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旅游报)lop年9月4日第3版刊载了张毅兵先生《仿古“青铜候风地动仪”诞生记》一文。这篇文章内容十分精彩,反映了社会对中国古代科技史和文物的重视。但在提到张衡创制发明的“地动仪”这一器物时,笔者认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大众思想应更“解放”些,破除旧有的束同,直称其为“地动仪”。张衡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大科学家。在他的一生中创制和发明了诸如“浑天仪”、“地动仪”。“候凤仪”等一系列的科学仪器。这些仪器代表着当时我们古代科学的成就,体现着中国古代人民的高度创造力和智慧的光辉。张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  相似文献   

2.
东汉张衡所造“候风地动仪”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张衡所造“候风地动仪”补论史延廷张衡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一生不求禄位功名,精心于钻研学问,不仅在文学、哲学上造诣很深,而且还发明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科学仪器,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机械制造学做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在张衡所发明的一系列科学仪...  相似文献   

3.
自我在《齐鲁学刊》1987年第一期和本刊1987年第二期撰文,指出“张衡《思玄赋》系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后,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问题,引起了国内有关学界新的注意与探讨。就我所知,对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梁启超帝国主义观二题马永山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变成了帝国主义。”(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国人最早接触“帝国主义”这个概念,是通过日本人浮田和民的《帝国主义》和幸德秋...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保存了较多的晋来口语材料,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参考书。兹刊布词语信释八则于此,以为研究者之助,除了“误”一条外,各条都选自笔者撰于1989年10月的博士论文《(世说新语)语词研究》。不当之处,请读者教正。歙“”字之借。恐吓,使……恐惧。《轻低》14:“刘尹、江、王叔虎、孙兴公同坐,江、王有相轻色。以手歙叔虎云:‘酷吏!’词色甚强。刘尹顾谓:‘此是中邪?非特是丑言声、拙视瞻。”切孝标注:“言江此言非是丑拙,似有忿于王也。’杨勇《世说新语校筹》:“歙同胁。张衡《应间》:‘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  相似文献   

6.
再谈“训诂”一词的最早出现本刊1994年第1期“补白”《“训话”一词的最早出现》说“训诂”最早见于东汉河休(129一182)《春秋公羊经传解诂》,近读书,发现“训诂”早在西汉未即已以固定词的形式出现。一见于刘歆《与杨雄书》:歆先君(按:指其父列向)数...  相似文献   

7.
七言诗渊源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言诗渊源辑考跃进《玉台新咏》卷九始列《歌辞》二首,即所谓“东飞伯劳”歌和“河中之水”歌,以后依次列入《越人歌》、司马相如《琴歌》、乌孙公主《歌诗》、《汉成帝时童谣歌》、《汉桓帝时童谣歌》及张衡《四愁诗》等。这些均是七言诗体。依此来看,似乎七言始于“...  相似文献   

8.
我国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应该是张衡《思玄赋》末的系诗,而不是晚了百年之久的曹丕的《燕歌行》。关于这一问题,拙文《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辨》(见《齐鲁学刊》1987年第一期)已作简论。张衡的这首七言诗,明冯惟讷《诗纪》曾予收录,可见他也确认它是一首诗。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南北朝诗》,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逯先生的辑校完备谨严,比起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可谓“后出转精”。但在该书中,逯先生收录了《思玄赋》的一首歌(四言),却未收那首七言系诗。他颇不以《诗纪》收录《思玄诗》(即赋末系诗,题目为冯惟讷所加)为然,在按语中,他认为那是“《思玄》系辞”,  相似文献   

9.
《羚羊木雕》(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说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本文作者张之路,原题是饭悔》,选作教材时改题目为《羚羊木雕》。本文叙述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相似文献   

10.
《营造法式》是成于北宋徽宗年间的营造学专著,它是中国出版最早、记录较为详细、图文并茂的一部著作,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题材、技法、表现手法和装饰性等方面对《营造法式》所记载的木雕加以分析,论述中国木雕的传承大略,以促进当今木雕装饰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离骚》之「骚」郭维森《离骚》篇名的解释,古往今来已有十余种。追本溯源,最早是司马迁所云:“离骚者,犹离忧也”,之后班固释“离”为“遭”,云:“离犹遭也,明已遭忧作辞也”。今存最早的王逸注则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  相似文献   

12.
谈到谶纬神学的起源,人们往往以东汉思想家张衡的论述为依据,认为谶纬神学起源于西汉末年的成帝和哀帝之后。张衡论述说:“夏候胜、眭孟之徒、以道术立名,其所著述,无谶一言。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亦无谶录。成哀之后乃始闻之”,“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际也”(《后汉书·张衡传》,转引自《后汉书选》第145页)。 我们认为张衡的论述不足以做为谶纬神学起源的根据。首先,张衡没有注意到《汉书·李寻传》中所记载的成帝时齐人  相似文献   

13.
东汉中期的张衡,在诗赋的形式体制和艺术表现上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实验,从而给这两种文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诗歌方面,其《四愁诗》等作,利用并改造楚骚句式,创作了我国古代最早的七言诗体,而屈原以“香草美人” 隐喻政治关系的表现手法,经由张衡的运用与发挥,形成一种重要的诗歌表达模式;辞赋方面,其赋作在句式、结构布局上的创变,以及在题材、小品化、语言风格、结构立意上的新探索,一改传统赋风,深深影响着汉末魏晋的辞赋创作;“七”体方面,其《七辩》与傅毅《七激》改传统“问疾”主旨为“招隐”,在主题、风格和形式上都对此后的“七”体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从字义上来说原指草木的根或茎干;从图书角度解释,指依靠缮写流传的书本,含稿本与抄本。版:从图书角度解释,指雕版(或雕板),发明于唐初,版本:狭义指雕版印刷的书本。版本(板本)一词最早出现于(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其文日自五代刻印《九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唐初雕版印刷术发明后,尽管统治者对抄本仍然热衷,而在民间雕版印刷品还是迅速地出现并流传  相似文献   

15.
《史记》所言“春秋国语”系指《国语》小考陈松青《史记》将“春秋”与“国语”相及而言者共二处:甲、《史记·五帝本纪》赞语: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有不传。……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幸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成功,都必须从求真务实开始,古往今来,无不如此。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袁隆平实现绿色革命,以至工人做工,农民种田……哪一样都离不开求真务实的作风。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9,(1):67-67
最早的春节 相传我国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立后,这一风俗流传下来。 最早的“年”字 《谷粱传宣公元年》记载:“五谷大熟为大年”,在两汉以前,“年”的意思为五谷丰收。  相似文献   

18.
南阳方言韵母说略丁全南阳在河南省的西南部,西与陕西交界,南与湖北交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有“南都”之称。汉代的二十八宿即光武帝刘秀及其主要将领大都是南阳人。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也曾“躬耕于南阳”,还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后汉书》的作者...  相似文献   

19.
“训诂”一词的最早出现“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可“训诂”一词何时出现,还是个问题。现在一般训诂书上说,“训”“诂”二字最初单用,根据是《尔雅》有“释训”“释诂”篇名;又说二字最早连用是西汉毛亨《诗经估训传》。可《诗经诂训传》是“诂训”而...  相似文献   

20.
乌托邦,是人类理想社会的一种幻想,它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源远流长的.远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创作《鸟》中的“云中鹁鸪国”,被视为“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描写理想社会的作品。”(杨周翰主编的《欧州文学史》)五世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我国最早描述理想社会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