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现代化背景下,产生了中国现代化的独特问题,把握这些问题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逻辑过程的关键。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十分迫切的思想启蒙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现代化从外源到内生的根本转化问题;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解决了现代化过程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解决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主体与动力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则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历史与价值的矛盾问题。这个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理论自觉,也标示着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应从对现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解读入手,准确捕捉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背后的深层"中国问题",然后运用"哲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核心理念",引领中国发展。这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围绕"中国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看,当代中国应首要关注五大问题:领域分离;权力与资本;公民社会;理性精神;政治解放。  相似文献   

3.
柯健 《新疆社科论坛》2009,(6):48-52,5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论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问题;创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点和任务问题;拓展“生产方式”范畴,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手段”及其性质问题;实现从“革命主题”向“改革开放主题”转换,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动力问题;建构超越“生产主义”的现实路径,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全面实现中国梦新阶段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积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从实现中国梦新的历史进程中,根据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来研究政治体制的创新问题。这一阶段研究政治体制创新必须阐明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其次,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和政府管理;第三,在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中深化政治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第四,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搞了三十年了,全国各界都在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这既需要分析现状,更应当思考未来。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有四个最受关注的问题,一是通货膨胀问题;二是就业问题;三是贫困问题;四是城乡二元体制问题。如何缓解和化解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而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是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在土地革命初期,如何进行土地革命就更成为我们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富农的政策也是这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多党制;在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由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也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必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8.
把人口问题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兼顾起来通盘考虑,是邓小平同志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根本特色.其理论的人口底蕴体现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战略部署等一系列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密切相联,从人口众多这一国情特点出发,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可行现实途径只能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树立“三步走”的持久战方略;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是中国现代化压倒一切的必要条件;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根本是农业、农林、农民问题;中国现代化的主体关键在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现今研究中国经济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三点:中国经济问题分析缺乏关键、合适与公开的指标;中国经济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所应有的胆识被严重抑制了,如此,难有力作,当然也难有大师。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 ,中国哲学面临许多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三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的理论形态是什么 ;中国哲学的创新思路和主要原则是什么 ,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阐述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贫困问题与当代中国的贫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贫困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国贫困问题的明显特征是:1.中国社会同时经受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双重困扰;2.相对剥夺感强烈;3.贫富差距过大;4.中国的贫困问题还有很大的生长潜力;5.中国贫困者对于政府的依赖程度较高。贫困现象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负面效应是:1.限制了社会成员潜能的开发;2.阻碍着工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3.诱发了社会不公现象的生成;4.不利于民主化建设进程的推进;5.不利于现代文化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文化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和随之产生的文化全球化趋势,导致了政治、信息、教育等安全问题上的各种各样的强烈反应。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文化安全在全球化迅速发展中具有不可否认的现代优势;中国文化安全是解决现代化发展中全球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所有这些为创建文化安全的中国外交战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中国电影完片保险制度框架主要是用于解决中国电影投融资中的完片风险问题,应与欧美和日本等地的完片保险制度有所区别。在设计中国完片保险制度时理应考虑以下四点问题:第一,设立政府基金进行风险补偿是否合理;第二,如何资助及其基本资助原则;第三,中国电影完片制度运行机制;第四,建立中国电影完片保险制度后可能遇到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析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及其上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及其上限问题是属于中国近代史分期中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过去由于大家看法比较一致,所以讨论较少;当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关于中国近代史怎样划阶段和应用什么标准去划分阶段的问题。这个问题自胡绳同志于一九五四年首先提出来以后,诸说毕呈,百家争鸣,蔚为大观。现在,这一问题仍在继续讨论;但是,随着时间  相似文献   

15.
<正> 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史,首先碰到了分期与阶段划分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索,以供讨论。一、中国近代哲学史的起迄时间现在学术界比较一致地认为,中国近代哲学史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因此,关于分期的上限问题,已不需要讨论。但对于中国近代哲学史的下限问题,有的划到辛亥革命,有的划到五四运动,存在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6.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数字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既包含了“数字中国”概念的学理性问题,也包含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性问题。因此,探讨如下问题对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数字中国”这一概念展开分析,研究“数字中国”的概念源流,并以此作为“数字中国”概念的分析背景;其次,研究“数字中国”的范畴演变,重点分析“数字中国”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再次,研究“数字中国”的框架逻辑,以此解释如何建设“数字中国”;最后,研究“数字中国”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分析“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讨论,不仅可以对“数字中国”产生更为科学理性的认知,也有助于把握“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收入差距问题决不仅仅是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问题,是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的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收入差距问题的合理解决是中国能否成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能否建立真正的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提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本性障碍及其对策;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视角来分析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系统政策建构的顶层设计和基层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概念不应当是现代文明的另一个指称,它所指谓的只是现代文明的内涵或曰文化。其涵义有三个层次:现代文明的质的规定性;现代文明的价值理想;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国现代性建构作为问题,内孕着两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其一,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统一问题;其二,现代性与中国性的统一问题。本文着重讨论第二个问题。现代性与中国性之统一的要义乃是后发现代性建构与后(期)现代性建构的统一问题。后发现代性意味着中国性向普世性的现代性开放,后(期)现代性则意味着现代性向特殊的中国性汲取滋养,以创化中国性与现代性相融汇的文化传统(不是传统文化)之河。中国现代性建构,从中国性角度看,在文化的生活方式层面之指标序列上,主要要致力的是:非普世性的亲友社群与超越文化;普世性问题却很可能是非普世性解决的全球化与生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自1990年代以来,从“失重”到“躲避”,再由“边缘”到“失语”;进入新世纪,更是越来越沉沦。中国当下文学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外部的浅层次的问题,更重要是文学自身的深层次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文学对民族文化的疏离,文学可能会成为语言空壳;二是文学对中国问题的忽略和忘却,大大减少了现实中国问题的印记;三是文学思想的贫乏与精神的萎靡,文学难以承载起文学的声名。  相似文献   

20.
陈寅恪所作<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内容极精要,却涉及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和中国历史研究的许多重大问题,可以视作寅恪先生治中国学问的思想纲要和心得总结.本文对上册审查报告提出的学术观念和有关问题略加释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