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禹偁作为宋初白体诗代表人物,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诗歌思想内容反应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叙写生平怀抱,诗歌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影响远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白体诗人流连光景的唱和之作,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对北宋初期诗歌的革新。本文从诗歌题材内容、艺术特色、成就地位三部分论述他在宋初诗坛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2.
王禹偁研究的新成果——评《王禹偁诗集编年笺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山东籍作家中,王禹偁不像李清照、辛弃疾一流大家那样为人们所熟知,但他确属一代名家.其博学多才,著述颇丰,特别是其诗歌、散文创作均取得了很大成就.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济州钜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由州县地方官吏升至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因其为人刚正,居官直言敢谏,仕途相当坎坷,八年中三次遭贬.其诗崇杜甫、白居易,文尚韩愈、柳宗元,特别是他继承了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从创作实践和创作主张两个方面,力摒晚唐五代以来的浮华诗风,独开宋诗新风气,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其在宋代文学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3.
陈为兵 《齐鲁学刊》2015,(3):113-117
作为北宋初期重要的作家,王禹偁的碑文在继承了唐代以来以叙事为主的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碑文的表达方式由叙事为主一变而为夹叙夹议,再变而为以议论为主甚至以抒情为主。王禹偁碑文的这种新变,充分体现了其散文创作在唐宋古文运动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宋初"白体"的代表诗人,王禹偁对白居易的接受尤其值得重视。多重身份的一致是他创造性接受白居易的前提。他突破宋初闲适之风的包围,不仅高扬了白居易的讽谕精神,而且还结合自身遭际努力认同白居易的贬谪态度;他不再限于学习白居易的某一类诗和某种精神,而是多方面拓展,极大丰富了宋初对白诗的接受。由此,他超越宋初一般白体诗人,成为宋初接受白居易的至高点。  相似文献   

5.
王禹偁——两宋尊杜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甫在宋代倍受推崇,确立了"诗圣"的地位。其间,王禹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白体代表人物的王禹,主张学白而实亦崇杜。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受到杜甫的深刻影响。"子美集开诗世界"的卓识,在杜诗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两宋尊杜第一人",王禹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北宋初期重要的作家,王禹偁的作品集序充分发挥了序文随所叙之事变化的特点。集体作品序主要为君臣酬唱而作,因而典丽宏赡,用词考究,表现出王禹偁对宋仁宗知遇之恩的感激和礼赞之情,其中亦不乏对臣僚的讥讽之意;而个体作品序多受私人请托而就,所序对象又与王禹偁均有人生交集,所记之事自然信手拈来,因此这类序文在叙事详尽的同时也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感情,个性特征非常鲜明,体现了叙事与个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7.
林晓娜 《江淮论坛》2015,(2):156-161
王禹偁的仕隐观经由入仕前的反对隐遁避世,到吏隐郡斋时主动追求闲散以调适心灵,再到八年三黜阶段因不能有所作为而屡兴辞官归田之思,展示的是以儒家兼济情怀为内核,以体恤民艰、行己有耻的精神为本心,以澹泊乐天为外相的隐逸人格精神,影响了有宋一代士大夫对行藏出处的思考。王禹偁的吏隐诗着重描写以道德文章、诗酒竹菊陶冶心性的闲适生活,但总透露出一股仕宦失意、行道艰难的感慨,是仕与隐的二重奏。  相似文献   

8.
李玉 《江苏社会科学》2001,5(6):140-147
20多年来的中国同盟会研究 ,主要侧重于同盟会的总体评价、同盟会较为重要人物的个案评述、同盟会成员在各地领导革命活动、同盟会的内部关系和组织流变等专题。学术争论的焦点大致集中在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同盟会的形成方式、同盟会的组织特点与性质、同盟会的派系争斗与不断分裂、同盟会与中部同盟会的关系、同盟会的军事策略等方面。鉴于同盟会的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在拓展同盟会研究方面 ,从政党的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和经济状况等方面对其进行剖析和评价 ,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 1980年以来研究李立三的主要观点。包括李立三的生平评价、李立三与工人运动、李立三对南昌起义的贡献、李立三与“立三路线”、李立三对新中国工会工作和劳动工作的贡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冯静 《兰州学刊》2006,(6):106-108
和谐社会的提出,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探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予了研究和论述。本文尝试对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构建途径等主要问题进行粗略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士祯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顺贵 《齐鲁学刊》2003,(2):110-113
王士祯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三百年来 ,王士祯研究的范式不断变化 ,研究也不断趋于深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王士祯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时期 ,对王士祯的审视也趋于全面与客观。总起来看 ,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开始从追根溯源和整体的宏观角度探讨“神韵”说的渊源、内涵及其得失情况 ;开始关注其诗学理论与诗作、词学理论与词作的关系 ;对于王士祯与赵执信在诗学观上的分歧及其关系的考辨成为关注的重点 ;研究范式上突破了前此相对单一板滞的局面 ,呈现出多元化、多视角、多层次的态势 ,体现了一种当代性特征 ,显示出王士祯研究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12.
倪俊明 《文史哲》2003,(1):159-166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和实业家 ,其生平活动和著述 ,曾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广泛的影响。关于郑观应思想和生平的研究 ,曾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是对 194 9年以来郑观应研究的概况 ,分门别类 ,进行简要的回顾和介绍。  相似文献   

13.
王先谦是晚清著名的学者和保守主义的典型,近些年对其研究出现了升温的趋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研究中的弱点仅存在的问题仍很明显,尤其是对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缺泛深入研究,对他一生的政治主张和思想缺泛整体认识.真正意义上的王先谦研究尚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厌学现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近年来大学生的厌学状态、厌学原因以及改善大学生厌学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珍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86-87,76
本文对王士稹笔记小说研究加以梳理,归类述略。  相似文献   

16.
乔植英 《文史哲》2007,(1):46-50
臧克家和作家王希坚、王愿坚二兄弟都是山东诸城人,臧、王两家有多重亲戚关系,交往甚密。王希坚的妹妹嫁给了臧克家的侄辈,臧克家的发妻王深汀则是王氏二兄弟的平辈姐姐。王希坚的父亲王翔千是臧克家早年加入共产党的介绍人。反右斗争中,王希坚被错划为右派,但臧克家却认定“他是个好人”。王愿坚的《亲人》被批“人性论”的时候,臧克家仗义执言称“这篇小说写得很好”。王愿坚则以“文学后辈”的姿态来看待臧克家,认为臧克家“是一条奔腾的大河”。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三国志》、《后汉书》和《三国史记》的相关记载 ,可见新大王伯固是次大王遂成的弟弟 ,在位时间为 1 5年 ;高句丽确实存在过故国川王 ,伊夷谟不是故国川王男武 ,而是山上王延优  相似文献   

18.
王通仕宦与否、《元经》真伪等问题因资料缺乏一直难以确证,据新出《王勱墓志》可知王通确曾官蜀郡司户书佐一职,此前不载此事乃有意之隐瞒,其目的是为了刻画王通的隐士形象。同时可知王通确曾撰《元经》并亲自整理,今存本有后人增附篡改之处,但恐不能完全疑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