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个真理性命题的认识,中国人是在经过反复比较和艰辛探索之后才获得的。对此,中国共产党人也不例外。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011年的90年中,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建党前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等四个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从认清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从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把握历史主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立足国情进行实践奋斗、理论探索和自身建设,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建设和发展道路,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展现出鲜明的国情意识。中国共产党的国情意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科学认识国情、高度重视国情、积极改造国情为目标导向,以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为分析重点,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基本途径,体现了承认国情现实制约性与重视改造国情能动性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必须继续坚持国情意识,使这一科学的思维方式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出发,审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问题的认识与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一个阶级和政党要想领导本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只认清国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国情出发,以国情为依据制定路线和政策必须把依国情制定的路线和政策,贯彻到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去认识国情.这对当前及今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前,列宁着重强调俄国的“帝国主义”特征,并义无反顾地领导了俄国人民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十月革命后特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则更多地认识到了俄国的“半亚细亚国家”的国情,认为正是这一国情制约了俄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更进一步指出,俄国正处于相当长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其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高度的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对俄国国情的新认识,是列宁晚年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5.
准确把握中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条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20世纪50年代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探索发生了相当大的曲关键原因在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不够准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正是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有了明确而清醒的认识,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才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是对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延安精神的形成有其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是延安精神产生的理论源头;毛泽东思想是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当年延安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延安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当年延安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是延安精神产生的政治基础;当时共产党人的光辉实践是延安精神形成的深厚土壤。延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体系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不朽的党魂。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表现为:对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人生观具有引领作用;对解决当今中国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启迪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同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状况密切相关。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 ,不断克服对国情认识的偏差 ,与时俱进 ,把握国情 ,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并为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从最初完全的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认识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基础作用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实践的推动而不断深化,它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并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9.
庐山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1959年庐山会议,其在党内民主方面的主要经验是:党内要广开言路,要切实实行民主集中制,要确立党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要认真搞好党的制度建设。而庐山会议的主要教训是:要克服党内家长制和个人崇拜、党员干部的党内民主素质偏低及权力高度集中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建,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进程中,均作出了重要的和卓越的贡献。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的理论创新和智慧结晶的立意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在特定历史时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塑造、凝练、创建以及付诸实施所作出的艰辛努力和卓越贡献。进而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与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最高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百余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 :中国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历史的抉择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以中国国情研究为基础 ,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在改革开放中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难题的两次回应 ;面向 2 1世纪 ,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拓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进一步把握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大趋势 ,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本文从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1945年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思想可以具体阐释为:坚持独立自主,正确对待国际力量,创造有利于国内统一的国际环境;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 战胜日本侵略者,完成国家对外统一;维护阶级利益,壮大自身实力,奠定国家统一的阶级基础;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和平、民主,以建立联合政府为目标,促进国家统一;坚持和平谈判基础上的武装自卫,有理、有利、有节,推进国家统一.它是中共面对多种矛盾交集的国际国内局势,为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而践行的重要思想,是其抗战时期国家统一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其解放战争时期国家统一思想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最根本的落脚点。因而赢得了人民,确立了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地位。党在民族凝聚力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不但为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历史实践所证明,也为党带领人民建立、巩固、完善、发展社会主义的现实实践所证明。而党在新世纪之初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政治宣言,必将进一步赢得和凝聚人民,进一步验证党在民族凝聚力系统中坚不可摧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苏东共产党的教训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之镜鉴.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历史周期律没有天生的免疫力,在执政过程中既要警惕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关注民心向背,又必须服务经济大局,战略上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9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许多共产党人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爱国主义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天,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结国际的和我们自己的经验,要巩回党的执政地位,共产党人必须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7.
共产国际解散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突发政治事件。国民党借共产国际解散的机会,趁势从政治、舆论、军事等方面发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攻势。面对危机,中国共产党应对的策略是:统一思想,加强内部整合;组织舆论反击;进行积极的军事防御。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化解了由突发政治事件引发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根本性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准,也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民主革命,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抓住党的先进性这一根本问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使我们党成为抗日战争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在煤矿上建党的社会、阶级和思想基础,论述了各个历史时期党在煤矿的建立、发展及其斗争,为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建设史研究提供了翔实和系统的历史资料。这对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在煤矿的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台湾革命领袖李友邦在大陆组建台湾抗日义勇队,参加祖国的抗战,一开始就受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导与政治上的帮助。李友邦也始终拥护这一政策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中共浙江省委派遣党员在其内部扎实贯彻落实党的指示,努力工作,取得信用,使中国共产党与台湾抗日义勇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