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鸦片战争落幕之际,北京的一批士大夫以建祠和定期会祭的方式,发起对顾炎武的纪念活动,当时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几位重要学者尽在其中。依靠顾祠连接起来的人际网络,越来越多的学人投入到关于西北的研究之中,而西北边疆的知识也赖以流传,参与形塑着晚清汉族士人的帝国想象。顾炎武之于西北史地之学的意义,除学术榜样之外,更代表着对王朝的忠诚与士大夫的政治觉醒,这种象征意义折射出边疆研究与道咸政局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社祭是中国上古延续至今的农业祭祀传统,而祭祀地方神灵萨玛(sax mags)的坛祠是都柳江流域侗苗人群最为重要的村寨空间象征。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梳理,发现祭祀萨玛坛祠的形制在都柳江流域呈现出空间形态上的演变,明清以来逐步与社祭传统相融合,折射出都柳江侗苗村寨社会两种层次的历史演变:一层是人与自然互动而产生的生计方式变迁,即侗苗人群在高山与平坝之间迁徙与定居的村寨建构过程;另一层是定居的村寨居民与明清王朝国家在户籍登记及礼仪制度等社会控制层面上的互动隐喻。这两重历史表征与都柳江地域社会进入王朝国家疆域的历史进程互为表里,更反映出中国历史在明清时期都柳江流域村寨生活中的演进形态——在村寨空间和民众信仰上产生的结构性变迁。  相似文献   

3.
儒家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贤三祭之礼渊源甚早,有着鲜明的人文指向,体现出独特的人文精神:敬鬼神、承大祭的“神道设教”;质性情、形文饰的中和精神;慎始终、厚民德的道德教化;祖有功、宗有德的人文意蕴;别远近、序尊卑的伦理秩序.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具有宗教性和人文理性的双重品格,这对于今天世界的宗教、种族冲突有重要的化解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陕西黄帝陵“国祭”地位的形成,通过分析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和检索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对黄帝陵的祭祀,分析认为,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主张可能有误,真正的黄帝故里应在泾渭流域的黄土高原;黄帝陵“国祭”地位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而形成的,是不可置疑、不可被替代的。  相似文献   

5.
在有限资源条件的限制下 ,若能达其资源适当合理使用 ,可促进农业增产与经济持续的发展。水资源因其自然环境所限 ,时空分布不均 ,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快速 ,用水需求日益骤增 ,更使水资源稀少。农田灌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项目 ,而“农田水利会”是执行该项任务的民间团体机构 ,能否完成目标将取决于“水利会”基层组织之成果效率 ,有鉴于此 ,乃研析“水利会”基层组织之水利小组的组织与运作状况。小组运作效能与水平的提升 ,主要须审视小组整合与小组会议的成效 ,同时又要有适当的沟通之小组会议来完成 ,并以适当技术与方法来进行之。  相似文献   

6.
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新老“三会”的地位和作用要明确,各自的职能要转换,关系要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把有效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国家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同运用市场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从千渭牧马、陈仓建国到穆公称霸,秦国一代代国君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广纳人才、凝聚人心,使秦从一个边陲小国一步步崛起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在秦的崛起过程中上演了泛舟之役、秦晋之好、三平晋乱等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8.
老刘寨苗族“祭龙”仪式在构筑起村寨生活秩序制度性网络的同时,又将其内化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将其视为自身生产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常态化机制。与其说祭龙仪式是一种宗教行为的展演,毋宁说是人们正常生活得以进行的秩序所在、一个日常生活的制度性要素。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作为“五四”时期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先锋作家,是一个生活在夹缝中的人,骨子里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大丈夫气概与小资产阶级的个人情调,共同造就了一个独特的郁达夫。他的感伤既非斯特恩式感伤,又非传统文化中之感伤,这是一种融入了个人灵魂与社会精髓之感伤,是“小我”与“大我”完美结合的感伤。  相似文献   

10.
会发光的树     
《阅读与作文》2010,(9):62-63
大家都知道,萤火虫在夜里能发出闪闪的光。可也许没人知道,有的植物在夜里也能像萤火虫一样发出闪闪的光。  相似文献   

11.
王青 《南都学坛》2007,27(5):30-34
祭祀礼仪在孔子力图重建的礼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对祭祀有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他的祭祀观念深刻而全面,他认为祭祀要"慎"与"敬"。孔子的祭祀观继承了殷周时期祭祀理念的合理成分。在孔子的观念里面,原为祈福、禳灾的祭祀已丧失了原始的价值与意义,成为涵养个人品德及教化他人的仪式。这种祭祀观薪火相传,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和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均产生了巨大作用,孔子祭祀观对汉代的祭礼及祭祀理念的巨大影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金禹彤 《东方论坛》2013,(5):72-76,88
朝鲜高丽朝(918—1392)是朝鲜半岛第二个统一王朝,其在儒学与礼治政治思想不断发展深化的背景下,移植中国制度实行了祭孔释奠礼,此为朝鲜半岛祀孔之始。高丽朝祀孔制影响了朝鲜半岛教育观念与形制的确立、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朝鲜半岛文化的儒家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古代民间乡里的社日,一般认为其只祭社神而不祭稷神,其实民间社日祭祀的也是社神和稷神,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祭祀稷神的成分更多于社神。民间的社日源于先秦的“置社”,春秋战国时代,民社已经遍布天下,而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至今流风尚存于个别地区;但民间乡里的社日与封建国家政权的社稷是多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4.
《周礼》中庙享"前期十日……卜日"的仪制,与西周金文及《仪礼》等文献中的记载吻合,关于主持卜日的职官,则《大宰职》和《大宗伯职》二经所述重复龃龉.从《周礼》中可以钩稽出取龟、选龟、衅龟、攻龟、开龟五项整治卜龟的工序以及陈龟、贞龟、定龟、视高、命龟、作龟、占龟、系币八项天子庙享卜日的礼事,其中取龟、选龟、衅龟、攻龟、开龟、命龟、作龟、占龟、系币九项均能从地下出土实物和出土文献中找到可靠的依据;陈龟、贞龟、定龟、视高四项可以在《仪礼》、《礼记》等载籍中得到佐证;衅龟、开龟、占龟诸项与殷礼有着明显的不同,与周礼则彼此契合.这不仅证实了《周礼》中有关龟卜事宜的具体材料基本上是可信的,而且还说明了龟卜礼仪当属周礼内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戏曲艺术是以由祭仪到巫觋、坛班或赛班为重要载体而培栽、发展起来的.即使在娱乐剧已经较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也时常还要依靠祭祀剧而取得演出、发展的最好条件.由祭仪、祭祀剧而孕育出戏曲的发展经历,有着五个阶段.(一)"变相条祀"阶段.(二)具有戏剧化属性的祭祀形式阶段.(三)"亦祭变戏","祭"、"戏"难分的阶段.(四)"含有祭祀法事因素的‘戏剧"阶段.(五)完全将祭祀纳入"戏剧"轨道的阶段.所以应将研究祭祀剧、观赏性戏剧之间如何相互影响、携手并进,提上议事日程,作重点的突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一件苗族祭祖大典"吃牯脏"时祭祀用牛的蜡染披风入手,剖析了苗族蜡染图案的构图程式,进而揭示了这件蜡染牛披风所表达的宗教理念--锁住婴幼儿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元代诗歌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上接唐宋,下启明清。明代胡应麟和清代顾嗣立对元代诗学批评贡献最为显著,其诗学批评思想和研究角度对后世研究者的影响极大,目前元代诗学研究仍在其基础之上进行,对其研究可为我们提供认识角度和诗学批评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一战前,持续数十年之久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未能给英国妇女带来选举权。随着一战的爆发,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妇女选举权问题最终得以解决,这些重大变化主要有:妇女社会作用的加强、工党的崛起以及自由党的衰落等。此外,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迫使英国政治家们实行必要的社会改革,这也为妇女选举权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年),中国各地创办了一系列戒烟医院。这些戒烟医院的兴办既是应对烟毒泛滥的产物,也与该时期政府及社会推动戒烟禁毒有着密切关联。它们分布各省,数量众多,既有官办、私立、官私合办,也有官方委托民间办理等形式。它们办理水平各异,但主要从事如下活动:强制收戒和免费戒治、开展禁烟戒烟宣传、化验和研制戒烟药物、探寻和采用适当的戒治方法等。此时期的戒烟医院对于推动戒烟禁毒以及清除毒品的危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受特定社会历史环境限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20.
黄宗羲教育思想对明清实学思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在批判理学流弊的同时,特别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他提出的学以经世致用的思想是从总结明亡教训和清算理学的斗争中形成的,是清初实学教育思潮的重要内容。他提出的宽于取士,严于用士的取士制度改革,公其非是于学校的办学主张,实用广泛的科技教育思想及学用一致的教学思想对清初新思想、新学风的形成及近代实学思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