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春节” ,“五一” ,“国庆” ,一年三个长假所诱发出的强大消费让“假日经济”成为一个高频出现的词汇。政府靠假日刺激消费 ,拉动内需 ;商家视假日为难得商机 ;消费者则趁假日休闲放松 ,购物娱乐。一时间 ,“假日经济”成为大小媒体追捧的热点。这里主要介绍了假日经济的概况 ,分析了假日经济火爆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并就政府与商家如何共同做大假日经济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指出假日经济的发展既离不开政府管理部门的宏观引导和支持 ,也需要有关商家的协作 ,只有业界共同的努力 ,才能真正促进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金周"的实行促进了假日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推动我国假日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1999年法定节假日增加后,"五一"和"十一"成为假日旅游的黄金周.据专家预测,仅此两个假日的延长,每年至少可以增加300亿元的旅游消费.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下文物(旅游资源)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从河南旅游市场假日旅游、假日经济与旅游环境三者交汇的视点来浅析旅游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以拓宽关注旅游与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的视野,唤起社会潜藏久远、亟待开发的环保觉悟与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4.
对假日经济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历的7个旅游黄金周对假日经济有了新的认识.假日经济使人们对旅游资源有了创新发展,政府也为此转向以需求管理为导向的宏观调控.但是,假日经济中过于集中的消费(或旅游),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对国外消费趋势和我国发达城市消费的分析后,作者提出,要将三个黄金周的假日经济引导到市场更广阔的休闲消费、休闲经济中来,发展休闲产业,使我国旅游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  相似文献   

5.
“假日经济”的实施 ,对扩大内需 ,繁荣市场 ,活跃经济等方面 ,起了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假日经济”龙头的支柱产业———假日旅游 ,更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认真回顾与总结 2 0 0 0年的假日旅游 ,对搞好我国的旅游事业 ,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假日消费成为消费领域中的一大亮点,假日经济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它刺激内需的作用是显著的,但是由于政府和商业、企业部门缺乏经验、远见,因此出现了种种阻碍假日经济的"瓶颈"现象.现阶段假日经济存在种种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提高,把这块蛋糕做大,把假日经济从时髦的词汇变成蕴含经济价值的活动.从而才能真正发挥假日的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7.
透过1999年“十一”、2000年春 节、“五一”、“十一”长假以旅游为主的消费爆热,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假日经济,商机无限”。目前全国每年的公休假日已达114天,占全年1/3天数的假日经济可开发利用。在2000年“五一”长假期间,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全国居民外出旅游4600万人,花费181亿元,比1999年国庆假日增长15%和27%;据对全国10大城市调查测算,餐饮服务业营业收入达10.8亿元,比1999年同期上升60.3%。面对滚滚而来的假日经济,受益最多的当然是各路商家,2001年春节…  相似文献   

8.
最好的方案是只剩一个春节黄金周,这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取消五一黄金周?实际上社会上对黄金周的质疑,从1999年第一次国庆黄金周开始时就有。假日消费势头的确是年年在增加,但是问题也暴露得很多。消费过度集中带来一些消费质量、生活质量的下降,旅游企业因招架不住太多旅客而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各大景点也到了不堪忍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面对黄金周期间的旅游压力和问题,是否选择长假旅游以及选择何种旅游形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经历多年“黄金周”之后,公众在旅游观念、出游时间、出游地点等方面存在着与黄金周初期不同的特征,呈现出“旅游规避”现象。旅游者旅游消费的理性化、旅游理念更新以及心理因素等是产生“旅游规避”的原因。合理引导“旅游规避”不仅有利于维持黄金周旅游效应,而且可以开辟新的假日旅游需求点。这就需要旅游利益相关者采取措施,正确对待并引导黄金周“旅游规避”行为。  相似文献   

10.
假日经济的出现对我国疲软的消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认识假日经济,研究假日经济,较好地解决假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至关重要,应尽快建立一个完善,协调,成熟,有序的假日旅游市场体系,使假日经济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开发假日旅游资源,在管理和服务领域利用一切机会创造出新型的内容和形式,已成为今后假日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对公民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休闲对于人的完善和自我超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以“有闲”和“有钱”为物质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诚信关系为文化基础的休闲经济,对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但是,休闲经济的两面性警示我们,对休闲经济的发展要加强政策引导,实施法制管理,禁止庸俗的、不文明的休闲方式和休闲行为。要善于利用各种休闲教育形式和途径,培育人们科学、健康的休闲观念,提高人们的休闲能力。要在传承优秀的民族休闲风格的基础上,扩充休闲经济的知识和科技含量。大力发展健康、文明的休闲经济,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假日旅游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日旅游以黄金周为单位、采取集中休假的方式拉动了消费,在改变人们休闲观念的同时,也给交通、旅游部门带来了巨大压力,并造成长假前后出现消费萧条等问题。因此,应加强旅游景点的建设与创新,注重差异化的旅游商品开发。此外,政府与社会应相互配合、共同管理,正确引导假日旅游消费。  相似文献   

13.
丹东市五龙背镇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丁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逐渐被引入到休闲农业的理论与实践中。以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游客进行了旅游动机、行为特征和对休闲农业前景展望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五龙背镇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存在产品类型单一、缺乏统一规划和地方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为了使当地休闲农业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依托五龙背镇特有的资源优势,运用体验经济理论,设计了适合当地休闲农业的审美型、教育型、逃避型和娱乐型等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4.
"双休制"对城市在业者休闲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是以1995年我国实行周五天工作制后所进行的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的一次重要调查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对城市在业者的休闲生活进行的研究.调查表明,"双休制"的实行给城市在业者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实惠和休闲生活质量收益.但同时表明,受传统的家庭内性别分工模式的影响,男女从业者的受益程度是不同的.此外,社会弱势群体的受益程度也偏低,在其体闲时间数量增加的同时,休闲生活质量的提高却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5.
休闲在哲学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亚里士多德把休闲确立为西方哲学的起源之一,把休闲归结为一种蕴含智慧、中庸和愉悦的理性的精神生活。费希特从人的权利出发,把休闲规定为个人的神圣不可剥夺的绝对财产,并大大提升了劳动对于休闲乃至人本身的重要性。马克思最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的观点从根本上改造和发展了前人的休闲观。他用异化的观点解析了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休闲与劳动的关系,并把休闲本身看作与劳动的辩证统一,看作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他还强调发展生产力是增加休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已经逐步进入休闲经济时代,尽管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距离真正的休闲经济时代仍有一段路程,但目前中国的休闲经济已初露端倪,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这一现象,本文就与休闲活动相关的经济现象作一理论、实证和对策分析。重点突破的新观点、新视野是休闲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多重关联。从实际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改进区域经济、就业、产业结构、社会公平和国民幸福等方面的状况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休闲产业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战略的转型、消费需求重心转移等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近年旅游产业的相对重要性却有所下降.为此,应该充分认识旅游消费与旅游产业的特点,重新思考"大旅游"概念的阶段性变化,把旅游产业的外延扩大到休闲产业.从目前的情况看,休闲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产品基础、工作基础和社会基础.下一步发展的基本对策需要着力从基础理论研究、消费政策制定、系列产品培育、行业管理深化、休闲市场开发以及出境旅游转化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发展休闲产业,拉动国民消费,真正培育出新型的消费产业,为新时期治国方略的实现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开始步入高速增长阶段,使韩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居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人均收入超过了1万美元。尽管1997年底,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席卷了韩国,但不到两年,韩国经济已经全面复苏,各项宏观经济指标都已达到或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韩国经济的发展再次说明,不同国家的发展有其不同的特色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人对泉的审美体验经历了从形、色到声响的衍变,“听泉”日益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休闲体验方式。听与心灵相联系,“听泉”在古文人的情感投射与不断吟咏中转变为富含闲逸之情的审美意象,并形成“夜间闻泉”与“隔物听泉”两种审美范式。“听泉”由诗歌蔓延至绘画与园林,在诗歌、绘画与园林艺术空间不断流转往复,完成诗意景观的审美建构,成为文人追求闲情逸趣与诗意生活的美学符号。“听泉”意象的形成及其休闲审美内涵,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听觉审美情趣,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传统听觉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20.
1912~1936年中国的经济在传统与现代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经济在内外有利因素下不断发展,出现了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两个"黄金时期",当然,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应肯定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中的绩效,但也不宜评价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