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立叶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和罪恶,设想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和谐制度。他认为在分配领域,要实现公平分配,和谐制度是实现公平分配的社会制度基础;提出了按劳动、资本、才能比例公平分配产品的原则;反对在产品分配方式问题上的平均主义分配观点。傅立叶的公平分配思想既有积极的意义但也打上了时代局限性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圣西门是19世纪初法国的一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认为实业制度是公平分配的社会制度基础,要重视社会生产,按照才能与贡献公平分配产品。他的这种公平分配思想,既体现了圣西门超越他同时代思想家们的进步性,同时也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欧文与教育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世界教育史上,他也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出版了不少评介欧文思想的论著,但他的主要教育实践活动的详情如何,他的教育思想何以引起马克思的重视等等问题,尚有待继续弄清和探讨.本文仅对其中的三个问题作点评介.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从它作为一种学说而产生,到作为一种社会变革运动而兴起,直到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而建立,相隔了几百年。社会主义思想一开始就是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的揭露和批判中产生的。它向人们展示了资本主义以后的新社会制度的美好蓝图。最初的社会主义学说,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初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关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理想社会制度的比较系统的论述。到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出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使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达到了高峰。但由于他们不是从对现实  相似文献   

5.
16至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基于对人类平等和社会公正的追求,对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各种特权进行了谴责和批判。本文评介了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反特权思想,分析了它们的积极意义及历史局限性,并结合当前实际,阐述了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陵瞭望》2006,(20):11-11
中央为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哲学界、经济学界、政治学界、社会学界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有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19世纪初发表的《全世界和谐》一文中找根据;有的从《共产党宣言》中找来源;还有的从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提倡的“天下大同”。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郡县制、统一律令和度量衡,直至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盛世”。都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进行论证;还有的甚至从思想文化史和文字学的角度来考证“和谐”的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说,任何新学说的产生,“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建立了完整的“批评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哪些“思想材料”呢?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的理想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分析和研究他们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于我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功绩之一,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在十九世界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付立叶、欧文三人中,以付立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最为出色。他的著作,“几乎每一页都放射出对备受称颂的文明造成的灾祸所作的讽刺和批判的火花。”付立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涉及到生产、商业、文明、道德各个方面,这些深刻而尖锐的批判,是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宝贵材料,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以他特有的才华,博学的头脑,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进行了颇有价值的描述。在无产阶级还处在资本主义漫漫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先进理论的形成都是有其思想资源的,马克思历史观的形成同样如此。从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系统分析,以及马克思历史观形成理论进路的考察,不难发现,马克思的历史观主要是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古典政治经济学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等在历史观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这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历史观的理论,理所当然地构成马克思历史观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论《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的婚姻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的浪漫小说。它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产阶级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她们对婚姻知之甚少并且缺少机会,她们的婚姻不是为了爱情,而是确保经济地位的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奥斯丁婚姻观的分析,揭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婚姻在社会中只是一种阶级融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和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构想的基础上,阐释了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思想。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文本挖掘,考察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思想史的角度论述了 18世纪最后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巴贝夫关于人权的理论与实践 ,指出巴贝夫是资本主义社会人权状况的坚定批判者和人权理论的缜密思考者。他的人权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丰富养料  相似文献   

15.
从反特权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特权产生的根源、反特权的手段途径和对"资本特权"的历史地位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对19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特权、政治特权、文化特权、宗教特权与男权和夫权等特权现象进行猛烈批判的过程中提出的反特权思想的理论特征进行分析和概括,进一步认识其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迪尔凯姆、韦伯、齐美尔、帕累托、腾尼斯等一大批卓有成就、颇有影响的社会学家活跃在这一领域里,尽管他们在理论和方法上并不完全一致,但仍表现出一系列不同于19世纪中叶社会学创立阶段孔德(法国)、斯宾塞(英国)等人的社会学特征,而且影响到20世纪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第一个特征,是在学科性质上对孔德、斯宾塞等人的社会学进行反省,重新确定社会学的学科对象。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提出是在19世纪40年代左右,但事实上,这一时期的社会学与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并无清晰的界限。在孔德那里,社会学被视为对其它社会科学有指导意义的“抽象科学”;在斯宾塞那里,社会学几乎成为一门包罗万象的社会科学体系。社会学从诞生到19世纪末约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尽管学科队伍有了发展,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直没能在大学或学院中得到承认,这不能说与以上原因无关。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多数社会学家对社会学理论所做的贡献都是以对学科性质的反省为前提的。例如,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以往的社会学“仍然依附于与它有亲缘关系的哲学学说,”人们仍然“习惯于用哲学思想模式来看待社  相似文献   

17.
一把我国明清之际至19世纪初的进步思想,称之为“启蒙思想”,是侯外庐先生从40年代以来研究中国思想史得出的结论。对此,侯先生进行了艰苦的开创性劳作,其成就为史学界所公认。侯先生将明清之际直至19世纪初叶的启蒙思想,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6、17世纪(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18世纪(清代乾嘉时期)的启蒙思想,18世纪末叶和19世纪初叶(清末)的启蒙思想。本文仅以侯先生对明末清初启蒙思想的研究作为典型,对侯先生学术研究的特色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18.
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强调理性地保护能增加国家财富物质,创新民族精神.这一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析普契尼歌剧中的"泛东方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创作策略,普契尼歌剧中的“泛东方想象”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社会世纪末情怀相契合,目的在于确证欧洲自我中心,预示着欧洲歌剧的大众化转向,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清朝与朝鲜之间发生了多起越境事件,甚至直到19世纪末,在双方朝贡关系解体之前,边境违法事件仍时有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清朝政府处理边境事务的立场及态度,包括对越境采参、非法屯垦等问题的处理,前后发生了一定变化:从最初的态度强硬转变到后来的较为宽容。本文通过关注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清朝与朝鲜之间的越境事件及雍正、乾隆年间两国外交议题之莽牛哨设汛事件,探讨18世纪清朝统治稳定后如何展开与朝鲜的外交关系,进而解析18世纪中期清朝与朝鲜的相互认识及边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