生与作为主体的人在思想、行为上的局限性和主观失误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代价分为必要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我们应客观地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代价的存在,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价的度,把必然性代价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减少或避免人为性代价的产生,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顺利建成。  相似文献   

10.
<正> 美是属于客观范畴还是主观范畴的问题,当前有三种观点:客观论、主观论和主客观统一论,其中客观论又分为自然属性说与社会属性说。我认为,这个问题长期争论不休,主观和客观的概念没有弄清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主观和客观,这是认识论专有的特殊概念,它不但包括了主体和客体、思维与存在这个最一般性的意义,而且在更深的  相似文献   

11.
阶层归属意识及其成因分析--中国广州市居民的一项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晨 《浙江学刊》2001,(3):115-117
对于中国社会分层这一"社会事实",大多数研究者是通过"收入分层","经济分层","政治分层","职业声望分层"乃至"消费分层"等来加以探讨的.无疑,这种用客观社会指标来分析、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今后它仍然是揭示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社会分层不单是一种社会事实,而且还是一种心理事实.也就是说,社会分层不但可以通过社会指标,例如,收入、财富、权力、声望、教育机会等来加以客观评价,还可以通过自我认定,进行主观评价,这也就是本文所讲的"阶层归属意识".具体来说,表现为在社会分层结构中,本人所做出的阶层归属的主观认定,是归属于上层,中上层,中层还是中下层,下层等.显然,一方面它反映了社会存在,反映了用不同社会指标或综合社会指标来进行社会分层的这一社会事实;另一方面,这种阶层归属意识的本身又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心理存在.从现实上看,客观的社会分层与带主观色彩的阶层归属意识难免会有不一致,不重叠之处,尽管如此,阶层归属意识本质上仍是一种社会存在,是现实社会分层结构的反射物.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从阶层归属意识的角度,并根据1999年对广州市居民的有关调查,来分析中国城市的社会分层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宏梅 《生存》2020,(15):0021-0022
书面表达作为英语“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之一,在高考试卷中的比重日趋重要,也是考察考生语言生成以及运用能力的最直观形式。从主观上来说,传统教学中对写作重视度不够;从客观上来讲,学生对于基本句型,正确的书面表达存在困难,学生有畏惧心理。因此,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写作题材和话题进行分类训练,从写前指导,模仿写作,多维评价,反思整理,四步组织写作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欣 《学术交流》2002,(4):87-89
管理有效性是指剔出客观基础条件优劣的影响,真正反应由于主观有效努力而产生经济效益的行为特性。有效的努力能够改变实力,那么通过实力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行为主体的相对有效努力程度。确切地评价管理有效性本身就是对行为主体的一种激励,有助于调动行为主体的积极性,避免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现象。  相似文献   

14.
虽然我国法学界已经认识到民事诉讼程序独立价值的应然性,但就民事诉讼内在价值的具体内容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仍旧在寻找充分的理论支持。公正价值与经济价值作为民事诉讼制度的基础价值,既存在客观上的矛盾冲突性,也有在主观上追求和谐统一的可能性。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不能片面地追求其中一种价值,应当把两者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兼顾二者,必要时遵循公正价值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人口生态学是一门把人口作为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研究的新学科。它研究人口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法则,研究人口与周围环境的直接和间接联系,以及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从环境是人类必要的生活条件的角度来研究周围环境形成的规律,以及在不断变化着的生态环境下人口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16.
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已有4年时间,对其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有必要从不同角度做出一个基本判断。本文主要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分析北京现代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北京现代制造业产业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唯心主义是商羯罗基本理论的本质特征。正如哲学史上一切唯心主义者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商羯罗首先必须面对一个难题,就是他抽象出来的观念实体——梵与现象界(包括主观世界的我和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唯心主义者往往要从观念中抽象出一个绝对实体,只有在这  相似文献   

18.
古代哲学是建筑于实体观念之上的本体论哲学,古代美学则认为美是实体——本体的某种属性。近代哲学是建筑于实体——本体论基础上的认识论哲学,近代美学则视美为感性认识的对象。现代哲学是抛弃了实体观念的意义论哲学,它认为世界是作为意义对象而存在的。现代美学认为美不是实体的属性,也不是感性认识的对象,而是理性面对着的意义世界。审美消除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因而美在主客观范畴之外),超越现实世界,领悟存在的意义,使人真正进入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6,(2):114-117
聚众斗殴罪是指聚众斗殴,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司法实务中聚众斗殴犯罪的适用存在争议,如何理解与适用聚众斗殴犯罪,就需要认真分析犯罪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聚众斗殴罪侵犯的犯罪客体不仅是公共秩序,而且包括公民的人身权,犯罪客观方面包括聚众行为和斗殴行为。犯罪主体是不法团伙,犯罪动机具有不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汇率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仅仅对汇率进行纯粹的经济学分析很难得出一个连贯统一且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解释。由于并不存在理想的和绝对客观的汇率决定方式,所以有必要从政治和经济的综合视角来考察一国的汇率决定和汇率制度。汇率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利益集团多方动态博弈的均衡结果,同时也是国际政治格局和权力结构对主权货币的一种安排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