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阎锡山在统治山西的几十年中 ,也非常重视农业经济的建设。他希望通过改进农业的产业结构以增加农业产出 ,改良农业生产技术条件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甚至他还想到了从经济制度的层面上寻求农业经济发展的方法。阎锡山的农业经济思想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空想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樊根耀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4):19-23
屯垦是中国历代政府用以巩固国防、开发边疆的重要国策。新疆屯垦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影响久远,堪称我国古代屯垦的典范。迄今为止,新疆屯垦已历经两千余年,尤以西汉、唐、清三代为最盛。由于地处偏远,交通运输多有不便,军队就地屯田,且战且耕,从而为戍边军队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同时,屯垦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对纾解民困和开发边疆也有积极作用。屯垦还有效地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中西交流以及新疆经济的繁荣,对促进新疆地区生产方式的改进具有不可低估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朱明王朝大兴屯垦的目的、屯垦的类型、屯垦实行的制度及其失败的原因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文章认为,屯垦制度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政治腐败、权贵兼并和我争频仍。 相似文献
5.
新疆两千多年的屯垦历史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屯垦文化。屯垦文化对推进新疆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方面意义非凡。该文在界定屯垦文化相关概念基础上,梳理了屯垦遗址遗迹、博物馆、节庆习俗、民间文艺等新疆屯垦文化旅游资源概况,通过挖掘新疆屯垦文化的旅游资源价值,提出了屯垦遗址公园、研学旅游基地、工业遗产、旅游节庆等旅游开发模式,以期为讲好新疆屯垦故事,加快文化、旅游融合,为促进新疆屯垦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古代边疆民族地区屯垦开发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文章概略地论述了历代封建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屯垦开发情形,通过从秦代至清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屯垦开发的研讨,探究古代对边疆民族地区实施的屯垦开发政策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旅游目前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新亮点,各地都注重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发掘,由传统的资源“硬开发”转向“软开发”。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西部,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河套文化,遗留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由于旅游业发展滞后,河套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制约了河套文化旅游品牌的树立。本文立足巴彦淖尔市实际,分析河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安福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6)
西域在唐代国家安全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唐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唐代西北边疆安全体系的建设。在治理策略上,先是进行屯垦固边活动,有效促进了边疆开发和社会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制度建设,实行因地制宜的行政管辖;在屯垦开发的民族合作中,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逐步增强,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有效促进了民族融合。由此,在唐朝管辖西域的一个多世纪中,有效保障了丝绸之路和西北边疆安全,大唐盛世局面进一步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彦虎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7-21
西域屯垦的兴盛与西域气候、生态的变化紧密相关。伴随着全球气候状况的周期性变化,西域气候、生态环境也呈现出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深刻地影响到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产方式。汉唐时期西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客观上促进了西域屯垦的发展兴盛。但同时由于西域气候的阶段变化和屯垦的时兴时废,给西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形而下者为之器,形而上者为之道。从形而上的层面看,河套文化表现出来的精神实质是:1、开拓开发。河套地域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发展历史的开放性。河套地区的历史是一部各族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斗争自强不息的开发史。2、英雄主义。河套地区以战攻为事的历史面貌造就了河套人的英雄主义,当国家民族危亡之时,河套人会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战斗的行列中去。3、以和为贵。东南西北四方人民聚集于河套,杂居共处,团结友爱,其风俗习惯相互融合。4、海纳百川。广袤的河套平原张开双臂迎接四方宾朋,慷慨激昂的大气引来旺盛的人气。统观以上四者,河套文化中的开放精神突出而鲜明。开放精神在新时代必将焕发新的光彩,有力推动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F0002-F0002
石河子大学绿洲社会经济与屯垦研究中心,是石河子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共同组建的兵团第一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过一年多的筹建,该研究中心于2011年4月17日正式挂牌成立。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屯垦思想吸收、借鉴了我国历史上的屯垦实践精髓,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建党学说为指导,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根据地巩固、解放区建设以及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突出问题。它紧密结合了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形势,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屯垦实践的科学总结,对新时期我国屯垦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吐娜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4):65-70
厄鲁特营是清朝在新疆驻防军的一部分,自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厄鲁特营设置以来,直至1938年营制撤销,历时近200年。该营厄鲁特蒙古军民为西北边防的经济、国防建设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厄鲁特营的屯垦、经营牧厂是清朝在新疆屯垦等经济开发活动的一部分。文章通过探讨厄鲁特蒙古对西北边疆经济的开发,以揭示他们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使新疆的经济从相对落后逐渐走向比较发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屯垦经济是古代边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蒙元时期,边疆屯垦经济的发展不仅成效巨大,而且南北边疆呈现出显著的发展差异和趋势特点。究其原因,运用气候变迁、生态平衡与非平衡等研究视角可以发现,中世纪暖期气候转向小冰期,以及由此引发的南北边疆生态环境不同变化和生态系统(平衡与非平衡性)对屯垦生产影响制约作用的改变,再加上由此带来的疫病影响等因素,是造成这一时期南北边疆屯垦经济差异发展的主要环境成因。 相似文献
15.
试论西南地区水能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怀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西南地区是一个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西南水能开发在全区乃至全国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西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要立足于水能开发,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振兴全区经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共分三部分:一、阎锡山兴办军事工业的动机;二、山西军事工业发展的历程,从1898年到1949年,山西的军事工业经历了山西机器局、山西陆军修械所、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太原兵工厂、太原修械所、壬申制造厂和西北实业公司七个时期,逐步从小到大,艰难而曲折地发展了起来;三、山西军事工业发展壮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高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02-107
20世纪20年代末期,为应对愈演愈烈的东北边疆危机,执掌全国政权不久的南京国民政府继清政府、民国北洋政府之后,继续大力推行东北移民实边政策,“裁兵救国、寓兵于农”成为移民政策实施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当时东北主政者的张学良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并具体实施了兴安区屯垦计划。尽管由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导致兴安区屯垦被迫中止,但是该屯垦计划的实施,依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对当时东北蒙旗地区的农业开发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屯垦戍边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积淀。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以农为本、安土重迁和修齐治平、扬名身后等观念与屯垦戍边思想一脉相承。自西汉以来,屯垦戍边思想与儒家文化紧密结合,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屯田戍边的重要推动力,也由此成为了稳定边疆、保家卫国的千古之策。 相似文献
19.
试论唐代产茶地的经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25-31
唐代是我国茶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当时出现了众多的茶叶产地。通过研究这些产茶地,首先,可看出其分布呈现“多个中心,四面开花”的特点。其次,能发现各产茶地经济水平与茶叶发展及茶品质之问呈正比例关系,即经济水平高的地方茶业发展快,同时好茶也一般出在经济富裕地区。 相似文献
2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34-40
晚清统治下满目疮痍的山西,如何才能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对于统治者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纵观民国时期的山西省,在短短十几年内,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成为全国的模范省,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变,这与当时统治山西的阎锡山的决策和思想是分不开的。从山西是一个内陆农业省份的实际出发,探索阎锡山在农业政策及科技思想上的变化,对于了解民国山西的农业及涉农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如今山西甚至全国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