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2.
3.
4.
章太炎与同盟会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发现,章太炎与同盟会内部争议的许多问题都有密切关系.从同盟会成立到同盟会解体,他几次卷入党内风潮的漩涡,对领导集团之间的矛盾,都有自己鲜明的态度和立场.在已往的研究中,有的论者认为章太炎完全不顾革命全局利益“闹分裂”,处处反对孙中山.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将内部矛盾的政治责任推到一人身上,是不公正、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此,考察章太炎一生功过,必须全面地、客观地研究他与孙中山的关系,研究同盟会内部矛盾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6.
腐败与罗马帝国的衰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中外历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忠勇爱国、节俭朴实成就了罗马帝国的辉煌,而崇尚奢华、腐败堕落则是促使其走向灭亡的催化剂。罗马帝国兴亡盛衰的经验和教训很值得后人郑重记取。 相似文献
7.
8.
9.
一九○六年的萍醴浏起义是同盟会成立之后所发生的具有承先启后重要作用的第一次武装斗争,过去史学界未能给予必要的阐述与应有的评价。本文不揣谫陋,拟就这次起义的发生、主要过程与历史意义等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同盟会上层 ,政治与权势纷争一直存在 ,并且愈演愈烈 ,导致组织不断分裂。其产生原因既有革命党人在政治理念方面的歧异 ,也有革命经费措置方面的矛盾 ,更有对革命方略的不同追求 ,且与孙中山在革命政党组织建设方面存在自我中心主义也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与同盟会上层分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同盟会的上层分歧问题,史学界研究成果并不少见,但对于孙中山与分歧之间的关系,历来研究者却着墨不多。笔者认为,作为同盟会的领袖,更作为同盟会许多次大的风波的主角,孙中山与同盟会上层分歧之间的关系很有分析探讨之必要。探讨这种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同盟会的组织、领导状况,对于我们更加科学地认识一代伟人孙中山,也对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辛亥革命的得失成败,都是不无裨益的。一 同盟会上层分歧与生俱来,且绵延至终,武昌起义之前,最主要的有国旗式样之争、经费风波等等。旗帜式样之争较早,作为同盟会的一、二号人物… 相似文献
12.
同盟会内部风潮与孙中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宣告成立,设本部于东京,推孙中山为总理.在当时,本部设于东京可说是当然的选择.因为东京集中了中国各省革命知识分子的精英,参与筹建工作的第一批骨干都在这里,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群还可望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而日本政府对孙中山和留日学生中的革命活动又采取了支持或默许的态度.从1905年8月到1907年3月孙中山被迫离开日本的一年半里,中国同盟会建立了本部机构,推定了各省主盟人,发展了“逾万”会员;创办了《民报》,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并对改良路线开展了积极的斗争;为在两广地区发动起义进行了准备,并制订了《中国同 相似文献
13.
民初唐绍仪内阁中的同盟会阁员,历来史家均认为有五人,即国务总理唐绍仪、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后由王正廷暑理)、司法总长王宠惠。但从笔者接触的资料看,同盟会籍的阁员不止五人,还应有内务总长赵秉钧。1912年6月15日,唐绍仪因不堪袁世凯的专擅而潜定天津,此后,蔡元培、宋教仁等同盟会阁员也联袂辞职,而赵秉钧却未辞职。《盛京时报》1912年7月5日报道“赵总长不辞职之理由”时称:“内务赵总长亦同盟会分子之一,此次同盟会国务员辞职,赵总长不在其列。闻其理由,系赵总长受职在前,入会在后,故不必与其它国务员(以同盟 相似文献
14.
15.
也谈共进会和同盟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共进会是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地区最有影响的革命组织之一,它与文学社一起,共同发动了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但是,关于共进会与同盟会的关系问题,史学界看法并不一致,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管见,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 研究共进会和同盟会的关系问题,不能不回顾共进会诞生前后两湖地区各革命组织的演变情况。1904年2月,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革命分子在长沙成立华兴会,策划联络会党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之日(11月16日)于长沙起义。同年夏,武汉各界革命分子吕大森、胡瑛、宋教仁、欧阳瑞骅、刘静庵、张难先、曹亚伯等发起成立武汉第一个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不久,黄兴来汉商量起义计划,要科学补习所在武汉策应,后 相似文献
16.
同盟会河南支部是辛亥革命时期领导河南人民进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核心,在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盟会河南支部有两个,一个是由留学日本的河南籍革命学生组织的留东支部,另一个是省内支部。关于后者成立的时间,比较多见的是1908年(戊申)成立说,但也有人认为是1909年(己酉)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18.
关于欧洲同盟会的成立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欧洲同盟会的成立和意义[日]寺广映雄郭传玺译(日本大阪教育大学)(郑州大学)篇首语孙文在1904年12月14日,将他活动的政治舞台从美国转向了欧洲,并从1905年春到初夏,与在布鲁塞尔、柏林、巴黎等各城市留学的中国学生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往来,将他... 相似文献
19.
从同盟会到中国国民党成立初期,政党的“结构”与“功能”其实没有实质改变。组织松散是各个时期的通病,内部联络与控制方面的局限一直存在,政党上层精英人物的构成主体未有大的变化,孙中山等人重军事、重行政而轻党务的倾向明显抑制了党权的彰显。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的中国国民党改组使该党在政治理念与党员结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内部沟通、政治渗透与党势扩张得到显著加强,党的功能与作用发生根本变化。不过,国民党改组后的一些遗留问题,诸如党魁集权制、国共党内合作等,又导致了此后该党的结构动荡。 相似文献
20.
广西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同盟会发动的十次武装起义有三次在现今广西境内(解放后钦廉地区划归广西),现将这三次武装起义的背景、缘由、经过和结果综述于下。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汇集了十七省革命英俊,联合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