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晔 《决策与信息》2010,(12):29-30
诈骗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最典型的就是偷逃高速公路的过路费。诈骗财产性利益的行为在行为结构上与传统的诈骗财物的犯罪有所不同,这种行为究竟是否归入诈骗罪范畴存在疑点。从法益理论来看,诈骗财产性利益的行为同样侵害了权利人的刑法法益,即由于诈骗行为的发生,权利人无法依据民法对较大数额的财产进行救济。我国需要将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改为“财产”,使其包含“财物”和“财产性利益”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表明提高财产性收入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本文从我国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背景出发,探讨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以来,财产性收入成为学术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理论角度对财产性收入内涵进行界定,并对财产性收入对贫富差距的影响、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完善财产性收入分配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十七大的胜利闭幕,一些关键词和新提法迅速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其中,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更是成为众多热点中的焦点。事实上,财产性收入并不陌生,房租、股息与红利和利息收入就是当前我国百姓财产性收入的主要部分。结合各地统计情况看,我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08,(10):23-23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且潜力巨大,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靠耕作和打工,财产性收入在农民致富中远未发挥作用。正在出席全国"两会"的被称为最会赚钱的农  相似文献   

6.
胡丹 《决策》2010,(2):I0019-I0020
综观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状况,尤其是与城市市民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障碍较多:一是在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方面,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不顺畅,征地补偿过低,尤其是失地农民日益增多。二是在农民住房财产性收入方面,售房受到较强限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提高的同时对财产性收入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民生问题,就要增加我国的财产性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财产性收入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将如何进行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成了关键问题,本文将对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丹 《决策》2010,(Z1)
综观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状况,尤其是与城市市民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障碍较多:一是在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方面,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不顺畅,征地补偿过低,尤其是失地农民日益增多。二是在农民住房财产性收入方面,售房受到较强限制,征用拆迁时难以得到合理补偿,农房难以出租且房租较低。三是在农民资  相似文献   

9.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农民收入总体来说是增长比较快的,但其构成的绝大部分主要还是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微乎其微,这无疑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不利的。财产性收入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对于如何才能更好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就有了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财产性收入:居民收入增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市场化和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表述,内涵丰富,富有新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制度的缺陷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制约了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功能的发挥。为了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需要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落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叶汉建 《经营管理者》2015,(10):124-125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并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一提法是我党“为民谋利”理念的具体贯彻。然而,现阶段我国财产性收入来源虽已趋多元化,但还不成熟,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有必要考察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历史经验,并加以借鉴。本文主要以美国为例,对中美居民财产性收入结构加以比较,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加以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孙春艳 《经营管理者》2007,(12):102-102
表面上看,"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要大力促进个人投资。但在十七大报告中被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它所要终极关注的还是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4.
商业名称承载着商主体的商誉和商品质量承诺,能为权利人带来巨大的财产性利益,各国立法现均已将商业名称权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本文就我国现行立法关于商业名称权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自2000年至2006年取得了较快增长,但无论是在绝对数额上,还是在增长率上,财产性收入在城乡之间的分布是不均的,且这一趋势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改善.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的不足加剧了这一趋势,因此,必须通过建立以综合所得征收为主的个人所得税制和加强征管等手段予以相应调节.  相似文献   

16.
郭小玲 《经营管理者》2013,(8X):256-257
"天价过路费"案件发生以来,争议颇多,其争议不仅来源于中国高速公路高收费的现象,也包括了法学学术界对此案件存在的理论问题的思考。对于存在的争议,本文将从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诈骗罪的对象、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与诈骗罪的牵连问题入手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7.
赵颖 《经营管理者》2012,(3):195+194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确立有力的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正当权益,防止了权力机关滥用行政权,对于树立诚信政府,维护政府和法律权威,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政府权力扩大、法治不完善等原因我国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适用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如适用范围狭窄、"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缺乏司法保护等,本文旨在运用行政法相关理论对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进行阐释,希望能对后来学者完善信赖保护理论和机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郝好 《决策与信息》2013,(10):25-26
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看,随着自然人介入市场程度的增加,出现了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自然人到期不能清偿债务的情况也随之大量增多,如何使债权人的债权得到公平实现,同时适当保护债务人的利益,单靠民事诉讼程序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赋予自然人以破产能力,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成为我国现行破产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悦丽 《经营管理者》2011,(5X):299-299
随着胎儿利益保护案件的不断增多,胎儿利益保护的问题成为了当今民法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意图从胎儿利益保护的两种特殊情况出发,即"不当出生(wrongful birth)"、"不当生命(wrongful life)"与"不当妊娠(unwanted pregnancy)"之诉以及父母作为直接侵权主体的这两种情形中出发,来厘清其中的权利归属问题以及相关责任的承担问题,从而在这两类情况下更有利地保障胎儿的应有利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和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两方面构建了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指数。以此为依托,实证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权益的有效保护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并且,在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的各层次评价指标中,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中小股东参与治理、投资者关系管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均表现出了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但是,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债权人参与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却不显著。而且,在人力资本参与治理上,不但没有表现出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反而出现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文在解释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基础上,指出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根源在于"立法水平的相对滞后"以及"对现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不足"。因此,在公司治理复杂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利益相关者权益得以保护的关键,一方面取决于对现有立法的执行力度,另一方面则在于尽快实现"立法与实践"的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