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问》“授殷天下”节四句有多处误字,应予校正。此节闪烁着屈原反天命论的思想亮点,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屈原从怀疑天命论出发,对商纣王作了某种肯定,体现了诗人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过去注家解释《天问》"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四句字面意义基本准确,但是不能定为何人何事,仍是不得其解,根据这四句在《天问》中的语境和历史文献考证,可以确定为周公故事。  相似文献   

3.
《论语》“慎终追远”章章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对“慎终追远”章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以尽哀尽礼治丧解“慎终”;以尽敬尽诚祭祀解“追远”;以“君能行此二者”、“下民化之”、其德归厚,解“民德归厚”。但若结合当时的文化语境细究起来,就会发现这延续了两千多年之解释的不当。经考证,“慎终”应指德行善举的一而贯之,有始而能终;“追远”指行仁之道——“死而后已”;“民德归厚”指民众若能做到“慎终追远”,自会德性复归于先前之淳厚。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证《天问》中“吴获迄止,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 得两男子”一节, 认定该节讲的是先楚神话,由此否定了过去种种误释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谋篇布局结构文章时用酒,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时用酒,刻划人物性格时用酒.酒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和审美追求.酒在<水浒传>中是多彩的,是力和勇、侠和义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玄应是唐代初期的一位和尚,他所著的《一切经音义》是注释佛经词语的一部著作。其中大量引用《说文解字》中的材料,有些注释和“大徐本”有程度不同的出入。用《玄应音义》来比较《说文解字》“大徐本”,以《原本玉篇残卷》、《文选注》、《史记三家注》等文献中引用《说文解字》的材料为参校,通过比较分析按照讹误、衍文、脱文、倒文的顺序依次校勘“大徐本”,可以弥补今本《说文解字》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天问》“石林”“虬龙”章句新说@张燕婴$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张玉声$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相似文献   

8.
“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论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水浒>说"是张国光<水浒>研究中提出的主要观点,"两截<水浒>说"是张国光对罗尔纲<水浒传>研究主要观点的概括.所谓"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的论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并不存在.双方(张国光与罗尔纲的捍卫者)真正的论争发生在新旧世纪之交.本文对这场论争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述评,并对论争中所暴露出的学风问题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虽然但丁与申采浩是生活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家,但作家的经历与思想、他们的作品<神曲>与<梦天>在内容和形式上却具有超越时空与文化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和”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该范畴有哲学、美学两方面思想渊源。从先秦始到《乐记》产生是“和”的思想的全面总结、发扬,并将其落实于音乐艺术时期。“和”的思想进而形成以“中和”为审美标准、以内心“和顺”为主体要求、以“合和”天下的音乐功能论等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历代<天问>注家中代表性的王逸和王夫之对"勋阖梦生,少离散亡?何壮武厉,能流厥严?"的解释作为分析对象,认为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作者以为以上四句是说的楚国贤臣令宰相尹子文的故事."勋"指子文,"阖"相当于"何","梦"即云梦泽,"生"即喂养、保存性命,即说"子文为什么在被扔到云梦泽后仍能保存性命";"少离散亡"即说子文在婴儿时期遭受与父母分离之苦;"何壮武厉,能流厥严?"是说子文成年之后辅助楚成王张大楚国势力和子文的功德在后世的流传.  相似文献   

12.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诗》《春秋》皆记史,《诗》以韵文记事,是史诗时代的传统,《春秋》以散文记事,标志着史书编年记事体的成熟;二是周公制作《诗经》是作为政教之本,以开升平之世,孔子作《春秋》则是昌盛周道,拨乱反正,其义相承;三是孔子以周公为尊,以继承周公之志为平生之愿。  相似文献   

13.
对《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句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文章综合分析各家观点,适当取舍,并结合殷商甲骨文等史学、文字学研究成果,认为“启棘宾商,九辩九歌”指的是启急切希望自己将来能升天宾于天帝,于是以表演《九辩》《九歌》这样的乐舞来彰显自己功德,祭祀取悦上帝。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引用<汉字文化>中攻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许多言论,驳斥了该刊自我标榜的"在大方向上符合语言文字法的要求"的谬论.  相似文献   

15.
王维<鸟鸣涧>中"桂花"之义历来众说纷纭,大多认为并非实指桂花,因为桂花只在秋天而不在春天开放.而从有关史料、唐诗中有关桂花的描写以及王维的创作实际看,此"桂花"应实指一种春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一书中合成趋向动词作补语这一结构形式的对比分析,试图发现该书中"谓语--补语1--宾语--补语2"这类结构,随着处置式的广泛运用,不仅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范围相对缩小了,不及<红楼梦>中运用普遍,且使用场合和分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自然"论文学,汉朝<淮南子>已有记载,但只言片语,语焉不详,直到魏晋鸿篇<文心雕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论文学观.刘勰以"自然之道"来阐释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并以此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创作之发生、文学风格之生成、创作自由之实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  相似文献   

18.
鸟类是<诗经>自然审美的重要内容.<诗经>显示:先秦时代人们已能从声音、色彩、形态方面对鸟类作形式美观照,对鸟类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对鸟起人生之情,以鸟为抒情之具,说明时人自然审美已从生理快感飞跃到心理快感,从中可见先秦审美意识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四个四重奏>是一部诗与乐完美结合的现代主义经典作品,艾略特的创作理念中早已预设了"四重奏"这一音乐学概念.艾略特这部作品的主题意义,是借助复调、对位、和声、变奏等音乐技法来建构的.只有首先从音乐性主题结构和相关音乐技法切入,才能完整地理解这部作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金代王寂的《蔓聚奇赋》不直言所咏之物为“竹”,而是通过特性、功用、用典三方面来暗示,以达到扑朔迷离的文学审美效应。这种刻意出新的尝试与追求是王寂一贯尚奇争胜的创作个性的体现,也正是《蔓聚奇赋》“戛戛独造”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