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杨成刚 《理论界》2013,(5):206-208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循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公共生活规范的“自然生长”,表达了一种社会理性和共同意志,其发生和变化直接根源于社会生活。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养成,受到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风气等多方面的影响。高校公德教育应积极营造大学生公德生长的环境,包括赋予大学生主体地位、尊重教师与学术和德育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及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身的行为实践等。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社会公德建设蔡子文一、社会公德的涵义及其特点道德是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可大致分为公德和私德两种类型。私德是人们在私人活动和私人交往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也指个人私生活方面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一般说来,私德不直接涉及对社会整体的义务和...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德的含义问题是社会公德的基本问题.社会公德的含义是什么?它调节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我国伦理学界普遍认为,社会公德就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或者更明确地说,社会公德就是公共生活领域或公共场所中的道德.基于这一论断,人们又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社会主义的“五爱”公德也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公共场所中的道德.笔者认为,这些论述未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个问题论述的原意,没有正确解释道德现象,因而不能正确地阐明社会公德的含义.拙文仅就这一问题试述个人的浅陋之见,以期得到同行和同志们的指正和帮助,并冀这一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公德与私德失范现象 ,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公德与私德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不讲私德造成的不良影响会干扰公德的实现 ,不讲公德也会影响、阻碍良好私德的形成。我们应提高全体公民的公德意识 ,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使公民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同时使私德真正利己利人。  相似文献   

5.
张震 《东岳论丛》2003,24(6):66-6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已蔚然成风。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教育上的失误,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也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公德未成为现代社会多数成员真正认同的道德规范,制约了社会公德机制的形成和发展;二是社会公德教育不够得力;三是社会公德制度建设过于软弱。究其对策:一是社会各方面应积极行动起来,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公德氛围;二是要使公德建设制度化;三是抓好特殊人群的公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我国社会的剧烈转型时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不断出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在于个体对社会公德规范的认同缺失。在此首先从个体道德认同的角度对社会公德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个体道德认同这一概念的内涵加以解读。个体道德认同影响着主体的道德实践以及社会公德的构建。加强社会公德的建设需要外部和内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由此我们必须通过创建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加强主体的道德认同来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共道德。  相似文献   

7.
张震 《江淮论坛》2004,(1):84-87
近年来,我国公民的公德意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也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公德未成为现代社会多数成员真正认同的道德规范;二是社会公德教育不够得力;三是社会公德制度建设过于软弱。穷其对策:一是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公德氛围;二是要使公德建设制度化;三是抓好特殊人群的公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肖群忠 《河北学刊》2007,27(6):33-37
社会公德是一种社会道德而非国家道德。现代公德建设必须建立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区隔的基础上。所谓"公共领域"可以说是日常生活的共同世界。社会公德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即消极性的社会公德和积极性的社会公德。所谓消极并没有负面的意思,而是指"不作为"、"有所守"式的社会公德行为,而积极性的社会公德行为则是指"有所为"的行为。在现代社会,社会普遍的日常公共生活要求每一个公民首先要做到"有所守"的消极公德,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能过上现代公共生活的合格公民,才会维护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社会公德的精神根源和价值基础在现代社会主要是"敬"与"义"而非"爱"与"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德教育唐志全社会公德是道德的基本组成部分,社会公德建设在思想公德建设中,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公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状离要求相距甚...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社会公德与国民公德心缺乏问题之提出,与中国被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国门,被迫开放,迈向工业化、近代化同时开始。换言之,自中国社会开始迈向现代化之日起,现代工业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要求即被同时提出。作为工业文明的伦理道德观,社会公德应该而且必然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历史过程中道德目标选择的基础,也必然成为先驱者们力图实现社会改造的热点之一。公德水准标明了社会工业化、近代化的水平,它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程度的表征。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中西某些传统道德价值做一简略分析,从中透析出人们社会公德之观念选择、行为选择的深层文化原因,为社会公德之高扬与公德的普遍养成清开路障,披沙捡金。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决定于社会存在,又有相对独立性。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决定着道德规范重私德轻公德;现代社会的工业文明,则要求人们有良好的公德意识。然而,观念的变化却常常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中国人公德水平与现代工业文明极不协调。在新形势下,反思传统道德,探讨提高公民公德水平的途径,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反思中国传统文化重私德轻公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各种道德关系归结为私人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文明的伦理积淀,社会公德已经成为任何追求现代化发展的国家的道德基础.而在社会公德的实践人群之中,大学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代表,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风气、家庭教育等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因此,分析这一群体社会公德的践行情况,发掘存在其中的缘由,寻找解决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却存在着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的不对称现象。论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不遵守社会公德现象的基本现状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方面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除了要重视教师和家庭的作用,还要优化社会环境,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私德和公德各守其位--解决道德危机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当今的道德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人的良心变坏,问题出在道德模式的错位运用,即由于公德缺位从而不得不用传统的私德伦理来解决现代工业社会的公共生活伦理问题。公德与私德虽然各自对应着不同的社会文明,但在当代社会里又各有其不可忽缺的功能。让私德与公德在各自的领域里共同发展才是我国21世纪道德建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德旨在维护公共秩序、倡导公共的善,青年群体社会公德状况是衡量一个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以苏州地区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文明礼貌、保护环境、网络交往以及公益活动等项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见出,需要通过加强道德监管、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提升青年群体公德意识,培养公德习惯。  相似文献   

16.
当前转型期 ,我国的道德形势不容乐观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着其特定的原因。而在道德体系中 ,社会公德是最低层次的。因此 ,要加强对人们的道德教育 ,首先必须从加强对人们的社会公德教育着手。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公德     
<正> 社会公德是人们都非常关心并经常谈论的问题之一。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对于从理论上全面地把握复杂的道德现象,探讨道德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很有必要,而且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也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社会公德的几个鲜明特点所谓社会公德,就是一个社会中全体居民都必须遵循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诸如遵守纪律,讲究礼貌,维护社会秩序,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社会公德作为道德的一种,它当然具有道德的一般特点,例如,它和所有的道德一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反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了迎接新世纪,全社会都在关心整体素质提高。因此,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建构良好的社会公德显得更为重要。一、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德是规范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准则,是基于人类社会公共生活关系之上,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最低层面。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涉及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社会公众普…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社会公德?可以做广狭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相对于“个人私德”而言的。实际上它指的是道德的社会面也即除了个人品德以外的所有涉及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我国伦理学界有人把“五爱”也看作我国公民的公德也许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其实,以笔者浅见,“五爱”准确地应表述为“国家道德”,因为它体现着我们的国家意志并经国家宪法确认,要求每个公民要做到的。 社会公德的特定含义或狭义应是专指基于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人性而形成的,人人必须做到的,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人类简单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也即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公德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些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可的、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社会公德是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社会风气的优劣对社会秩序、社会氛围、社会内聚力产生着直接影响.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