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漫 《南都学坛》2012,32(5):30-37
明代的宋史研究成果众多,凡123种,两千多卷,较多地彰显了时代和学术的要求,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并与宋代《春秋》学、清代元史学等一起构成中国史学史上特殊的史学现象。明人宋史著述在史料学、编纂学、历史思想,以及考察历史的视野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学术史、史学史以及宋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史学与学术刍议——张岂之先生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读后张越(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员)一、史学史与学术史本书首先提出了一个十分新颖的概念范畴:史学学术史。我国学者一直注重对学术史的研究和撰述,从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到刘向、歆父子的《别录》、《七略...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以来清代学术史的研究系列中,刘师培是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对“考证”、“汉学”等清学史中的重要概念进行辨析,对清代学术的流派进行较详细的考察,并对清代学术的得失给予了评价。本文对刘师培关于清代学术的相关论述略加疏理,期望能揭示其中的学术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探讨刘师培在清代学术史上的贡献,从学术史的视角反映刘师培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地位和影响,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0世纪初期,刘师培在章太炎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时间、空间等不同角度对清代学术史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对其中许多重要问题,如汉学的描述和清代汉学的变迁、戴震的研究、扬州学术、清代学术的评价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同代学人中造成了很大影响,对此后的清学史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书为梁启超著名的学术史著作《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合刊本。在这两部著作中,梁启超对近三百年学术变化的崖略,学术流派、人物和著作,清代学者的治学成绩与治学方法,纵横论列,广征博引,作了颇有见地的评述。内容涉及经学、哲学、文字学、音韵学、老据学、史学、方志学、谱牒学、地理学、乐曲学、历  相似文献   

6.
侯外庐运用唯物史观清理发掘清代学术史中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卓然成一家之言。他研究清代学术史是为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写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出对现实的深深关注。他始终以社会史研究作为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把社会经济视为解释、理解学术思想现象的基本立足点。他从明清之际社会大变动及思想剧变的历史关节点入手,探索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他运用跨学科等多种方法研究清代学术史,为我们树立起“实事求是”与“学贵自得”的一代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清代学术史研究等六方面对清代诗经学研究作一鸟瞰,指出其成就,同时考察其不足,旨在为清代诗经学研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术在我国传统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学术发展的成就,是传统学术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它又是近代学术发展的源头,为近代“新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对清代学术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了解传统学术史的优长与缺失,从而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实际上,对清代学术史的总结从乾隆后期就已经开始了。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虽然不是专门论述清代学术史的著作,但是其中《朱陆》、《浙东学术》诸篇等都对当时的学术风气进行了较多的关注,可谓之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雏形。嘉庆年间的学者江藩著有…  相似文献   

9.
在清初学术发展中,黄宗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以往学界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对其思想家身份的研究,而对于其复兴经学、修正王学的学术思想则关注不够,故学问家的黄宗羲面目稍显薄弱。黄宗羲不仅是深刻的思想家,也是扎实的学问家,其学术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张复兴经学,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修正王学,建立基于气本论的人性论;开启清代浙东史学学风,创设学术史著述体例。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中国传统学术转型的深入研究,上海大学历史系暨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举办了"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传统学术转型的原因、路径与方法,经学的近代转型,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古史辨"与近代史学,国学与中西学术,近代著名史家的学术与思想以及清代学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次会议的举行,对于在海内外传统学术研究中打通古代与近现代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学者直接对话并推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朝鲜使臣朴趾源的燕行录--《热河日记》是一部关于中国情况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详实地记录了当时清朝统治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宗教等各方面情况,对清代社会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后半期,伴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对清王朝的侵略,中国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传统的宗藩关受到了严重冲击。同一时期,作为"隐者之国"的朝鲜在闭关锁国政策之下,封建统治逐渐衰落,加之,日本等资本主义列强随着清王朝国门的开启也开始对清之藩属虎视眈眈,朝鲜也面临着严重的开国危机。清王朝向来以体制攸关,尤其重视中朝之间传统的宗藩体制,然而此种情况下,清政府为时局所迫不得不改变旧制,以在朝鲜实施"以夷制夷"之策来应对朝鲜已经临近的侵略危机。从众多层面上看,清政府对朝政策的转变是朝鲜的开国危机与清国半殖民地的程度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晚清史学批评随着时代潮流的急剧变革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在新史学思潮出现之前,史学批评沿着传统史学批评的路径发展,其主要的史学批评视阈集中在传统史书体裁体例的批评,对重点的史学家和史学著作进行批评;新史学思潮兴起后,史学批评更加尖锐和激烈,涉及历史观、史学思想、史学体系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史学认识的深化.晚清史学批评上述两个阶段的分野,其肇因来源于晚清"西学东渐"的推动和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动,其后果则推动了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但由于资产阶级史学家急于建立近代史学的范型,在对传统史学批评"度"的掌握上存在可资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4.
满蒙联姻政策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联姻政策所形成的姻亲关系,对中国北方这两大尚武勇悍民族的长期和好、对清廷统辖与治理边疆蒙古地区乃至利用蒙古族的军事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满蒙汉各族在政治、经济、风俗文化各方面的互相融合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  &#  &#  &#  &#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4):12-15, 32
要把“艾青研究”推向深入,应该及时发现和正面回应“艾青研究”中社会和学界提出的问题。目前学界建议创建“艾青学”,对此本文认为应该谨慎。关于“艾青个人情感生活”的研究,关键是研究的态度以及意义和价值。“艾青形象”的整体评价是一个重大问题,要弄清“艾青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取舍标准,从大处和高处进行历史评价。对于解放前后艾青诗歌质量落差的问题,应从历史环境和诗人个体的变化给以同情和理解,从而总结出有利于今后诗歌创作可以借鉴的东西,不应出于非学术的目的而利用诗人。    相似文献   

16.
由日本人资助编纂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互为补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本书并没有最后完成,且存在很多疏舛.当前,傅璇琮、赵昌平先生正召集国内目录学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意图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纂工作.我们即以旧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总集>类为例,说明其优缺点,以对正在进行的新编工作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庞俊是20世纪前期四川的重要学者,深受当时四川学界朴学风气影响,在经学及宋明史学研究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他的学术经历和学术价值追求为我们观照学术现代转型背景下以蜀学为代表的传统学术"归宿"问题提供了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18.
概要评述了20世纪中国清代文学研究的成就。20世纪,中国学术体系和学术价值观向西方转型,清代文学研究在80年代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清代小说戏曲的研究较之于前代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另一方面,清代的诗文研究遭到长期的冷落,直到钱仲联先生80年代后的倡导,其才开始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整个清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正是在80年代后,结束文革浩劫和全国迎来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19.
舒习龙 《东方论坛》2006,(3):97-101
纪事本末体史书,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为主的史书体裁。这种史书体裁因“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取,体圆用神”,利于彰显历史发展的大势,受到史家的青睐,逐渐成为与编年体、纪传体、典志体相颉颃的四大史书体裁之一。晚清时期,由于西方入侵造成的严峻形势,要求史家因时变革,敢于创新体例,撰写符合时代需要的纪事本末体史书。鉴于此,晚清史家针对纪事本末体史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流弊,注意吸收其它史体的优点,形成以纪事本末体为主,多种体裁配合的新形式,逐渐形成具有近代色彩的纪事本末体史书编纂的新模式,其成就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胡适“近世哲学”的思想概念的反思,综合20世纪以来有关宋明理学与清代学术的研究成果,超越宋明理学研究与明清之际学术研究两大阵营对立的各种观点,力求更加全面地看待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对中国现代学术与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