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将脱离农业生产部门,而转到非农业生产部门就业。这是农村商品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报道,“七五”期间我国将有一亿农业劳动力要转向非农业生产部门。如何解决数量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在这种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什么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目前农村商品经济深入发展中比较突出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不搞清楚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必将受到不利影响。本文根据湖南省祁阳县的调查,试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恳请指教。  相似文献   

2.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回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远  施闻 《人口研究》2017,(2):71-83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文章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支持“迁移效应”和“回流效应”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十一五”期间成都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规模与现有经济发展趋势下的就业市场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明确了成都市实现充分就业的难点在于劳动力市场上大量的劳动力供给与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为此,较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若干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在全国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 ,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①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 ;②经济发展慢 ,特别是乡镇企业不发达 ;③一系列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是解决甘肃省农村发展问题的突破口 ,而当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又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压力和动力。在这种形势下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应采取市场主导与政府指导、农村劳动力开发与城镇非农产业发展、向小城镇就近转移与区际转移的“三结合”加速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业人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逐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化,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农村发生的一场深刻的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在江浙一带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一些调查,深感这一变革的迅猛。 一、农村商品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基础。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农村劳动力结构的现代化,而劳动力结构的现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是农村劳动力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具体就业途径和就业方式,进行就业地决策的过程。通过SPSS17.0的频率分析、聚类分析、交叉分析等方法,以安徽省四个样本村为例,探讨了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目标决策、就业途径决策、就业方式决策和就业地决策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个体属性差异对转移就业空间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外部环境外,个体属性因素深刻地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而提高人力资源,消除阻碍转移的户籍、社会保障、定居等障碍因素是提高劳动力就业质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何景熙 《人口研究》2002,26(6):7-13
转型时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对有限农业资源的巨大压力所导致的农村劳动力不充分就业乃是当前“三农”问题本质所在。对农村人口“开流断源”即“转移农民 ,减少农民 ,农民变市民”是应对“三农”问题的根本选择。建议立即启动普及基础教育为主体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程” :( 1 )由中央财政直接承担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 2 )重建农村合作医疗网点 ;( 3)继续强化农村计划生育 ,切断人口过量增长的“源头” ;( 4 )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制度创新保障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征、规律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地域特征、就业手段特征、流动性质特征。农村劳动力流动体现着三大规律,即动力规律、流动规模有限规律、推拉“双反”规律。这些特征和规律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一是拓宽农业发展思路;二是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三是提高城镇化水平;四是鼓励农村外流劳动力回流创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 ,滞后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而且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绝对量会大幅度增加 ,这就使得农村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 ,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和劳动力的多渠道就业 ,同时大力开发小城镇 ,扩大第三产业规模 ,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产业和空间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回流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于以往农村劳动力的外流,近年来出现的“逆潮回归”现象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大转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流出及回流的“推-拉” 因素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回流现象存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回流者通过自己的才识展现,为回流地输入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本,带动当地新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开发,表现为发展农业产业一体化,促使传统产业的梯度转移,以及在城乡之间、先进和落后地区之间建立全新的要素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入与转移的重要原因。新疆农村劳动力结构中少数民族居多且聚居。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巨大。新疆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仅能维持基本生存,基本无法保障其发展权实现。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7年基尼系数则达到0.4604,突破了公认的警戒线。由于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其转移仍较为困难。本文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教育投入不足等角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入与转移的制约。并提出了改善上述状况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雅丽  冯颖 《西北人口》2007,28(1):31-34,39
通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多种计量方法进行归纳分析,结合汉中市的实际,采用自然资源容纳法对汉中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全面估算,提出了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扩展农民就业空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浅层次转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是 :1 .供给量过大 ;2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3.乡镇企业吸收能力减弱 ;4 .农民自身素质低下。在这种背景下 ,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的浅层次转移就变得非常必要和实际。要实现浅层次转移就应注意发展高质量农业 ,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 ,完善劳动力的流迁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华 《人口学刊》2003,(5):53-57
农民阶层是社会地位较低表现为:农民收入明显低于其他阶层的收入;农民充分就业率低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差。橄榄型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要求提升农民阶层社会地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持续性就业根本性的路径选择。政府应为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在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消除对农民的歧视、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等方面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5.
张蕊  杨晓丹  王楠 《南方人口》2011,26(6):25-33,55
本文运用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根据全国三十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9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利用率进行了估算。主要估算结果包括:1、中国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增长显著,从1990年全国平均68.1%上升到2009年全国平均84%。这说明我国农业劳动力虽仍有剩余,但向其他产业转移空间已经不大。如果延续目前劳动力利用率的增长速度,“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在几年内消失;2、各地区的劳动力利用率及其变动趋势有明显差异,表明不同地区对“人口红利”的贡献有所不同:3、在1990—2009年期间中国农业产出的平均就业弹性趋近于零。  相似文献   

16.
林贵  志毅 《西北人口》2004,(1):55-56
本文分析了浙江劳动力就业的四大特点,即: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相对较高;私营、个体企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场所,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相对较少;劳动力的流动性大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不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力就业和环境规制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发现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外溢效应,相对于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而言,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要小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上存在逐底竞争倾向,环境规制的就业创造效应仍显不足,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环境绩效考核,相邻地方政府要形成环境规制协同机制,探索不同地区环境规制的创新触发机制,倒逼企业进行绿色创新,使环境规制驱动创新带来的就业创造能弥补因污染产业减少带来的就业损失。  相似文献   

18.
吉亚辉  伍士邦 《西北人口》2009,30(4):126-128,F0003
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形成了新的趋势,分析总结这些现状对当前全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具有一定的借鏊和指导。本文着重研究了当前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