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美国废奴运动的剖析,阐明了其对美国政治、思想、文学的巨大影响。由此说明了废奴主义构成了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文艺作品中的阶级位移主题是一个未被学术界重视的边缘话题,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研究其主题模式的嬗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洞悉此类美国文学作品的崭新视角.根据拉梅耳(R.J. Rummel)的观点,梳理了文艺学视域内的阶级概念,以此标准定义出阶级位移的主题并归纳总结出美国文学作品中"堕落"与"成功"两个主题模式.纵览19世纪中前期到当代的涉及阶级位移的美国主流文艺作品,在历史与文化语境中勾画出此类作品嬗变的轨迹和特点,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其成因,指出女性和少数族裔人民的觉醒是推动阶级位移主题模式发展变化的内因.  相似文献   

3.
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及其心思想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环境文学以弘扬环境正义思想为皓的,谱写出追求人与自然同生共荣的新篇章.美国环境文学家是依托一定的思想资源来张扬环境正义主题的:西方追求正义的思想传统、基督教<圣经>中的生态思想、现代相邻学科中的生态理念、美国印第安文化与东方文化中的生态观念等都是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的思想资源.这说明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与人类文化发展历史中积淀的积极思想成果保持了应有的继承性.同时显示了美国环境文学吸纳现代进步思想和精神的巨大容量.深入探讨其思想资源,是我们把握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派的代表,他的作品以美国南方为背景,乡土人情是其许多小说的共同主题,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福克纳通过对艾米丽一生的叙述,说明了艾米丽和杰弗镇人之间的千丝万缕而又紧张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南方乡土人情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5.
自然文学是美国文学流派之一,其写作风格经历了由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即从直白的描写过渡到多元、多样性的具有现代文学特征的表达,其写作主题也从描写自然转变为保护自然.美国当代自然文学作家威廉斯的<心灵的慰藉>,不仅延续了自然文学的传统,而且还在写作风格上有所突破,表达出自然是人之心灵的慰藉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一位女诗人。她想象力非常丰富,诗作以想象奇特而著名,她的诗歌擅长以爱情、自然、死亡和永生为主题,探讨生命的本质,表现对爱情、生命、死亡的深刻洞察。作为19世纪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创新思维和其独特的主题意蕴深深影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7.
弗罗斯特作为美国20世纪拥有读者最多、影响力最久的著名诗人,以其作品和蔼可亲的形象感动了无数美国人。本文从弗罗斯特诗歌的语言、题材、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主题四个方面分析了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随着弗洛伊德主义在美国文学界的传播 ,以葛特露德·斯坦为代表的“先锋派”作家们开始尝试弗洛伊德主义主题的创作。美国小说中也直接或间接 ,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了由弗氏理论演绎而来的意识流和象征等技法。福克纳、海明威等作家在其作品中淋漓尽致地采用并发挥了这些技法。弗氏理论对美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主题和技法的影响 ,是其他同时代的思想和理论都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9.
输出民主是美国外交中的永恒主题及富有战略价值的变量之一.文章剖析了美国输出民主的动因,指出民主可输出性的谬误,具体分析了美国输出民主的三种模式及其局限性,从文明互动的角度展望其未来,指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输出民主是美国外交中的永恒主题及富有战略价值的变量之一。文章剖析了美国输出民主的动因,指出民主可输出性的谬误,具体分析了美国输出民主的三种模式及其局限性,从文明互动的角度展望其未来,指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8.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