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云梦秦简行政法文献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梦秦简中,《为吏之道》是道德规范而非行政法文献,《语书》和《法律答问》中部分条文亦属行政法规,秦简中行政法规以政府职能部门和官吏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其规定具体、详密,主要涉及财务、经济、行政,并以地方政府与低级官吏为主要对象,以惩罚为主要手段,具有形式多样、诸法合体等特点,其条文可按《周礼》中的治典、教典、政典、刑典和事典分为5类.云梦秦简并非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法律文书.  相似文献   

2.
《刘子》一书 ,属于诸子杂家。关于此书作者 ,自唐以后 ,无有定论 ,主要有刘勰和刘昼之说。从后世的著录情况看 ,很难证明《刘子》的作者为刘勰 ;从此书内容及风格来看 ,思想倾向于道家 ,与崇佛的刘勰不同 ;语言风格与《文心雕龙》亦有很大差别。从刘昼生平事迹来考察 ,《刘子》一书作者为刘昼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大学秦宝琦教授著《中国秘密社会新论》的主要特色和学术价值体现在:一是学术观点上,始终保持了在本领域的前沿地位;二是研究取向上,弥补了学术取向与政治取向相对立的缺憾;三是研究体系上,恰当地处理了整体分析和具体研究、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四是研究路径上,实现了文本解读与田野调查的有机结合。该书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领域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周邦彦词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较新的视角结合《清真事迹新证》一文及周邦彦可确考的 1 85首词作 ,对周邦彦生平、行谊、仕履略作考订 ;并据此推论出周邦彦之所以不为州里推重 ,不排斥他“疏隽少检”的生活作派中有为当时清流所訾议的道德缺陷方面的因素 ;由此得出了其词作中的抒情主人公与现实中的词人有人格分裂倾向的结论。但是这并不妨碍周词因艺术表现技巧深合时代文化精神而在词史上具有不祧之正宗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子》与《严氏家训》比较韩玉兰一、《刘子》。提到《文心雕龙》,学术界无人不晓,它的作者刘勰因之闻名于世。而《刘子》(亦称《流子》、《刘子新论》)一书,则知之者甚寥,对其作者的认定,也是一件久悬未决的学术公案。近年来经林其镂、陈风金两位学者研究考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明代《刘子》评校本中的吴骞跋文为切入点,以证《刘子》作者非刘昼也。又透过内证法,从“本之易学”、“思辩同法”、“体系与全书结构相同”、“关键字词之相通”等四项,细论《刘子》与《文心雕龙》二书相通,尤以“势”论、“权变”论与“神”论等说法车辙一致,验《刘子》即刘勰所作,再驳吴骞所提《刘子》作者为刘处元之说。  相似文献   

7.
"淫诗"说作为朱熹《诗经》解释学的新成就是发展着的思想观点,因为他就"淫诗"作者的定位上存在着前后的不一致;又是自相矛盾的观点,因为"淫诗"所包含的诗篇只涉及变《风》而未及于"二南"正风和《雅》诗中符合"淫诗"标准的篇章。若仅以《诗集传》时的"淫诗"观为标准,《卫风》中有"淫诗"十篇,整个变《风》中有"淫诗"四十篇,《召南》中的《野有死麕》,《小雅》中的《菁菁者莪》和《隰桑》也理当是"淫诗"。  相似文献   

8.
《新论》是两汉之际桓谭的主要著作,该书体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政治、美学和天文等思想。此书艺术上具有独到之处,主要表现为:善用譬喻,辩论是非;借助故事,彰显己意;善设机巧,长于论辩。另外,文章的语言较为浅显,句式也较为多变。  相似文献   

9.
党明德在《毛泽东对(孙子兵法)“势”的理论的创意运用》一文中认为,《孙子兵法》论势讲了计利为势和择人任势两个方面,把道、天、地、将、法五事作为计利为势的因素。孙子主张不择手段来达到民与上同道的目的,毛泽东主张把战争的目的告诉人民和军队。孙子重视将领的智、仁、信、勇、严五种素质,毛泽东把智的内容由军事为主扩展到军事与政治并重,并重视从军事与政治两方面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10.
元代至正二年刻苏应龙所辑《新编类意集解诸子琼林》,节录了《刘子》各章的大段文字。以此本与其他传世本互校,其衍、脱、讹、倒者,有此本不误而其他诸本皆误者,亦有此本误而其他诸本不误者。此元刻为《刘子》自宋刻以下所见到的最早传世刻本,在《刘子》的版本系统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故为之校理。  相似文献   

11.
结合《庄子》关于天地之美的论述,指出“道”是美的最高范畴。欣赏这种最高最大的美,共有四种方式,侧重于主体认识的是“坐忘”和“心斋”,侧重于主客体关系的是“以天合天”和“物化”。最后,文章还指出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说与庄子审美观相为补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又体现了万物发展的规律。"道"是自然无欲的,人也应顺乎自然,清静无为。人有意为之的结果导致了祸乱,违背了道,故需"抱朴守静"、回到自然状态。老子的哲学观不是不要"利",而是不要害;不是不要美,而是不要丑;不是不要善,而是不要不善。但由于美与丑、善与不善、利与害"相伏"、"相倚",相伴相生,所以,为了不要丑、害、不善,干脆不要美、善、利。老子的音乐美学观与哲学观是一致的。为子避免音乐的丑,他连音乐也彻底抛弃,提出了"大音希声"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老子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美学史上有华彩独放的地位。其中他的美学思想中的辨证美更显独到。本文分别从美与善、美与真、虚与实、柔与刚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老子的"美与善"建立在"道"的基础之上,与孔子不同;老子不仅看到"美与真"差异和统一,更看到二者的转化,这正是老子深刻所在;"虚与实"、"柔与刚"也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老子辨证的美学思想,这种具有辨证的美学精神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开源拓流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向来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一特殊地位也充分体现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对《诗经》,刘勰一方面充分肯定其作为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又着眼文学创作而将其还原为诗歌创作的成功和典范之作,进而总结出文学创作的根本规律:以情为本,文辞尽情。对"楚辞",刘勰一方面着力澄清汉代以来以经立论的楚辞观,同样还原其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则强调其"笼罩雅颂"的"惊采绝艳"之美,从而要求文学创作"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  相似文献   

15.
明遗民刘命清《庄屈》一文指出,庄子与屈原皆因不得志而生怨情。虽然,刘氏所论不乏肤阔牵强,却揭示出庄、屈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似之处。同时,从更深的层面看,庄屈并称的论题在明遗民中并不罕见,虽立论各有不同,但都寄托了他们试图弥合生存与节操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诸子>篇一直不被龙学研究者所重视.刘勰通过对诸子学术的评述,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他的子学思想,其核心是"以子离经"的思想,表现了他充分认识到子学所独有的学术价值、文学价值.这种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他认为子学与经学同样都有悠久的历史,提出了"经子异流"的论点,这大大超越了<汉书*艺文志>子学乃"六经之支流裔" 的观点,从而表达了他抬升、推崇子学的思想;二、刘勰的"以子离经"的思想,表现在他对诸子文学成就精辟而客观的评论上,指出了子学独有的文学性;三、<诸子>篇所谓的"道"的内涵,实是以儒家思想为根本,而兼容其他各家的.这是刘勰从两汉经学思想体系挣脱出来的结果,也是魏晋以来儒家一尊局面逐步被打破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鉴于汉语"美"字与西文beauty、Schne不相当,遂着眼于把美学按古希腊文原义与此词首铸者鲍姆伽登的意思理解为感学。论及儒学之感学,就要分为美学、善学两个方面。《孟子》:"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荀子》的相当学说为:"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同样主张美、善同根:感性判断力;荀说更细致、完整。分析《荀子.性恶篇》对孟子性本善的批判,其失误在于"性"这一概念所指相异,孟子指四端,荀子指好利、疾恶、耳目之欲、声色之好。牟宗三智的直觉说对儒学之感学是一重要挑战。智的直觉之意义是良知返照。如果牟说成立,则儒学之美学依据感性直觉,儒学之善学依据智性直觉,那么,儒学之感学须歧出为二。儒学之美学论美,还须论境界、气、神、骨等,与智的直觉说不相容。  相似文献   

18.
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由此构成了“朴素淡然”的美学命题。庄子这一谈论“道”与“美”的命题尽管没有涉及艺术,但自魏晋六朝起,却给中国历代文人创作以及古典美学、文艺思想的发展以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开创了艺术以追求自然、朴素、清新为最高层次的美的一代风气,成为东方美学的一大特色。为此,“朴素淡然”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华美学的基元命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北齐刘昼《刘子》一书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点。该书会通儒道,一方面以“神恬心清”、谦下守柔为人生最高境界的美,另一方面又援儒入道,主张以儒家的“忠孝仁义”、“中和”之道节制“情欲”,走向道家的“神恬心清”之美。它不仅在适性之美和适用之美方面发表过发人深思的意见,而且在审美的主客体辩证关系方面作出过深刻分析,是对刘勰等人相关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文本,讨论了章太炎以<庄子>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界--"随顺成俗"的标新,通过披检章氏对<齐物论>术语的重新诠释,展现其对庄子思想的时间维度上的关怀与重视,并关注由此引发的章氏子学向以<答问>为代表的经学(史学)转向,试图廓清其经、史著述思想的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