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德才 《江淮论坛》2007,13(6):30-3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是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一个国家的性质与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理论根据。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仅是我们制定社会发展路线的主要依据,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现实条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理论基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在我国新时期实践中的最新发展。邓小平分析了社会形态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位;社会形态的规定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趋势的关系。找准了我国现阶段的历史方位,指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历史命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是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过程,也是观察分析文明文化发展的重要理论视角;和谐社会是以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实质的文化形态。从全球化、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看,全球化使文明在并存中互动,也使文明在互补中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以全球化为基础,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契机;要弘扬和谐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导向;要以创新为关键,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是独立于现实社会形态之外的抽象物,而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出发点。通过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分析可知,和谐社会的理论本质在于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价值诉求是和谐,而和谐价值诉求的基础和关键是法治和公平。其中,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和目的,法治和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它们共同诠释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文明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突破了"五种社会形态说"。"五种社会形态说"不是马克思的原意,而是"苏联模式"的产物,在实践上带来了严重失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造成了理论困惑。文明类型研究变"单线发展"为"多线互动",使理论与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更加一致。文明类型研究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创新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其理论基点是矛盾学说的题中应有之义,理论升华是至高价值理想的形成,而理论归宿则是崭新社会形态的建立,这三方面之间具有逻辑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传统文化中"和谐"理想的现代翻版,而是根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无论从理论内涵、生成语境还是从时代条件、社会形态特质来看,传统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理想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都具有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说,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这两种基本关系的和谐,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建构和谐社会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根本尺度。由此观之,前资本主义社会直至原始社会不可能出现真实的社会和谐状态,开启并推进现代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亦复如是。和谐社会具有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共产主义实践,就是要解决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引发而其自身不根除的社会冲突的历史运动。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始阶段,其本质规定内在地包含着和谐社会的总体性要求和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从信念的确立、实践过程和社会形态三个层面的理论证明,为今天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赋予了科学的、整体的、唯物主义的内涵.其中,共产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两大关系"的和谐是主体的自我解放过程;而合理的社会结构系统整合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阶段.社会和谐的构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离不开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观的有机统一,它是从理论可能向实践现实的真正飞跃.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契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伟 《天府新论》2007,3(4):20-22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宗教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重要影响。宗教教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也有一致性。建立理想社会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以人为本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理念;公平公正,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社会基石;诚信友爱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信条;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认真研究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对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耀萍 《人文杂志》2007,(5):160-164
为了研究我们党的执政规律及其历史经验,探讨党在陕甘宁边区执政时期社会形态所呈现出的和谐社会特征,通过对边区政权建设史料的研究,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阐述延安精神在和谐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使我们对党的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深化,是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1.
所谓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与价值追求,因此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伦理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和谐社会,并不是无矛盾、无差别的大同社会,而是一个讲究诚信的社会.探讨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的诚信伦理的科学内涵及理性实践无疑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肖映胜 《理论界》2007,2(8):23-24
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节约型社会等概念不属于社会形态范畴,而属于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社会状态”范畴。当前,学者对社会状态研究涉猎不多,本文致力于社会状态的界定、特征、与社会形态的辨析以及理论意义研究,从理论上准确地定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状态”说,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期理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两大图式———“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的关系作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解释和论证 ,并以此为分析框架 ,进一步解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现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统一。其主要论点是 :( 1)提出马克思划分三种社会形态的依据是社会生产类型 ,划分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据是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类型 基本生产关系 )。 ( 2 )认为社会生产类型是抽象把握而不是现实形态 ,作为现实形态的是具体的生产方式 ,“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 3)把握社会历史进程要以“三形态说”为基本尺度 ,但仅用抽象形态的“三形态说”(抽象的往往是简单的 )尚不足以把握表现为多样性统一的具体生产方式。 (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商品市场经济不发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其核心问题是解决商品市场经济社会生产类型与社会主义基本生产关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的八个重要理论问题:广义上理解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定位,狭义上理解和谐社会有利于人们自觉从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两个层次不同的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和外在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放在首要位置;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许多共同点,但各有特点,从概念来看,科学发展观更适合于作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概念;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必要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研究作为一个突破口或切入点;可以把现阶段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区分为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两大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必然联系。本文认为,理论界深入研究上述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它创造性地运用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和群众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应用和发展;它准确地把握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导向。  相似文献   

16.
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所决定,人类社会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但是,经济发展的阶段从来就不是刀切斧断、泾渭分明的,而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会发展的规律决定了人类社会要顺次经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样五个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这里为了下面论述的方便,权把社会主义突出出来).显而易见,经济形态分为三种,而社会形态则为五个,这就决定了有的社会形态是一种混  相似文献   

17.
生态平衡与和谐社会的哲学价值论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平衡与和谐社会分别标示着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的不同状态,但当它们成为我们今天自觉追求的目标时,以它们为目标的活动即保持生态平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努力却表现出以人为本这一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得保持生态平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一种相依相促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要求保持生态平衡,或者说,保持生态平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内容;另一方面,保持生态平衡也需要我们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或者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重要措施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依据在于: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既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问题,又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惠雄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171-179
文化、文明、制度是体现一个国家社会整体发展状况的三个基本维度。文化基于历史传承,文明基于科学进步,制度是对于文化传承与文明进步的糅合或创新。文化与文明具有内生关系并与制度的守成或创新形成内生联系。文化传承、文明进步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强相关性,决定了现代中国社会形态选择与制度构建的三个必然性关系:基于文化传承的社会主义路径选择的必然性,基于文明进步的市场经济制度创新的必然性,以及基于文化传承与文明进步糅合的和谐社会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文章阐明并厘清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三个时期"的必然性关系,并基于此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相对独立时期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休闲为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时空范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间解放的社会主义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休闲问题正日益突显出来。从休闲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休闲活动本身作为经济发展的结果,又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消费活动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从休闲与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之间的关系来看,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普遍有闲的社会;从休闲与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关系来看,休闲已成为人文关怀的重要空间,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创造性地建立我国的休闲模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