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从复音词数据看中古汉语构词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学者对中古汉语专书中的复音词进行了定量—定性式的研究,得出了大量可信的数据和可靠的结论。笔者将这些数据搜集起来,经过分析后,对中古汉语构词法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描写,用数字变化的规律说明了中古时期汉语各类构词法的具体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与上古汉语相比,中古汉语构词法有下列特点:从复音词的发展趋势看,中古汉语复音词的数量继续增长,并且复音词的使用频率、义项的丰富程度都比上古汉语有所提高,构词方式基本完备;在复合词构词法中,中古时期与上古汉语时期最大的不同就是联合式构词法最为能产,这是汉语史上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常用的中古汉语时间介词进行考察,分析归纳出中古时间介词系统的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莱考夫和约翰逊首次提出容器概念隐喻的理论,认为人类利用容器隐喻去认识、理解和描述一些抽象概念。我们以汉语为语料,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使用微软Access软件建立语料分析表,通过数字统计得出结论,验证了在汉语中人们也同样用容器隐喻诠释客观世界中的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4.
汉语时间隐喻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汉语中时间表达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其他具体形象的概念来认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是时间隐喻的主要方法。汉语时间表达的隐喻性从一个方面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语法化学说的指导下讨论了中古汉语语气副词的形成,认为其形成方式主要有五种:他类词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同义复合形成新词;句法结构固化为语气副词;跨层结构凝定为语气副词;附加后缀形成新词。形成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种:汉语自然音步规律对双音节语气副词的形成产生影响;语气副词的平行虚化现象普遍;重新分析和类推成为语气副词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隐喻认知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充分认识其在语言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隐喻认知既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充分地认识其在语言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古汉语连词相对于上古汉语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它已成为了中古汉语语法的重要研究内容。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古汉语的连词,首先要准确地找出此期汉语所使用的连词词项。因此,根据连词的定义,从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两个角度确定判断此期连词词项的正确原则,就成为了研究中古汉语连词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参照这些原则,可以对有关中古汉语连词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语言现象加以辨析,从而准确地离析出在中古汉语时期使用的连词词项。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看情感表达的隐喻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常常被看成是认知过程中的主观体验 ,不含概念容量的抽象概念。然而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往往可通过隐喻概念再现。文章通过对英汉情感隐喻大量实例的分析 ,总结归纳出常见的五种隐喻概念。这些隐喻概念的运用 ,一方面说明了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存有的共性 ,同时我们也看到受自身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隐喻概念系统的运作中也有一定的跨文化的差异。此外 ,这些隐喻概念使我们认识到 ,既有抽象意义又有生理体验的情感实质上蕴涵着丰富的生理概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汉译经时点时段的表达形式有四种:一是采用中土已有的表达方式;二是大量运用中土文献中尚为少见的表达形式,或改造中土文献类似用法;三是译经以新的形式表达全新的概念;四是有的用法仅见于东汉译经。考察表明,东汉译经时点时段的表达与中土已有的表达方式关系密切,但形式趋于新颖;译经中一些陌生的时点时段表达形式值得我们关注。东汉译经不妨看做外来僧人学习汉语的一个早期阶段,带有浓厚的中间语色彩。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是思维层面的认知机制,认知参照点是人类另一个基本认知模式。研究发现,概念隐喻中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其实就是认知主体寻找认知参照点认识目标的过程。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在语篇层面上其认知参照点模型有所变化,不再局限于只由单个认知参照点来识解目标,可能是多个源域作为认知参照点共同阐释目标实体,也可能是几个源域分别充当认知参照点来认识相应的目标实体。随着语篇结构和内容的多样化,认知参照点模型也需要做出一定程度的修补。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隐喻的主要分类方法,系统分析了隐喻的认知结构。不同文化之间在隐喻表达上存在差异,通过隐喻的跨文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隐喻基本上是一致的和隐喻是用词语超常规搭配来实现意义的创造性表达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语言功能的认知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对隐喻功能的研究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隐喻和理解隐喻的功能。隐喻有着显著社会意义,分析隐喻的社会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常见的语言现象,并且正确地对其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14.
运作机制是隐喻理论的核心。运作机制会促进理解隐喻的本质,应该充分利用隐喻于各个领域,这样 能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世界。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翻译也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认知语言学摒弃了耽于绝对真理的客观主义和只凭直觉不受任何约束随意想象的主观主义两种极端倾向,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认为体验主义认识论在隐喻与翻译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利用隐喻映射理论分析了隐喻和翻译思维过程的认知相似性,通过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与翻译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隐喻、认知及翻译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角度看英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概念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知的。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的。通过从认知的角度对比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时间的空间隐喻,说明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因深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概念隐喻,以认知理论为基础,讨论了Were-条件下虚拟语气句时间距离的认知解读,分别从真实距离、情态距离和人际距离角度探讨了虚拟语气的认知解释,从句子情感、句子细微意义以及知识重构等方面做了具体分析,这种虚拟语气体现人类在认知世界过程中的成就,对更好地理解这一语法现象有着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隐喻认知理论分析现代维吾尔语中人体词的隐喻拓展特征,解释人体域向非人体域隐喻投射的一般规律,并认为隐喻认知是人体词成为多义词的一种认知基础。不同人体词隐喻拓展有一定差异性。眼睛、身体、头、脚的隐喻拓展范围较大,隐喻性指称功能较强,组合范围较广,其不但用来指称具体物,还可指称抽象物。其它人体词隐喻拓展范围有限,隐喻性指称功能相对弱一些,组合范围相对小一些。隐喻投射有的具有连续性、层次性隐喻投射特征(如头、身体、脚等),有的具有跨越性或跳跃性隐喻投射特征(如眼睛、脉搏、胳膊肘等)。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指出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解释,描述了多义的意义建构与认知阐释。从认知的视角去分析、理解和解释一词多义现象,认为隐喻思维是一词多义现象出现的认知基础,而转喻机制对词类转换现象有很强的认知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最为熟悉的文体之一,在众多种类的新闻报道中,体育新闻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了增强报道的生动性和可读性,隐喻的大量运用成为中文体育新闻的重要特点之一。该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中文体育新闻中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其功能和特点,旨在深化对中文体育新闻中隐喻的认识,扩展认知隐喻的应用语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